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情绪拐点
现在,到了一个拐点。
却不是我们期待中数字的拐点,疫情的拐点,而是我们自身能量的拐点。
我们的精神出现了拐点。
让我来回忆一下拐点以前:
我已经开始怀念一周前的好时光。
那时候,大家都憧憬在仅仅是14天的封锁期待里,于是接下来就是春假延长的得过且过,那段时间,孩子的作业都是有一搭没一搭地做,每天一小时的电影,倒是从来没有间断过。
那时候,我们的所有感情都是饱满的,对一些人的愤怒是激烈的,对于一些人的同情甚至到了自伤的地步,眼泪流了好多,愤怒的情绪也表达了不少,我们每个人几乎都生活在怀着伤感拥抱胜利的愿望当中。
这个拐点出现时又是怎样的?
首先,情绪没那么激烈了。
终于明白,跟过去相比,我们更期待未来,因此,我们从最初的抓住过去的一切以求真相,以求公平正义,变成不如来看看未来,看看我们此刻的局面,现在能做什么,不如就看看现在能做什么吧。
我们会开始选择性地看一些着眼于现在及未来的事件,我们开始相信一些乐观的信息。
一切不过都是我们内心的诉求。
而人的诉求,也许就是如此善变,这就是我们的精神免疫系统,一种趋利避害的本能,是本能让我们进入到情绪的拐点。
很显然,每天的数字更新,其实在指引我们对于未来生活的预期,相信到今天,人们对于这场疫情的影响周期,时间上至少后推了一个月吧。
相信我,此时及以后才是很多人自我意识真正觉醒的时刻,你要认真考虑:要用怎样的态度来面对你的工作,面对你的兴趣,面对你朝夕相处的家人?
这些问题,因为不存在一个短期可见的解禁日,那么,这一切关系都浓缩在家里,跟你无距离接触,没办法逃避,也没办法蒙混过关。
“真人之心,如珠在渊;众人之心,如泡在水。”
如果说,以前的我们,就是众人之心,现在大概要开始修炼真人之心了。
从此,每个人开始从围观的盛大场面里,逐步退守到各自的生活园地。
也许,幽灵般的生活,现在才刚刚开始。
能跟拐点对抗的,是我们过去储藏的一切余量。
不只是需要的粮食,书籍,以及你写字要用的笔和墨,孩子要学的网课,还有,一份精神力。
精神力也许才是最持久的生命力。
我也特别相信,保持定静才是更永恒的精神力,这个无关善恶,无关对错,是关于每个人,是否相信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座圣殿.
不知道,你是否已经做好了准备?
在本属于春天的季节里,我们大概要开始学习一下动物如何冬眠。
减少消耗,是动物最先采取的一步。
不利的消耗,多半跟情绪有关,所以,生气、愤怒,担忧、恐惧,当这些念头升起时,要觉知。
其次,我们比动物强一些,还有途径补充能量,这个补充,却需要自制力才能得以实现,比如,早睡早起,少刷手机,多一些深度学习,哪一项都是需要你咬牙切齿来督促自己的。
苏东坡在写给弟弟子由的一篇论修养帖里,曾这样写:
“任性逍遥,随缘放旷,但尽凡心,别无胜解。”
苏东坡的才华,我们是不要奢望企及了,心境,也许可以借用一点,因为我们跟他面对了一个类似的境遇,当外在坏境不佳时,如何安守自己.
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时刻,感觉生与死的距离,也许仅仅隔着一个陌生人.
从前我们是很难活在当下的,难免总要为将来做一下打算.
现在是最好的时机,因缘际会,去体会“向死而生”的生活该是怎样的.
我们到底有没有明天?
这个思量的分量在此刻变轻了,我们至少有今天。
也许对很多人来说,大概就真的只有今天。
这时候,我们的生活开始出现悖论。
比如现在,我一方面希望自己活在当下。
一方面,我还是被孩子“停课不停学”的各种线上课搞得精疲力尽。
可不是吗?
即使此刻我没有活的希望,也还是要把活的希望留给孩子。
即使我自己可能感染,我还是想要救活我的病人。
即使我自己研究不出病毒的真相,我也还是要不遗余力为后来者做铺垫。
这就是我们,无论作为个体,还是整体,最大的生存悖论。
绝望可以留给自己,但一定要把希望留给别人。
仅仅凭借这一点,人类就可以配得上“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