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深入矿区探访天眼,玉雕大师眼中的天眼前景几何?
集宝街——玉见魅力石界
集宝街(黄蜡石)新栏目——【天眼】
每周三、周日与大家见面
敬请关注
近日,广东省玉石雕刻大师蒋红兵应阿拉善天眼俱乐部、集宝街玉石文化传媒之邀,与苏州随玉坊玉雕工作室创办人石伟峰老师以及集宝街工作人员等同赴阿拉善天眼矿区进行实地考察,一路寻石而来的他在此行中又有什么样的发现与感受呢?
此次深入天眼产地,蒋老师亲见天眼矿的采掘,矿区生态环境的恶劣与矿区采掘环境的艰苦出乎意料,而真正令人感到沮丧的是这些经辛苦采掘得到的天眼原石虽然神奇美丽,但能经得住雕刻或打磨的大件简直太少了。不过,看到天眼矿区的现状,方知精品天眼的难得,被藏家喜欢也是“事出有因”。
蒋老师认为,雕刻对天眼原石的要求较高,既要体积稍大,还要少裂少伤,最重要的是眼睛美,因为目前消费者普遍不喜色泽暗沉的雕刻作品,雕刻师还要充分考虑到天眼材质的底色及与眼睛的色差,以眼睛色彩绚丽、质地通透、整体观感明亮的天眼料石为上佳之选。
上图 图左:范老师 图右:蒋红兵
虽然在前期的【天眼】栏目,我们已经展出了许多天眼雕件,但市场上能做天眼雕件的原石其实并不多,甚至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因为天眼原石大料的产量小,也很可能有为数不少的贯穿裂纹,同时由于目前的技术手段尚且不能全面、准确的探知原石内部的裂纹位置及纵深,在打磨或雕刻过程中磨到一半才惊觉有裂导致半途而废,这样的窘况也并不罕见。
陈召(上图左一)与蒋红兵老师探讨天眼的雕刻技巧
另外眼睛的色泽、位置及韵致也是设计前提之一,为了增强作品的整体效果,天眼往往作为作品的点睛之笔,但这一优势也限制了设计取材的空间,设计灵感不一定适应料石的现实条件,而料石也不能任由雕刻师天马行空地创作,但是天眼的存在却是整个作品最大的亮点,作品不能失去眼睛, 故而不能粗暴地直接切除。
相较于其他石种,以天眼原石为料就如同拟了一道半命题作文的题目,这不仅非常考验雕刻师的功底与经验,同时对设计灵感也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天眼原石对于大多数的雕刻师而言可能并不是首选,可以说,并不是所有会雕刻的人都能加工天眼,也不是所有的天眼都能被雕刻,量与质的矛盾始终存在与天眼加工业的最深处。
我们也不难发现,因为难得,一件天眼雕刻作品若非半路夭折,那么必然艳惊四座!因为天眼因奇而美,天眼雕刻作品则更是如此,如遇妙手,经过精心地挑选料石、不计心血地反复设计以及如履薄冰地雕刻制作,以雕刻之精美与眼睛之绮丽,其雕刻之难反而成就了这些成功的作品,在业内赛事中展露头角并大放异彩,一举“夺金”也并非难事。至于天眼雕件的发展,其必然脱离常规,因其稀有程度以及制作的难度使天眼超出了寻常奢侈品的范畴,其价值很难以料石的市值以及做工的精致程度来单一衡量。
虽然天眼原石的稀缺且适合雕刻的天眼精品万里挑一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天眼雕刻的发展,但蒋老师依然看好天眼雕刻的发展前景,因料石的难得与眼睛的独特而难以被批量仿制,一块料石一份量身设计是天眼雕刻的必然要求,这独一无二的特性恰恰迎合现代人追求个性化的收藏需求,而且天眼的眼睛或清新雅致、或古朴大方,其神韵难有其他的石种可以比拟,这些优点难以被缺点掩盖,虽然加工失败的几率不低,但天眼对雕刻者来说依然有着强大的诱惑力。
目前市面上的天眼确以珠饰为主,这一现况符合蒋老师的推断,在未来的很多年里,天眼市场的主力军也将依然归属于饰品化天眼作品,但量多不及质优,由于雕刻对天眼原石要求之苛刻,真正令人耳目一新、震撼不已的天眼作品必然非设计精良、巧夺天工的天眼雕刻作品莫属!未来拥有天眼饰物的藏家可能遍及中华大地,但能收藏精品天眼雕件的藏家却可能只是少数的幸运儿。
上图 图左:马玉宏 图右:蒋红兵
一路走来,蒋红兵老师对阿拉善天眼后期的发展还是很看好的,并在与天眼俱乐部发起人曹洪波,天眼发现人范老师,阿拉善天眼收藏家马玉宏、王福伟,阿拉善本地天眼雕刻师陈召,集宝街玉石文化传媒石友小栋等人的交谈中达成一致,因为天眼本身的优势大于劣势,其风格在众多的石种中独树一帜。而对雕刻师来说,天眼原石的出现即是机遇,也是高难度的挑战,对收藏者而言天眼的出现即是一场千载难逢的机缘,也是对眼力与魄力的考验,虽然在加工与保养的方式方法上尚有提升的空间,但终究是一支前景非凡的潜力股,值得我们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