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小课堂02:碎片化练笔
上篇讲到了写作的第一部就是敢下笔,今天来讲一讲如何练笔。
01 时间管理
在提出碎片化练笔之前,我想先讲一讲时间管理:
根据我的写作经验,要写出一篇稍微像样一点的文字,2个小时是基本要求,有时候可能需要3-4个小时,或者那种回顾类的文章,有时候需要大概一天的时间。
然而问题就在于:我们的生活都有主线,那些必须要做的工作花去了我们很大块完整的时间,想要正襟危坐,独立窗前,等待文思泉涌的我,最后往往一直找不到时间来写东西。
我也因此一直认为那些保持日更的同学们简直是一种接近变态的存在啊。
后来,我开始重新思考关于时间的问题,其实我们大多数人,干完了主要的内容,剩下的时候,就好像手机用到晚上没电的感觉,需要处于待机状态了。
于是便开始有了一种大众的休息模式:瘫坐在沙发刷手机,熬夜追剧,这样是休息吗?
我的理解:静坐_冥想_甚至发呆,或者干脆睡觉,都算休息;
现实生活中,我比较提倡忙碌中的休息,具体的做法就是:
事情轮换着做,每一件事都是休息。
比如我每天的4条主线:读书,练字,写文章,陪娃;
我大概梳理了一下我每天的生活内容;
早7点-8:30 送娃上学,早餐(1个半小时)
8:30-:3:00(大概7小时) :
读书(1-2小时),毛笔字练习(1-2小时),写文章(11小时),音频课程及笔记分享(0.5-1小时),父母群分享及讨论(0.5小时),午休(0.5-1小时),瑜伽课(2小时),其他不定项(交友,散步,日常购物,班级群信息,简单家务)
3:30-10:00 陪娃(作业,读书,舞蹈练习,课外班,洗漱,晚餐)
于是,我的生活就变成了:写字一小时,看书一小时,参与一些群讨论,再写点小随笔,然后再写字。
现在,我现在常常感觉看书对我自己是一种奖励,所以,我也因此不再需要那些曾经定义的休息,比如追剧,购物之类的。
再后来,我发现写文章这个事情可能随时随地发生,随时随地有感想,于是就变成了写东西是在平时的缝隙中完成,这样的感觉是事情比之前多做了,时间还被节省出来了。
02、灵感乍现的时刻
我是相信灵感的,一般我的灵感在晚上临睡前最多,早上刚醒也可以,所以陪孩子睡觉的时间就是一个很好的碎片积累。
后来又发现了更多可以碎片练笔的时间:接孩子放学,一般都会提前到达,等待的时间,孩子刷牙的时间,陪作业的时间,收拾屋子的时间,我的很多想法,题目,大纲,还有一些文章的段落都是在这些时候完成的。
因为有这些平时碎片的积累,可能只需要一个小时,有时候半个小时就可以形成一篇好的文字。
所以,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灵感时刻,穿插进行,一定可以积少成多。
一旦你养成了随手记的习惯,你就同样完成了素材积累的步骤,就好像你看见好看的花,好蓝的天空就想拍照发朋友圈一样。
写东西是跟拍照一样简单的事情,只不过图像变成了文字。
03-我的几种日常练笔:
手机日记本:(偶尔的一段话,一些想到的题目和写作大纲)
写字日记 :(练习书法过程中的感悟)
读书笔记:(书里做备注,好句摘录,书评)
音频听课笔记:(做家务的时候听,边听边速记,洗碗,拖地,有时候感觉家务怎么那么快就做完了。)
微信群话题讨论:我有一个高能量的父母群,经常讨论的内容,就是一篇很好的素材。
04 成形
今天这篇文章,是下午在口腔医院等着叫号的半小时写的初稿,回来再编辑修改一下错别字,完成的,当然,题目本身是很早以前在手机日记本里写的,最近又陆续加进去一些内容,最后就相对完整地呈现出来了。
平时练笔的时候,可以先保证条理性,叙述的完整性,再考虑修辞和文字美化。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有很多内容不是预设的,要相信笔尖自然流淌的力量。
所以,还是那句话,大胆地写,持续地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