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伟民学术之路(二)

客观地说,我建立的科学体系并不是我的,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翻版,我只不过用现代科学的语言说出来罢了。中国先人早在几千年前就用一种物质、一个原理解释了自然界的一切,而现代人却受西方科学的影响不认识它了,更可悲的是,连我们中国自己人都不再相信中国古代有科学体系,真的可以算上是数典忘祖了!

为什么我们现代人反而理解不了中国古代的科学体系呢?原来,中国人的科学常识普遍太差了,他们总是想当然地把西方科学当成是真理。其实,科学都是建立在假设之上的,有什么样的前提假设,就有什么样的科学体系。西方科学走向还原论,就是因为它假定了万物都是由少数几个死寂不变的基本粒子组成的;东方科学走向系统论,则是因为它假定了万物都是由同一种生命之流(气)汇聚而成的。而我们中国人从小学的就是西方科学,当然习惯于站在西方科学的立足点之上来认识东方科学,这样一来,就会觉得中国古代没科学了!

我建立的科学体系是在中国气一元论假设之上的,我对气一元论的理解是这样的:真正的宇宙是无限的,就在这无限的宇宙空间之中,连续着统一的物质(暂名为气),它们并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在紧张地相互压迫中存在的,反抗周围物质的压迫是一切存在物的本性,也正是这种本性的存在,局部物质才不断在反抗周围物质的压迫中组织起来,成为一个个暂态的有序结构,我们观察到的一切都是由统一物质组织起来的有序状态,而看起来空无一物的空间则是统一物质的无序状态。

这个前提假设与西方的前提假设有什么不同呢?

首先,就是对空间的认识,西方科学假定了空间的空无一物和对称,这样一来,万物都成了孤立在空间中的一种圣物,它们只有按照热力学第二定律单调地走向灭亡。而东方科学假定了空间中连续着不对称运动的统一物质(气),万物都是在反抗这种不对称运动中产生、发展、壮大、衰退、灭亡的。

其次,就是对物质基础的认识,西方科学假定了少数几种死寂不变的基本粒子的存在,万物都是由它们的不同组合形成的。东方科学假定了万物都是由同一种生命之流(气)汇聚而成的,只是最初产生环境的不同使它们具有了不同的个性。

其三,就是对实体和空间关系的认识。西方科学认为两者没有任何关系,而东方科学则认为空间是统一物质的无序状态,实体是统一物质的有序状态,因此,实体和空间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这样一来,系统秩序存在的原因找到了。

我们要认识东方科学,就必须重新回到气一元论假设之上来认识,这样你才能够真正体会到它的存在。如果你站在西方原子说假设之上来认识,注定你永远体会不到东方科学体系的存在。就拿阴阳学说来说吧,如果你站在原子说假设之上,只能把阴阳当成是本质不同的两种东西,这样一来,阴阳之间的关系就理解不了了。如果站在气一元论假设之上,阴就是统一物质的有序状态,阳就是统一物质的无序状态,这样一来,阴阳之间的相互转化就很容易理解了。同理,如果你站在原子说假设之上来理解五行学说,必然会把五行当成是五种不同的材料,但事实上,五行是建立在气一元论之上的,它描述的是同一种物质(气)的五种不同运动形式,正是有了物质的统一性,五行之间才可以生克制化。

我把气一元论假设现代化,建立了自己科学体系的前提假设,这个假设包括两部分,一个是对称的假设,用来认识自然界的统一性,一个是不对称的假设,用来认识自然界的活力。

对称的假设:万物都是由同一种最基础的物质组成的。

不对称的假设:物质系统的发展过程都是不对称的。

我们先来谈谈对称的假设。这个对称是对物质彻底统一性的描述,统一和连续是一对双胞胎,有物质的彻底统一,必有物质在空间中的连续。有了连续,生命问题就很容易理解了,因为连续在空间中的物质都是在紧张地相互压迫与反抗中存在的,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能够清楚地知道,组织现象在自然界无所不在。

不对称的假设是我自己的一种参悟,不对称是活力的源泉,但这种不对称来源于哪里呢?当年我突然灵感一现,想到了黄金分割数,于是作了这样一种假设,物质系统的发展过程都是不对称的,在系统的产生、发展、壮大阶段,系统的质量不断增加,在系统的衰退、灭亡阶段,系统快速走向瓦解,其中包含着一个黄金分割数。为此,我还搞了一个模拟:把外面的大圆当成是母系统,从A点一点一点长大的是子系统,在子系统产生之初,它的生存环境是无限的,因此,子系统快速发展壮大;随着子系统的壮大,母系统相对于它来说越来越小,当达到一定极限,就会在母系统的重压之下走向灭亡,而这个极限点就是黄金分割点,这条曲线就是黄金曲线。

有了这个假设,我们就再也不用给宇宙设想一个起点和终点了,因为这个宇宙是一个本然自生的体系,它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其中的物质是在不断地聚散、聚散中存在的,物质不灭,它只有聚散,能量不灭,通过连续物质的聚散来进行传递。

在这两个前提假设之上重建科学体系,一个标准的系统科学体系就出现了。由这两个前提假设,我们可以得出两个重要推论:

第一:每一个事物都是在反抗外在世界变化中存在的。

第二:外在世界的力量是宏大的,不可抗拒的,每一个事物要想存在与发展,就必须在与外在世界变化的对立中不断寻求与它在变化上的统一。

这两个推论其实就是阴阳学说的本质,中国先人就是用它来解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的。

(0)

相关推荐

  • 中医现代化之一:明白气一元论

    导读:中医现代化并不是中医西医学,科学化,而是能够把中医用现代人都理解的大白话讲出来,老百姓理解了中医,才会优先选择中医,中医才有市场:中医们理解了中医,才能够学好中医,提高疗效.现在中医最大的问题就 ...

  • 中医是更高级的科学,反中医就是反科学!

    科学之所以能够称之为科学,是因为宇宙万物都是呈秩序的存在,大至星系.星体,小至分子.原子,中至生物.人.人类社会,它们都是井然有序的,应该遵循着同一个系统学规律.而科学的目的就应该是探索这个支配系统秩 ...

  • 中医的科学性在这(1)气一元论

    谈科学,就要谈前提假设,因为一切科学体系都是建立在假设之上的.前提假设越接近自然事实,这个科学体系越接近真理,科学的进步就是在前提假设越来越接近自然事实的基础之上的. 这个假设其实就是对物质基础的认识 ...

  • 中医不是空洞的文化,而是更接近真理的科学!

    在谈科学之前,先要弄清科学的概念.科学的本义是分科之学,只是由于过去它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以致让后人觉得这个分科之学就是真理.但事实上,真正的科学都是建立在假设之上的,有什么样的前提假设,就有什么样的科 ...

  • 我的科学体系是这样的,可以引发科学革命!(1)

    本人1988年考上大学,当时报的专业是机械设计.只是当时的中国传统文化热把我的兴趣转移到对系统科学的研究上,当时我立下了志向,要把中国传统文化上升到科学高度得到全世界的公认,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复兴 ...

  • 科学革命和中医振兴,不可不察的关系!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今天的世界是一个科学的世界,顺应这种潮流则昌,违背这种潮流则亡.中医之所以走到今天接近灭亡的地步,根源就在于中医难以顺应科学的发展,导致了人们对中医的不理解.国 ...

  • 【小小说】​赵伟民/永远的老柿树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发布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永远的老柿树 赵伟民 这颗柿子树真的还在啊?苏小小掠了一下额前的头发,侧过脸问. 没错,又粗壮些罢了.高畅的目光很近,又很远.苏小小顺着他的目光 ...

  • 公号主人赵伟民简介,实践出真知!

    很多人都知道,人才和学历并不能划等号.原因很简单,智慧有两方面组成,一方面是思想,一方面是知识,思想是知识的灵魂,没有了思想,知识就难以组合起来发挥作用:知识是思想的载体,缺乏了知识,思想也难以大展宏 ...

  • 【赵伟民:德尔塔-四君子汤扶正驱邪+青蒿鳖甲汤清热解毒】

    被"德尔塔"毒株感染的新冠肺炎患者,最关键的仍然是发现症状,不管是不是被"德尔塔"毒株感染,都要第一时间进行治疗.这是因为疾病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最初产 ...

  • 赵伟民诗词10首

    华夏思归客诗词学会欢迎您 投稿微信:czj690430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诗词10首 文/赵伟民 1.沁园春-拨云岭 美丽乡村,拨云岭上,古潭神州.驾九龙之顶,山门开放,喜迎来客,其乐悠悠.精准扶贫 ...

  • 赵伟民:思维传感背后的真相是天人合一

    思维传感背后的真相是天人合一                                         原创 赵伟民  中西汇通  2017-06-21 谈起遥感,人们往往会联想起在飞机.气球. ...

  • 如何建立起对中医的真正信心? | 青年中医赵江滨自述成长之路(二)

    编者按: 很多人眼中,他是一个中医幸运儿--一个普通家庭出身的普通的山西小子,从广西中医药大学本科上到考取刘力红教授研究生,参与创办同有三和中医,现在担任同有三和南宁中医门诊部医疗部负责人,三和书院教 ...

  • 当代最具学术价值与收藏投资潜力艺术家——祝伟民

    祝伟民,字拓之,渔者,号"顿悟渔人",室名"醉遊斋"."听风堂",江西省贵溪市人,鹰潭市文化名人,现为 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西省工笔画学会理事 ...

  • 《大美为真》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学术邀请展—赵成民

    [个人简介] 赵成民,1946年生.198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当代著名的水墨画家,书法家,雕塑家.现为北京画院专业画家,艺术室副主任.艺术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

  • 赵伟伟《不一样的求学路》指导老师:杜秋红

    不一样的求学路 浙江省杭州市晨曦西校区 赵伟伟 夜色融融,柔和的月光撒下朦胧的美意,满天的繁星眨巴着眼,倾听着一个个晚间故事.晚饭后,我们一家人围坐在沙发上,聊着家常-- 外婆一直念叨着,现在的生活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