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6年,唐朝边境,奚族骑兵抓住了一个从...
736年,唐朝边境,奚族骑兵抓住了一个从唐朝“偷渡”过来的人,准备砍头。危急时刻,此人大叫:“我是大唐派来的和亲使者,你要是杀了我,你们的部落会大祸临头的!”骑兵听了觉得不是小事,赶紧把他押送到奚王的牙帐听候发落。
这位名叫史窣干的瘦削汉子见了奚王,丝毫没有畏惧的表现,没有恭敬地下拜磕头,只是从容地作了个长揖。奚王见他架子不小,气势非凡,虽然心中恼怒,但是却更加确信此人就是唐玄宗派来的使者。
一想到得罪唐朝的后果,奚王不由得脊背发凉。732年,唐朝信安郡王李祎率大军征讨奚族和契丹部落。在唐军的强大实力面前,两族联军大败,死伤、被俘无数。当时的奚王见势不妙,果断率领残部缴械投降了。
血的教训还未淡忘,奚王可不想因为一个使者就得罪大唐。他把史窣干送去驿馆,用贵宾级待遇招待他,还准备派出一支100人的队伍跟着他去朝见天子,改善双方关系,并借此谋取利益。
谁知道,史窣干竟然横挑鼻子竖挑眼,对奚王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你派出的人数虽然很多,但是他们的才干实在平庸,根本没有资格面见大唐天子。我听说大王手下有一位琐高(奚族官职名)堪称良将,为什么不派他去大唐朝拜?”
奚王觉得他说得有理:天朝上国对使者的要求高一些也很正常,还是不要节外生枝为好!于是,他命令那位琐高率领300名部属组了个使团,浩浩荡荡地跟着史窣干去朝见唐玄宗。
使团即将到达平卢时,史窣干偷偷派人找到了平卢军使裴休子,传话说:“奚族人派强将琐高和精锐士兵一同到来,明着说是要入朝朝拜天子,实际上却是来偷袭城池,请您谨慎防备,先下手为强!”
裴休子心领神会,知道立功受奖的机会来了,立刻派出军容壮盛的仪仗队出城迎接奚族使团,并殷勤地把他们送到迎宾馆。随后,裴休子的部队突然发难,攻入迎宾馆。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奚族使团一网打尽。那位有“良将”之名的琐高被生擒,押送到幽州请功。
幽州节度使张守珪见奚族人“明来朝见,暗袭平卢”的“阴谋”被轻松挫败,敌方主将被五花大绑送来,300名“奚族勇士”更是被唐军消灭殆尽,觉得史窣干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大唐边境的安宁立下了功劳,便上书朝廷保举他担任果毅都尉。
看到这里,我们难免会产生一种想法:唐军主帅派人故意被奚族人擒获,并以和亲使者的身份获得面见奚王的机会。随后,设法让奚王派出族中重要将领出使唐朝,而后将他们引入迎宾馆来个瓮中捉鳖!
可是,史书的记载却并非如此。史窣干之所以被奚族人抓住,并不是身负使命、故意自投罗网。此前,他在做互市牙郎的时候欠了唐朝官府的债款,跑到奚族人的地盘上只是为了躲债。
之后,他竟然急中生智,伪装成大唐使者诓骗奚族人。当他发现连奚王都被自己骗得团团转时,便顺势调出了奚族的知名将领及其部下,并设局利用唐军统帅消灭了他们,使自己得以立功脱罪,成功上岸,实现了从“老赖”到“人生赢家”的转变。
从史窣干的这一事迹中,不难看出他不仅敢于冒险、机智过人,还非常善于揣测人心、利用外力。不论是扯着唐朝这张虎皮当大旗吓唬奚王,还是诱使平卢军使裴休子歼灭奚族使团,无不是摸透了对方的心理并加以利用的教科书级操作。
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还有史窣干扯的这张虎皮:唐朝。落魄被擒的他一席话便能让奚族骑兵不敢动刀子,几个动作就能让奚王敢怒而不敢言,一个建议就能让奚族名将乖乖“送死”,背后正是仰仗着大唐强悍的国力和纵横沙场的军威。
正是由于盛唐之威名深入外夷人心,令奚族上下心怀畏惧,才使史窣干能够上演这场死里逃生、建功立业的大戏。可惜的是,让一千多年之后的我们也为之感到自豪的大唐,在史窣干这样的冒险家、野心家心中,仅仅也就是一张可以利用的虎皮罢了。
后来,史窣干屡立战功,官位不断提升。742年,他得到了入朝奏事的机会。唐玄宗与史窣干一番交谈,对他的才能感到惊奇。皇帝赐他座位,并亲切询问他今年多大年纪。史窣干有些惆怅地答道:“我已经四十岁了。”
眼见这位骁将对于自己的年龄有种淡淡的忧伤,唐玄宗自然不会放过收拢人心的机会,亲切地抚摸着史窣干的后背,鼓励他说:“爱卿日后一定会人前显贵的,好好努力吧!”随后,他将史窣干提拔为大将军、北平太守,并赐名“思明”。
从此之后,这位改名叫史思明的将领便官途亨通、步步高升。假如大唐继续维持着繁荣稳定、国泰民安,史思明这样的冒险家、野心家不但兴不起什么风浪,反而会趋利而动,成为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良将。
然而,随着“外重内轻”与朝廷的腐化堕落,昔日大唐的庇护与唐玄宗的勉励成为了遥远的过去,安禄山、史思明等人的野心再也按捺不住。随着安禄山的一声令下,数十万大军杀入大唐腹地,曾经为大唐而战的史思明也成了铁杆帮凶。大唐羽翼庇佑过的落难者、唐玄宗寄予厚望的良将,就这样背叛了国家和君王,沦为了毁掉大唐盛世的罪人。
参考资料:《旧唐书》《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