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房子装电梯,“低楼层”邻居不同意?用3个方案来解决
给多层房子加装电梯,已是大势所趋。
北京、江苏、浙江多个省市已经发布了新版的住宅设计标准,其中都提到了“四层及四层以上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0米时,必须设置电梯。”
如果是2000年以前的老房子,2021年开始,加装电梯的覆盖范围会进一步扩大,去年已经改造了700多万户,未来随着旧房改造的体量增长,装电梯的老小区也会越来越多。
现在市面上的多层房,由于房龄太久,无电梯,物业差劲,老院子停车难,外立面破败,没有品质感,所以大多数人都会选择买电梯高层房。
然而,千篇一律的高楼、三天两头就要坏掉的门禁、楼上楼下的噪音问题、绿地裸土化、高梯户比带来的拥挤感,也是高层房子的通病。
从这个角度来看,多层房子加装电梯,既能弥补上下楼的不便,又能增加在二手房市场的溢价和估值,一举多得。
从实践经验来看,加装电梯的阻力,也是显而易见的。
有人说:旧房装电梯,不伦不类又丑又不安全,弄个碉堡一样的电梯井,对着后排住户非常压抑,建筑上也不科学,爬不动楼梯就换房,电梯房一楼都可以换。
有人说:我住一楼,反正我不装(要钱也没有,谁有钱谁装,我也不用),现在走得动,就等于强制锻炼,再过几年走不动了,换高楼住去。
每每看到大家因为装电梯争论的不可开交,笔者也深深地感受到,邻里关系的复杂程度有多大。
前几天,听一位家住3楼的朋友聊这件事,住6楼的来找他签字,被他用3个理由明确拒绝。
1,买房的时候专门选的中间楼层,3楼最贵,宁可不要赔偿,也不愿意加装。
2,装电梯后会影响光线和日照,外立面看起来太丑。
3,装完电梯还有高额的维护费,平时又不怎么坐电梯,这钱出得太冤。
这3个理由,听起来似乎挺有道理,简单来说就是“不要赔偿,不同意”,态度异常坚决。
难道因为有反对的声音,加装电梯就没办法普及了么?
当然不是,从各个省市的经验来看,很多地方既解决了1楼、2楼的顾虑,又能让5楼、6楼高层住户享受到电梯的便捷,用以下3个方案,全楼都会签字。
1,出资、维保费用合理分摊。
对低楼层住户来说,加装、维护电梯的费用谁来出,是一个主要的“矛盾点”。
其实,确定出资系数,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比如,3楼至6楼的8户业主,出资56万元加装了一部电梯。
由于不同楼层居民的受益程度不同,该单元业主经过集体协商,确定电梯加装及后期维保费用分摊比例,一、二楼不用出资,三楼设定出资系数为1,每升高1层,系数增加0.4。
以6楼住户为例,出资系数为2.2,需要分摊9万多元,扣除市区两级奖补,实际分摊6万多元。
至于维保,解决方案也挺简单。
每户参与加梯项目的居民,按需发放电梯IC卡,用来刷卡乘坐电梯。每月每个IC卡收取10元管理费,作为电梯日常保养和后期维护之用,资金用度由小组内的三人负责监管,并每月张贴公示,还安排了用梯居民志愿者排班清洗。
2,电梯资金使用透明化。
以上海普陀某小区为例,居委会选择了几户加装电梯意向强烈的居民,发动他们成立了一个7人加梯管理小组。
在成员之中,有担任组长、出纳、财务;有跟进加梯政策、对接施工方、制定表格公示进度等分工,规章制度也立了起来,做到了资金出入可控可查。
很多人拒绝装电梯,就是担心费用不透明,中间存在“灰色地带”,只要把拨款明细、使用资金流水公布出来,低楼层住户就不会有后顾之忧。
3,不再实行“一票否决”。
以北京为例,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手册中明确,满足以下三项条件的,即可开展加装电梯工作。
1)有意愿加装电梯的业主应当具有占有和使用该住宅的权利,并能够出示相关证据;
2)拟加装电梯的住宅应满足建筑物结构安全、消防安全、建筑节能等规范、标准要求。
3)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经专有部分占该单元住宅总建筑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同意,且其他业主不持反对意见,即可实施。
以前的规定,需要全体业主同意,现在直接降到了三分之二,哪怕不签订加装电梯的协议,一票否决式的反对,也是无效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人人都会变老,只有邻居们互相多一分理解,才能让老房子焕发“第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