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书法真迹
今天向美友推荐传世不多的一件书法作品,希望大家喜欢。
李白,
被誉为诗仙,
他的诗名实在太大,
反而掩盖住了他的书法成就。
宋 梁楷《李白行吟图》
《上阳台帖》,
李白唯一存世的书法真迹,
曾令历代大家赞不绝口,
更令毛主席为之倾倒。
先来欣赏一下大图版的《上阳台帖》
李白写诗奔放奇特、气势磅礴、飘逸洒脱,这与他信奉道教有密切的关系。
李白自幼便饱读诗书,诸子百家无所不窥,尤喜道家思想。
20岁时,李白便开始隐居岷山习道。25岁时,他出离蜀地,在江陵结识道士司马承祯,司马承祯与李白一见如故,赞李白有“仙风道骨”。
这个司马承祯,也是大有来头。他是道教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师,自号白云子,人称白云先生。
他的个人文学修养极深,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司马承祯还深受唐玄宗的器重。唐玄宗曾命其到王屋山建立道观,并题写匾额。司马承祯在阳台宫内作山水壁画,画高一十六尺,长九十五尺,画中仙鹤、云气、山形、涧壑一一毕呈。
艺术不是技艺,它是艺术家体验了的感情的传达。—— 列夫·托尔斯泰
天宝三年(744年),李白与杜甫、高适同游王屋山阳台宫。李白欲寻访司马承祯,待到达阳台观后,方知他已经仙逝,无缘再见。不见其人,惟睹其画,有感而作四言诗
《上阳台》:
山高水长,物象千万,
非有老笔,清壮可穷。
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
对书法略知一二的人,肯定听过张旭的名,有着“草圣”之誉,李白便是师从张旭,风格也自然是那种纵放自如的豪放派了。
由于唐代离我们过于久远,所以李白的墨宝流传下来的寥寥无几,其中《上阳台帖》是其唯一传世的书法真迹。
为李白书自咏四言行草诗,全文寥寥24个字。纵28.5cm,横38.1cm,全文为:“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十八日上阳台,太白。”从篇幅的落笔和字体的形态来看,足见其豪迈之气概,笔墨甜畅之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