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食品安全当推大由粮品模式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然而,食品安全年年在喊,却年年都在出问题。
食品安全成为当下最热门的社会议题之一,也成为老百姓最为关切的要事之一。然而,专家、学者、官员抑或是商家,对于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却各有各的说法,各有各的招数。有的认为最好是回到过去那种统购统销的公社模式,有的认为公社模式不如市场模式的高效率,有的认为市场模式往往是扰乱市场的罪魁祸首……
人们不禁要问,在当今粮油食品领域的市场化运营之中,除了国家有关部门开会议、发文件、抓监管等行政手段外,究竟还能不能通过市场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呢?
此间,由北京“大由粮品”联手黑龙江省部分地方政府及中国绿色农业联盟共同推出的从田间至餐桌“基地直供”模式证明,行政与市场手段相结合,实现“原产地规划保护+农业合作社标准化生产+专业公司封闭式流通”,就是解决好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
众所周知,东北是我国的大粮仓,尤其是黑龙江,更是优质粮油生产基地。当地一些优质主粮、杂粮在全国甚至全球都享有盛名。比如五常的稻花香2号大米,就因当地日照、温差、水质、土质等非同一般,而使其香飘华夏,也由此导致全国多地都冲着五常牌子造假卖假,坑害了消费者不说,还害苦了五常的广大农民,当地稻谷曾一度从过去的几块钱一斤陡降为几毛钱一斤,损失数亿元。
人们担忧,这种纯市场化运营管理方式,怎能让消费者放心,让农民群众满意?
但凡有社会责任感的官员和商家,均不应袖手旁观。正如昔日心学大师王阳明倡导“致良知”以图教化大众一样,我们一方面应该致力于提升人们坚守商德的自觉性,一方面还应创新工作思路,通过设计行之有效的运营机制和模式,让这种新机制新模式既能发挥行政的力量,又能凝聚市场的力量,进而起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那么,在这种新模式中,作为政府、技术、运营等有关部门,各自应该扮演何种角色,且各角色应该承担何种职责呢?就地方政府而言,应该抓好农产品基地规划和原产地保护,组织农民设立专业的生产合作社,保障农产品标准化绿色生产;就技术部门而言,就应抓好农产品生产技术指导,并与政府、企业一道,确立符合中国特色的绿色农产品标准,确保农产品生产管理的可控性;而市场经营主体,就应像“大由粮品”一样,将加工车间和冷库建到原产地附近,将规划范围内的农产品直接从田间运往加工厂,做到颗粒归仓,然后通过自己的直营网络和直营渠道,直接送至消费者手中。
这种模式的最大优势是,基本消除了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N多个中间环节。
正因为中间环节基本消除,尽管是庞大的市场化运营,也跟“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农校对接”等没有什么区别了,真可谓“农餐对接”是也。
如此看来,食品安全并非没有办法解决,只是我们有关各方愿不愿意花心思去认真对待罢了。
(刊发于2012年8月22日《中国产经新闻》)
网址链接: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20822/21191292461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