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新课本,该怎么预习?班主任转给学生!| 支招

民小编说

即将开学,拿到新课本后怎么预习是很多学生都关心的问题,希望下面的内容能够帮助同学们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掌握预习的方法和诀窍。

1

为什么要预习

1.互联网+背景下终身学习能力的需要

进入5G时代,新知识更快流转,终身学习能力越来越重要。我们习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然而,早晚有一天,我们要离开校园,离开老师,甚至离开父母,卓然高飞。在一生的成长中,十几年的校园学习生活只是其中一部分。只有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才能成为领跑者。

预习,是终身学习能力的必备。

2.疫情时代背景下自主学习能力的需要

虽说2020实“鼠”不易,2021“牛”转乾坤。但是,我们清楚地看到全球类似这种病毒危机并不是突如其来。现在,也不可能立刻消失。未来,一定也有各种困难和挑战存在。因此,我们必须防患未然,不能因为疫情,停下学习的脚步。

预习,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必备。

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你将成为:时间管理达人;自主学习达人;良好习惯达人;行动追梦达人……用今天的时光使自己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

2

怎样预习

读——一篇新课文,就像一位新朋友。朗读,是最快认识TA的金钥匙。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的时候,我们要做一位探险家,走进作者的文字世界。去发现不认识的生字,在不认识的字的下面点个小圆点;去发现不理解的新词,在下面画个小三角。读完全文,请来字典朋友,帮帮忙,消除字词障碍。当然,别忘了标记自然段。

这样,点一点,画一画,标一标,我们就初步认识了这位新朋友。

思——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再读的时候,我们要做一个思考者。作者写了什么内容?哪些内容是作者要重点表达的?哪些语言是我语言库里没有的?哪些写作方法是我可以借鉴的?哪些新知识是我最想跟别人分享的?

思考的同时,把自己内心的答案记录下来,还可以把自己的困惑写在书上,这就是做批注。等到开学,这些批注,都将成为我们在课堂上交流的话题,使我们的学习不断深刻。

讲——从著名的“学习金字塔”研究图表中,我们看到:学习24小时后,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最高的学习方式就是讲授给他人。

我任教的上一个班级的学生,在五年级的时候就开始申请当小老师了。他们有时候一个人,有时候两三个人,认领教材中的某一课,提前几天的时间开始研究、设计,然后站在讲台上,像小老师一样带领下面的同学学习新知识。那时,我就坐在TA的座位上,适当地提问或补充。班级学生的学习效果特别好。

我那个班级里有43位同学都做过小老师,给大家讲课。

此时,我们要做一位讲书人。自己就是一位小老师,怎样把这篇新知识讲给别人听呢?!寒假里,我们可以讲给家里人听,自己当老师,请爸爸妈妈当学生。讲自己的学习收获;讲这一课的重难点;讲精彩之处;讲疑惑之处。问一问,答一答,评一评。

还可以请爸爸妈妈网购一块小黑板和一盒粉笔,那样讲起来就更带劲儿了!也可以立一个支架,把自己讲课的视频录下来,传个视频号,发个抖音,分享学习成果,增添学习趣味,增强成就感!

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习笔记,就是为自己的学习存档。

此时,我们是一位记录者。请爸爸妈妈带我们去文具店买一个喜欢的日记本,买几支慕那美彩色笔。

学习笔记,可以记录作者的相关信息,记录重点字词,记录最喜欢的一句或一段话,记录学习体会,记录疑难之处,记录你想记录的。内容可多,可少,不强求,渐渐积少成多,聚沙成塔。

在形式上,可以是单纯的文字记录,可以是条分缕析的表单记录,还可以是个性化的思维导图,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用——学以致用,行以致远。

用,有两种。

例如,说话的时候用上新学的有新鲜感的词句,写作的时候用上新学的表达方法,阅读的时候用上新学的阅读策略……

例如,选一套练习册,一课一练。既能巩固所学,又能检测学习效果。

增强学以致用的观念,让所学成为我们的铠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披甲上阵,挥斥方遒;让所学成为我们的翅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逆风飞翔,搏击长空!

以上进行的“读、思、讲、记、用”,只是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来的比较基础的预习五步法。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创新。预习,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借助微课,到名师公众号里找找预习微课,帮助自己预习。再比如,构建学习圈,成立学习小组微信群、钉钉群,定时分享预习成果,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这本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不是随便什么人给你一个通用的方法,你都能成功。就像能把胡萝卜煮得很软的热水,却把鸡蛋煮得很硬一样。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其实,同学们已经有过网课经历,一定也积累了自己的学习经验,相信大家会越来越乐学,越来越善学!

文章来源 | 祖庆说(ID:zuqingshuo_123)

微信编辑 | 魏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