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道刊误志(第三部分)
赤祥符县(笔者加)
【赤祥符县】本浚仪县(案:浚仪古大梁。文颖曰大梁亭是也)顾野王《舆地志》云:夷门之下新里之东,浚水经其北,象而仪之,故曰浚仪(案:《水经注》云:《陈留风俗传》曰:县北有浚水,象而仪之,故曰浚仪)。《帝王世纪》云:禹避商均浚仪。《晋地道记》云:仪封人,此县也(案:《论语注》曰:仪,盖卫邑。封人,官名。《寰宇记》,仪城在东明县之西北)。亦为卫地。汉属陈留郡。晋属陈留国。后魏徙大梁城(魏天平中,此置梁州)。隋初属汴州。炀帝改隶荥阳郡。唐武德四年,于县置汴州。自隋陟唐。迄于五代晋周之间,凡六迁(案:东魏县在大梁东。至隋始迁城中。既又徙城北。唐置罗城。内移迁州西。其地即今右军巡院。晋移崇仙坊。周迁城北。今班荆馆是)。皇朝乾德中,徙于今治。大中祥符二年,改曰祥符(案:唐以浚仪治西界)。
【厢】:京西第一、第二、第三、京北第一、第二。
【坊】天马、天苑、天泉、金城、开化、乾耀、皋门、福庆、建阳
【琼林苑】旧曰金凤园。瑞圣蜀,旧曰含芳。
【金明池】方八里,太平兴国中,太宗以其地停水,因疏为大池,池中构广殿。通以飞梁。其南琼林苑。面池起楼(楼今号宝津)每岁暮春,具楼船水嬉。以备车驾临幸焉。
【都亭驿】在县南官街西(旧曰上源。《汴州记》云:炀帝开汴河起此)
【班荆馆】在县北景阳门外(案:班荆馆见《汴州记》。又有大梁、浚仪、夷门三馆,今废)。
【祆神庙】(案:《西夷朝贡录》:康国有神祠名祆,举国有大仙祠。《说文》:胡神也。唐官有祆正。一曰胡谓神为祆。关中谓天为祆。瀛州乐寿县亦有祆神庙。唐长庆三年置。本号天神。《旧经》引《汉书》,金人祭天事。据霍去病护休屠王祭天金人。如淳曰:祭天以金人为主)。
【万寿观】天圣七年置。正殿曰太霄。有延圣殿。以奉真宗圣容(案:长生崇寿殿赞并序,并篆额。又表诏刻石记。真宗御制御书,仁宗御制并笺额)。又有章惠太后广爱殿。
【建隆观】建隆中置(《观记》,冯元撰,或云本瑞云观地)。
【太一宫】正殿曰黄庭(《宫记》,宋绶撰)。
【瑶华宫】在安定坊,景佑二年置。
【太平兴国寺】开宝三年置(其地本唐能兴寺,周显德中废为仓)太平兴国元年赐额,有开光殿以奉太祖圣容,寺之西偏传法院(案:传法院太平兴国七年置,初天竺僧天息护持梵荚来献。始营兹院,以翻译新经)。其中建阁。旧藏天竺梵经。有《圣教序碑》,太宗真宗御制。阁南乾华殿。有《天竺梵字碑》,仁宗御制序,御书梵字,并篆额(案:《梵字序》,贾昌朝书,《梵字后序》,章得象撰。乾华西有译经碑铭,《仁宗御篆记》,程琳撰。又《乾元节译经御筵赋诗序》,吕夷简撰)。
【启圣禅院】即太示诞圣之地。太平兴国中置,有永隆殿,以奉太宗圣容(《院碑》,晁文元公撰)。
【慈孝寺】天圣五年置。本蔡国公主宅。有崇先殿以奉真宗圣容。又有章献太后彰德殿(《寺碑》,夏竦撰,宋绶书)。
【普安禅院】周显德五年置,有殿二:南曰隆福,元德皇后殿。北曰重徽,明德皇后,章穆皇后殿(《水陆大斋碑》,晏殊撰)。
【开宝寺】旧曰独居。魏甘露五年修。唐更曰封禅(案:明皇东封近寺,置行宫,改为封禅寺,见《汴州记》)。开宝中改今额。其西福圣禅院,旧有灵感塔,经火废(案:寺旧有双林院,唐懿宗立额,东上方院有令狐绹读书堂)其东经藏院,制举登科皆刻名于此(按《题名记》,杨察撰;又《仁王院碑》,王著撰;《宝林院法堂记》,宋白撰)。
【报慈寺】本梁祖故第。乾化四年置(《寺碑》,梁郑珏撰)
【宝相禅院】后唐长兴元年置,晋天福三年,立有弥勒阁。显圣寺,建隆元年置(案:《感慈塔碑》,仁宗篆额,晏殊撰)。
【夷门山】今开宝寺后,《城冢记》云:大梁城门名也(案:《元和郡县志》:傅亮为宋公修张良庙,教曰:过大梁者,或佇想今夷门,即谓此)。
【汴河】《城冢记》云:大梁城南,汴水东流(案:隋炀帝欲幸江都。开通济渠。自板渚引河道通于淮,亦谓之仰河)。
【广济河】上承金水河。贯新城(案:《水经》荷水,世谓之五丈沟。东迳陶丘,北周显德四年四月,引京索水通五丈河。东北注定陶,入于济)
【京索河】在县西南十五里。京,(案:楚汉战京索。京,郑共叔所居。应劭曰:县名,《水经》曰:黄水发源京县黄堆上。东南流名祝龙泉。泉势沸涌。状巨鼎扬汤。西南流谓之龙项口。世谓之京水也。《元和县志》曰:京水出荥阳县东南平地)。索(案:《汉书注》京,县名。有大索小索亭。县西南嵩渚山,北经小索亭西,京相璠曰:世语,本索氏兄弟居此,故号小索。又屈东迳大索城南。《春秋传》曰:郑子皮劳叔向于索氏,即此城。《北征记》,有索水,《郡县志》曰:索水出荥阳县小径山。《十道志》曰:嵩渚山,亦名小径山。《山海经》云:小径山之山,器难之水出焉,旧传即索水也。索音求索之索,一作溹。《春秋音义》:索,悉落切)二水合流,亦曰金水河。自中牟县界至县境流入御沟(后唐同光二年,命蔡州刺史朱勒开导索河以通漕运)
【白沟減水河】在县西南三十里。皇朝疏凿,于万胜镇置斗门,以分汴水之溢入。白沟,自中牟县界。经县境入广济河。
【琵琶沟】贯逢池(《元和郡县志》云在:在中牟名斋人沟,至此而变名)
【古酺池】在县西。旧经云:梁孝王尝大酺于此池(案:苏林曰:陈留俗,三月上巳,水上饮食为酺。《说文》曰:酺,王者布德大饮酒也。出钱为醵,出食为酺。又案:赵武灵王灭中山,酺五日,其所起远也)。
【牧泽陂】(案:《水经记注》:牧泽中出蔺蒲,俗谓之蒲国泽)郡国志,浚仪县西有牧泽。《陈留风俗传》云魏惠王牧马之泽。唐正观二年陂涸。今复渟水,皇朝为牧马地,俗呼为雾泽陂(案:《汴州记》:城西北有雾泽陂,又云:此州北出云气。李峤诗曰:大梁白云起)。
【寒泉陂】邶诗曰: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案:澶州濮阳县,有寒泉泊。亦引是诗)
【桥】汴河[天汉,(旧曰升平,又曰迎真,天圣初改曰天汉)、济川、金梁、宁国、通利] 广济河(澄波、望远、清辉、彰化)。惠民河(怀安)。
【人物】汉边韶、边文礼、王吉、符融、晋董养、后魏郑太、隋魏丑郎。
【大梁古城】(案:《战国策注》大梁,魏惠王所都,今陈留浚仪西大梁城是。又《水经注》,泲水,东径大梁城北)。《城冢记》云:大梁城毕公所筑(毕公高,文王之子)
【挂鼓城】(挂字避圣祖嫌名)《城冢记》云,师旷所筑。
【博浪城】(《史记》云张良为韩报仇,击秦皇帝博浪沙中,今阳武东南,沙海相亘此城焉,按《汉书》作博狼,狼音浪)
【崇台】《城冢记》云梁孝王所筑(案:大梁城西北,有魏王愁思台,即此。《旧经》,并《汴州记》可见)。
【岳台】旧云魏王遥事霍山神筑此。
【张仪墓】在乐安乡,形似砚,谓之北砚台(案:《郡国志》,作砚子台)
【司徒陈执中碑】仁宗御篆。额曰:褒忠之碑(张方平撰,执中父恕碑,钱明逸撰)。
t;font-family:华文中宋;color:maroon'>。
【南砚台】张耳墓。以其形似砚因名(汉时)。
【信陵亭】在城内,临汴水,魏公子无忌胜概之地,俗曰公子亭。旧在相国寺前,大中祥符七年徙于此(北直景灵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