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才是太极拳的放松,错了大半辈子!
太极拳运动中不断地强调“松”,太极拳的“松”到底是什么状态,这是一个十分重要和十分关键的问题。老一辈拳家有“打一辈子松一辈子”之说,可见“松”在太极运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打太极拳要放松几乎无人不晓,但真正打起拳来就没有几个人能真正放松了。
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是大都没有搞清“松”的真正含义和正确的放松方法,只是片面地理解和追求诸如“沉肩,坠肘、塌腰、开胯、含胸、垂腕”等要求和效果,认为坚持摆出这样的姿势就达到了松的要求,结果反而越练越紧,越“松”越僵。那么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太极运动要求的“松”呢?
首先要明确太极运动的性质。陈鑫在太极拳论中阐述:“拳名太极,实天机自然之运行,阴阳自然之开合,一丝不假强为,强为者皆非太极自然之理也,不得名为太极拳。”
这里贵在“自然”二字,说明太极拳是在完全自然状态下的运动,任何强求和强迫的行为都是不能要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时候都处于非常“自然”的状态,比如我们舒心地散步时,我们的思想和身体都是处于十分松弛和十分自然的状态,也不会去想应该如何走,应该哪儿使劲。这时我们周身的关节和肌肉都处于一种自然放松的状态,我们没有感觉自己的脚下越来越重,踏地的力量越来越大,反而会感觉脚步轻健而舒适,这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此时最放松、最自然的状态,也是太极拳要求的“松”的状态。“松”就是最自然的状态,周身自然不用力。
但当我们一练拳时,那个自然的状态就保持不住了。曾在网上看过某大师的教学视频,一个预备式即要求肩要如何沉、手要如何垂、腰要如何松、腿要如何曲、顶要如何悬,一大堆要求下来,学者连如何站都不会了,将固有的“自然”一扫而光,就剩下周身的“强为”了。
实际上,太极拳运动过程中要求的“松”,就是要人们在最舒适、最合适、肌肉最不用力的自然状态下进行运动,且由于每个人处于自然状态的动作尺度和限度因年龄、性别、体格等差异而各有不同,所以架子的高低、步幅的大小、旋转的角度等,均应因己而宜,在动作正确的前提下,能保持松弛舒适、肌肉不紧张、不生力的最大动作范围,就是每个人自身放松运动的最大限度。
太极拳自始至终的所有运动,都要用意保持这种松弛舒适、肌肉不用力的状态而缓缓运行。由于所有的动作都是在极其自然松弛的状态下完成的,随着练功的深入,全身的肌肉和关节越来越松,而松弛的范围和幅度也会越来越大,步幅也会越来越大,肢体越来越长,周身也会越来越松活而无僵滞,这样才真正学会了放松运动。此时肩自然沉,肘自然坠,腰自然塌,胯自然开,胸自然含,所有的要求自然达成,而非有意强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