育儿文章 | 一个丢失的玩偶感动数十万网友:父母呵护孩子的童心有多暖?

01

一位名叫“chenqin”的网友讲述,全家去迪士尼玩的时候,女儿在停车场把她最喜欢的小玩偶弄丢了,等到发现后回去怎么找都没有找到。

那是女儿最喜欢的小玩偶,无论吃饭、睡觉还是上厕所,女儿都带着它,小玩偶给了女儿很多的安全感,现在它不见了,女儿一直默默流泪。

网友觉得女儿的童年似乎要结束了,他想起自己的童年,那些丢掉的玩具,自己似乎也无所谓,但是总觉得“心里总有一个洞,一直没有愈合”。

正是不想让女儿重复他的经历,他就去买了一个一模一样的小玩偶,并且对照照片做了处理,连帽子上的污渍都考虑到了。

然后他拿着小玩偶去了迪士尼的失物招领处,刚开始工作人员不同意存放,直到听他讲了女儿的故事,工作人员欣然同意了他的请求。

几天后他带着女儿再次来到迪士尼,哄女儿说去失物招领处碰碰运气,工作人员仔细问清了丢失时间和地点后,过了一会儿找到了小玩偶。

同时拿出来的还有一个新的玩偶和一封信,工作人员告诉他的女儿,这个小玩偶当天就找到了,而且它还经历了一次了不起的冒险,带回来一个新的朋友。

女儿仔细地对比了一遍又一遍,还把差异都解释了一遍,终于确认这就是自己的小玩偶,然后开心地向小玩偶诉说着对它的想念。

网友看着获得了“失而复得”的小玩偶的女儿,觉得在她上小学前最后一个暑假的最后一天,没有提前结束她的童年,而自己心中那个陈旧的洞也被补上了。

很多人看着这个故事都说好感动啊,其实我们感触更多的是,父母没有忽略孩子丢失心爱的玩偶的悲伤,而是努力呵护孩子的那一份童心。

02

允许孩子拥有心爱的玩偶。

我家十周岁的儿子,最喜欢的玩偶是三岁那年得到的《幼儿画报》附赠的一个红袋鼠,已经陪伴儿子七年多的时间了。

儿子除了每天晚上睡觉时,一定要抱着红袋鼠外,只要人在家里,就必定把红袋鼠拿在自己身边,哪怕写作业的时候,也要让红袋鼠站在一旁看着他。

因为经常被他握在手里,红袋鼠的颜色已经发黑了,而且有点脏脏的感觉,每一次我要帮他洗一洗,他都说再等等,舍不得洗掉红袋鼠身上熟悉的味道。

有时候老公会逗他,问他打算让红袋鼠陪他到多大,他都理直气壮地说:“至少到上初中吧。”我告诉他陪到长大也可以,儿子就特别开心。

心理学中一个名词叫“依恋关系”,指幼儿和他的照顾者(一般为父母)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情感关系,是一种感情上的联结和纽带。

随着幼儿逐渐长大,他们渐渐明白自己跟照顾者之间不能随时在一起,而根据不同的相处方式,孩子会出现安全型、回避型、矛盾型和紊乱型四种依恋模式。

其中拥有安全型依恋的孩子,通常能发挥他们的智力潜能,与他人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并能很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

父母能够跟孩子建立安全型依恋关系,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孩子能够拥有替代父母的依赖物体,玩偶恰恰扮演了这一重要的角色。

所以父母要允许孩子拥有心爱的玩偶,允许孩子跟玩偶之间建立亲密的关系,哪怕孩子吃饭睡觉都带着,父母不要过于指责孩子。

要知道,父母眼里不值得一提的玩具,在孩子心目中是一等一的重要的伙伴,那是孩子与这个世界的联结,更是逐渐长大学会与父母分离的陪伴者。

03

尊重孩子与玩偶间的感情。

网友“chenqin”之所以大费周章帮女儿“找”回玩偶,就是因为他想到的是自己童年时,因为搬家被丢掉的玩具,一直是他内心深处的一个无法愈合的洞。

而有些父母却并不懂得小小的玩偶在孩子心中的分量,有人回忆起小时候,妈妈给她买了一个洋娃娃,陪她度过了好几年妈妈不在身边的日子。

即使洋娃娃被她“折腾”得不成样子,她也舍不得扔,好几次妈妈想要扔都被她抢了回来。

但是妈妈始终没有认识到洋娃娃对女儿的重要性,终于在家里装修时,被妈妈扔到垃圾桶里去了,她周末放学回家,已经不知道去哪儿去找回洋娃娃了。

她很伤感地说,很多东西不是丢了,就真的能“丢了”。的确如此,父母丢掉的是一个洋娃娃,但是孩子失去的却是安全感。

想起电影《狗十三》中,女孩李玩的父母离异,爸爸再婚生下小儿子,为了弥补对李玩的愧疚,就给她买了一只小狗陪伴她。

等到李玩跟小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后,小狗却意外走失了,这让李玩原本安定的内心突然崩溃,歇斯底里地要找回小狗。

但是爸爸却认为李玩无理取闹,狠狠地揍了她一顿,甚至还在揍完后,让李玩坐在自己腿上说:“爸打你,是因为爱你。”

父母爱孩子的方式不是打骂孩子让孩子屈服,而是应该尊重孩子对心爱的玩偶的那份感情,尽力弥补孩子因为丢失玩偶而带来的心理创伤。

只有当父母能够懂得,小小的玩偶是孩子填补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带来的缺憾的替代品,才能够更愿意理解和配合孩子对玩偶的依恋之情。

04

协助孩子善待每一个玩偶。

父母做到不干涉孩子随时带着玩偶的行为似乎并不难,但是比较难的是如何在孩子成长的漫长过程中,协助孩子真的善待每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玩偶。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是:现在你的第一个玩偶还留着吗?有人回答说是一只小棕熊,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太好,这个小棕熊是表嫂送给她的。

前年妈妈说小棕熊都坏了,鼻子眼睛耳朵都掉了,妈妈让她扔掉,但是她舍不得扔,也让妈妈不要扔,要留着就纪念,现在还会拿出来亲一亲的。

而另一位“爱做梦的兔妈妈”回答说,刚买回还是白色毛绒的玩偶,现在已经是灰色的了,摸上去也很粗糙了,她跟7岁的女儿商量换更漂亮的。

但是女儿不同意,说这是陪她一起长大的小伙伴,没有东西比它更美更好。她想了想觉得女儿说得很对,父母不能用大人的价值观和审美去判断是否有用。

玩偶虽然坏了旧了,但是其中饱含的是孩子快乐的记忆,父母不能因此就要扔掉换掉,而是要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要强行替孩子做主。

就像我有时候真的很想给儿子的红袋鼠洗个澡,但是儿子坚决不同意,说他自己来洗,每一次洗的时候,还不停地安慰红袋鼠,说很快就好了。

孩子的行为在父母们看来,真的是要多幼稚有多幼稚,但是孩子却郑重其事,这也是提醒父母们,善待孩子的每一个玩偶,其实就是善待孩子的童心。

斯科特在《少有人走的路》中说,那些沐浴着父母之爱而成长起来的孩子,心灵可以得到健康的发展。

期待父母能够尊重孩子对玩偶的感情,并且协助孩子善待每一个阶段的每一个小小的玩偶,让孩子拥有最真的童心和最幸福的童年。

作者简介:心海一隅,自由撰稿人,儿童心理学研究者,怀揣热爱生活的心,手写洞察人性的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