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萍谈成熟戳痛成年人的心,真正的成熟,是懂得自己的人生价值

最近,倪萍在今日头条上公开发表演讲,谈到她眼中的成熟。这个视频,我看了不下10遍,才理解倪萍谈到的成熟和活得通透的真正内涵。

倪萍眼中的成熟,无关年龄,真正成熟的人,是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有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也有沉着稳重的中老年人。

她说:

“真正成熟的人不盲从、不人云亦云,他们愿意去开拓视野,追求真相和真知。在众说纷纭中做出自己的判断。”

“真正成熟的人,能够看见更大的世界,真正接受和理解,世间的复杂。他们知道生活的真相,不是非黑即白。人性的本质,不是单纯的善恶。”

“当你真正成熟了,心中升腾的反而是朝气和赤诚。这种成熟,是建立在初心、视野和格局之上。却又不失真诚、纯粹和通透。”

我们可以从三方面去理解倪萍眼中的成熟:一是真正成熟的人,有自己的原则底线,有自己独特的认知和判断;

二是真正成熟的人,理解世间的复杂性,人际关系的错综复杂,利益纠葛,明白人活着,必然是一个复杂而多面的个体;

三是真正成熟的人,心境开阔,包容心强,在世故中却不忘保留赤子之心。

归结起来,真正成熟的人,懂得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使命,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知道自己活在这个世界上,应该怎么度过这一生。

曾经看过一部电影叫《无问西东》,是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献礼片。电影讲述四个年代里四个主人公的不同故事,一代人影响着一代人,代代相传,共同体现了一个宗旨:什么才是人生价值,如何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

民国时代,吴岭澜是文科优才,英语考试满分,物理却无列。这让他很困惑,很挫败。

校长梅贻琦问他当初为什么选择实科,现在又要转到文科?

吴岭澜答:“最好的学生都在学实科。”

在当时,国家在科学方面比较落后,学子们纷纷投身到实科当中去,以此来实现科技救国。

吴岭澜认为,在他这个年龄,交给书本,让自己忙碌起来,便是最正确的事。哪怕随波逐流,也不会出现什么大错误。

校长梅贻琦的话点醒了他:“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之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不过只有这些日子。

“什么是真实: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漫溢出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直到有一天,吴岭澜看到印度诗人泰戈尔来华演讲,身边站着梁启超、梁思成、林徽因、徐志摩等当时影响力最大的一群人。他们从容而淡定地站在讲台上,脸上自信而笃定。

那一刻,吴岭澜突然茅塞顿开:为什么要盲目追求自己原本不喜欢也不擅长的实科呢?救国也未必要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盲目跟从。自己明明擅长文科,能写一手好文章,为什么不能像台上这些大咖们一样,以文救国呢?

吴岭澜终于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使命,他坚定地转到文科,毕业后成了一名文学教授。在战火纷飞中,依然坚定不移地传授他的价值观念:让每个学生明白,自己的人生使命,到底是什么?

就如泰戈尔的诗所言:“世界于你而言,无意义无目的,却又充满随心所欲的幻想,但又有谁知,也许就在这闷热令人疲倦的正午,那个陌生人,提着满篮奇妙的货物,路过你的门前,他响亮地叫卖着,你就会从朦胧中惊醒,走出房门,迎接命运的安排。”

吴岭澜的教学,又影响着富家子弟沈光耀。他原本可以按照母亲的教诲,不要参军,毕业后娶妻生子,平平淡淡过完此生足矣。

沈母并没有错,只是她的格局局限性,祖上也经历过为国争光。所以,她并不想唯一的儿子去冒险,只因为担心他还没想明白自己的人生价值是什么,就连命也没有了。

沈光耀也像老师吴岭澜一样,迷茫过,挣扎过,但当他看到因为战争而无辜惨死的孩童时,他内心的激情和为国效力的情怀,再一次被激起,他很明白,自己想做什么,在做什么,将会遇到怎样的结局。

这就是成熟,与年龄无关,哪怕他还是个年轻的大学生。

他毅然投身到空军训练中去,教官教导他:“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在个人情怀和家国情怀,儿女情长和家国大爱当中,他选择后者,哪怕自己的力量微不足道,但,只要尽力了,问心无愧了,不让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了,人生的价值,也就真正实现。

沈光耀每次执行任务返航时,都会向地面空投食物给饥饿困苦的孩童们,哪怕这样做的结局会成为敌军的目标,但他依然坚持不懈,用自己的微薄力量,拯救那群孩子。

沈光耀的结局很不幸,被敌军击中,在最后关头,他也不忘要与敌军同归于尽,用机身去撞击敌军的军舰。哪怕死,也要让自己死得价值最大化。

其中一名被拯救的孩童就是后来的陈鹏,一位将一生都贡献给科学事业的物理学家。

每个时代都不缺为国效力的英雄,只是贡献的方式不同。在和平年代,没有战争,没有“男儿当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而还”的悲壮。但,不代表没有真正实现自己人生价值,完成自身使命的方式。

在当代,贫富差距非常严重,富者更富,穷者更穷。作为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到底要不要回馈社会,帮助弱势群体,成了当代人都应当思考的问题。

张果果是广告公司的高层,收入不菲,原本公司打算以四胞胎的形象作为奶粉的代言人。后来公司商谈失败,失去客户。而这四胞胎也面临着救助问题,由于是早产,每个宝宝都要住进保温箱里。

四胞胎的父母均是低收入人群,没有稳定工作,在北京治病也没有落脚的地方。

张果果犹豫了许久,到底要不要为这四胞胎伸出援手,为她们的成长,贡献一份力量。

同事告诉他,别把自己套进去了,哪里是扶贫,简直是认了一门穷亲戚。言下之意是在告诉他,做好人,没好报。

直到张果果陪着父母去扫墓,父亲告诉他,当年去西部支援的时候,在恶劣环境下,缺粮断水,若不是李想将食物留给他们,估计饿死的就是他们,也就不会有张果果了。

李想是谁?他就是跟陈鹏同一个年代,为了自己的理想,捅了娄子,又不敢大胆承担责任的自私男人。

特殊年代里,陈鹏和李想都喜欢同一个女生王敏佳。敏佳和李想共同写了匿名信举报师母刘淑芬家暴高中老师许伯常,替他打抱不平。

刘淑芬查出始作俑者,到敏佳的医院去大吵大闹,当众指责她勾引老师。再加上敏佳为人高调,虚荣心强,遭遇同事妒忌,被人恶意诬陷为特务份子。于是敏佳被群众批斗,遭暴打毁容,死而复生。

假如李想能勇于站出来承认匿名信是他和敏佳一起写的,敏佳就不会遭受此折磨,但他担心承认了,自己想去支边的理想就会泡汤。这就是违背良心的表现。

当李想误以为敏佳被批斗而死时,陈鹏警醒他:“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对以后的人好吧。”

李想终于醒悟,重新做人,往后余生,用自己的善行去为自己犯下的错赎罪,才救了张果果的父母。

人,不应该为了一己私欲,忘却初心,抛弃内心的真诚,一旦酿成大错,也许终生都无法洗脱自己身上的罪。

所谓成熟和活得通透,便是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地,对得起自己的良知。

张果果听完父亲的经历和教诲,终于醒悟,倘若父母不是得到李想的帮助,自己又怎么会出现在这个世界上,又怎么会成为人上人?

他决定用自己的经济为四胞胎治病,又帮她们的父母交了房租,哪怕换来的不过是四胞胎的胎毛笔,与巨额相比,这确实算不上值钱东西。

但对于张果果而言,胎毛笔代表着得到四胞胎家庭的肯定和回报,礼轻情意重,一切都值得。

和平年代,也许我们无法做出轰轰烈烈的大事,倘若将报效社会的范围缩小到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上,却显得容易得多。只是这样容易的事,你是否愿意付出,是否愿意去实现,是否可以无问西东,不忘初心?

这个社会,从不缺精英,也不缺成熟的人。在我看来,真正成熟的人,应该像倪萍老师说的那样:静下心来,看清自己,活得通透。

当你看清自己真实的内在,懂得自己活着的人生价值是什么,尽自己的力量去实现时,就说明,你已经成熟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