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宾大戊劦日,亡尤?周祭简介
原句是:戊辰卜,贞:王宾大戊劦日,亡尤?记录于《明义士收藏甲骨文集》(简称《安明》)2851。
意思是:戊辰这天占卜,贞问王在此日用劦祀来祭祀大戊,没有忧患吧?
在这里说明一下,劦(读作xié,同协,甲骨文中三力下加一口),读作邪,劦祀,指的是周祭的五种祀典之一。
周祭是什么?
周祭制度是董作宾先生发现的,他在研究帝乙、帝辛时期的龟甲时,发现以1彡(读作shān)、2翌(读作yì)、3祭、4载(读作zài,才食丮)、5劦(读作xié同协,甲骨文中三力下加一口)五种祀典来祭祀先王先妣的卜辞中,先王先妣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依照其世次日干,排入祀典,一一致祭祀。秩序井然、有条不紊。
于是董作宾据此整理出五祀中先王先妣的祭祀次序,并且推测出五祀所需要的时间并且做成五祀祀谱。这些成果都记载在董作宾的《殷历谱》中。
除了郭沫若之外,陈梦家、岛邦男、许进雄、常芝玉都对这个问题进行过研究,这些学者都认同董作宾的首创方法,毕竟这种研究方法使得甲骨文研究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是在具体细节方面,例如哪种祀典是五祀之首?祀谱的具体安排?学者们在这些问题上,都不一致。
目前比较流行的观点,翌祀为五祀之首。五种祀典是以”翌-祭-载-劦-彡-翌”的顺序周而复始地循环举办。这也是经过学界无数次细致、深入的探索得来,非常不容易。
那么,殷商的这些祭祀制度,乃至整个殷商史,究竟是如何探究出来的呢,或者说探究的方法是什么呢?不外乎三点:
第一,依靠传世典籍,殷本纪,商书、商颂等等这些,尽管相隔千年,传下来的这些文字会出现错误,但仍然是探究商朝的重要资料库。
第二,依靠甲骨本身,甲骨文杂志认为这是个最繁复的工作,相关的卜辞多且杂,加上甲骨的破损、缀合工作量巨大,好在甲骨研究专家条分缕析,使得有关研究越来越清晰,但是,只看甲骨文本身而不看传世的历史资料,有所偏废,则陷入研究的歧途,多种方法结合才是正道。
第三,各种考证文字的资料搜集,短篇札记论文,无数文人学者的文章广博涉猎,相当于把从古至今天下学人的智慧作为强大后援。
总结下来就是四个字:学无止境。
最近有关心本号的朋友,对本号的释字工作提出一些质疑,这也在意料之中。研究和学习甲骨文,无论如何,解释文字都是最重要的基础工作。虽然甲骨文里面,已经有不少字跟已经识得的金文甚至小篆同形,但是需要考释的字比这些字多很多。就算是已经认识的字,由于存在同音假借的情况,这些字在卜辞中的具体用法,往往也需要深度考释之后才能弄个清楚明白。这么难的事情,绝非本公众号之力量所能覆盖。本公众号的主旨在于分享甲骨文,普及甲骨知识,但解释文字又不能不做,不严谨、疏漏的地方还请各位方家海涵。
我们认为,甲骨文卜辞的语法使用很多是和后代相通的,几千年的文脉不曾断绝。分析、解释甲骨文当然是一种尝试,有时候甚至是一种猜想,但即便错,也要错得有道理,错得有根据,错得不离谱,然后得到专家的指点,不但解决了问题,同时也提升了我们的认知水平。
既然《说文解字》也很多次出现错误分析字形、错误解释本义的情况,现代语言学大师也多有错漏之处,我们小小的一个公众号,本着传播与分享的善意,也没有什么豁不出去的地方。
特别说明:在书写甲骨文时,甲骨文杂志可以保证每个字儿都是原汁原味的甲骨文,也能保证每一条卜辞都有出处,我们认为这两点的具备可以满足对甲骨文的沉浸式体验。但是限于资料的获取搜集、人员精力,以及个别拓本的模糊,有时候无法保证每个字的字形和原甲骨完全一致,敬请谅解,同时也欢迎专家同好在留言区批评指正!
甲骨文美学艺术欣赏
欢迎爱好古文字的朋友扫码进群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