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植物自然殉葬受称赞,化作春泥更护花,为何人类土葬被取代?

最近,关于鲸落的问答,上了热搜,一时间,大家对鲸落的赞美之词滔滔不绝。

事实也是如此,人们用“一鲸落,万物生”来形容鲸落对大自然的馈赠。

01鲸落是自然界最浪漫的死亡

鲸落,是指鲸鱼死亡之后,自然沉入海底的一种现象。

据科学家研究,一具约3米长的鲸鱼死亡后,其尸体能够养活约一万个生物体。

这些生物体吃鲸鱼尸体、骨骼,还住在里面,自然而然,组成了一个非常庞大的生物群落,这个群落可以延续数十年,有的甚至上百年时间。

科学家分析了鲸落这种独特而且奇美的生物景观的形成原因,发现鲸落的珍贵之处在于:

一方面,因为深海中没有光亮。在这里生活的生物体,无法通过光线来获取营养,这与陆地上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能量的方式完全不同,因此,其他的能量来源显得格外的珍贵。

而动物死亡后,尸体沉入海底,成为了海底生物的最主要能量来源。

科学家曾证实,仅在太平洋的深海中,就有43种、10000多个生物体是依靠鲸落而维持生存的。

另一方面,鲸鱼的体积巨大。海洋生物的死亡,不止是鲸鱼,都能够带来能量,它们的尸体都能够被分解利用。

但是相比鲸鱼而言,其他的海洋生物体积要小很多,有的死亡后,可能还不要等到沉入海底,在路上就已经被各种海洋生物给消耗掉了,自然而然,存在感就小了很多。

最后,自然鲸落的数量少之又少。

一是鲸鱼的寿命较长,而且在海洋中属于顶级捕食者,相对而言,鲸鱼死亡的概率要小;

二是在大海中,因为鲸鱼死亡的原因有很多,并不是所有的鲸鱼死亡,都可以成为鲸落,而且受限于深海探测技术,人们发现的鲸落现象并不多。

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目前被人类发现的鲸落有50个,当然,肯定还有人们没有发现的。

前面提到,鲸落能够供给大量的生物个体,延续的时间长达数十年,甚至上百年。

所以,到最后,鲸鱼的身体都会被消化,重新利用,全部回馈给了大自然。

这也是人们赞美鲸落的原因。

02陆地上的“类鲸落”

鲸落因为少而美,因为奉献而美。

而且它们在深海,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更加显得弥足珍贵。

更因为人们无法亲眼目睹它们的样子,也就更觉得好奇。

其实陆地上的“类鲸落”也是存在的。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的这首诗,其实就是形容的陆地上的“类鲸落”。

树木枯死,倒地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腐化,同样也能滋养万物,它们孕育了很多微生物、大型真菌,还有为土壤提供养分,帮助其他植物的生长。

这也是森林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本质上来看,鲸落和枯死的树木,一样是对大自然的馈赠。

区别的是,枯死的树木,化为泥土的落叶,在我们的生活中,司空见惯,当我们看见它们时,并不会联想到那么浪漫和美丽的画面。

而鲸落,我们未曾一见,只在科学家的描述,照片中看到,再加上联想,自然会赋予它美丽而浪漫的意义。

因此,我们看到的是鲸落的浪漫,和枯木的腐朽。

03土葬为什么不能成为“类鲸落”?

土葬,是人类死亡后的丧葬方式之一,区别于火葬、水葬、天葬等,在世界各地都很流行,墓碑(墓志铭)可有可无,部分地方只立坟头石,上面并没有文字,坟前或有祭奠台供后人祭奠。

随着国家推进殡葬方式改革,在中国,土葬已被火葬逐步取代。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还是要入土为安,一直以来,土葬观念都是根深蒂固。

正因为如此,我们国家对推进火葬也是采用逐步试点形式,没有一次性铺开。

1997年,《丧葬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火葬。

现在,回到我们今天的问题,土葬为什么不能成为“类鲸落”。

就单纯的,遗体腐化而言,人类的土葬其实和”鲸落“相差不大。

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属于高级文明,葬的过程中,还会附带很多高级文明的产物。

土葬也不仅仅就是把遗体埋了,还会举行各类仪式,还必须要加上棺材,然后在坟墓上方树立墓碑,修建墓地,只有这样的标识,才能让后人祭奠。

也正是因为这一系列的附加仪式,所以,土葬才会被慢慢取缔。

归纳来看,土葬被取缔的原因主要有几个:

一是要破除封建迷信思想。土葬仪式中,往往会有报丧、哭悼、守灵、入殓、出丧、守孝等等诸多环节,很多属于封建迷信思想,这也是我国建设美丽新农村的现实需要。

二是占用耕地、林地资源。随着我国的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相比传统的土葬,火葬占用的耕地面积少消耗资源要少。

而且,在农村,还有一个散乱埋葬的问题。

三是防止病毒传播。死亡原因有各种,因传染疾病死亡的人数也有一部分。如果简单土葬,有传播病毒的可能。

不过,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火葬取代土葬,依然有很多弊端没能解决,比如破除封建迷信思想,节约丧葬成本,很多地方该办的还是照旧,一样都没有少,散乱埋葬,立墓碑,占用林地、耕地等等。

而且,不得不说的是,火葬过程,污染大气,消耗能源,同样也有一些弊端。

目前来看,火葬主要在汉族和城市地区开展,以海南为例,现在的火葬率都不到8%,而全国平均标准也仅48.4%。

而在大城市,丧葬成本水涨船高,相反,农村地区的火葬场却经营困难,土葬大行其道。

不过,我国部分地区也因地制宜,制定了一些接地气的政策,比如允许深埋土葬,不设墓碑和坟头等。

04写在最后

如果都能像“鲸落”那样,只是单纯的反馈自然,其实又何尝不可,现在有些地方流行的树葬,也算是一种人类回馈大自然的最好方式了。

(0)

相关推荐

  • 火葬模式正在推行之际,北大吴飞教授却提议恢复土葬,你怎么看?

    在各地积极推行农村殡葬改革的情况下,却有一个北大教授提出了应保留土葬的建议,这个教授名叫吴飞,他认为完全废弃土葬是没有人情味的表现:对人进行火葬是把人当成垃圾来处理,是对逝者的不尊重:而且有些地方虽然 ...

  • 中国古代丧葬文化的形成原因以及丧葬文化的特点

    死亡是生命的终结,是人类必须面对的现实,本极为平常但在我国古代社会,却衍生了一套复杂仪式,并形成了独特的"丧葬文化".今天带大家了解一下我国古代丧葬文化的形成原因以及丧葬文化的特点 ...

  • 清明扫墓,感慨丧葬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眼下,我正逢清明,正是下雨,正在路上,正很哀伤,因为很多年没清明回家扫墓了.       在姑母墓前烧纸,我几乎划完了一盒火柴,湿漉 ...

  • 范春萍 | 火葬对生态平衡的破坏不可低估

    作者 范春萍(北京理工大学学术期刊办公室编审) 责编 许嘉芩 刘愈 ◆  ◆  ◆  ◆  ◆  按语:2019年美国华盛顿州议会出台了RCW68.50.100法案,将"自然有机还原&quo ...

  • 应可军 | 驾鹤西归当大事(下)

    驾鹤西归当大事(上) 文/应可军 宁海<光绪县志·风俗>载:有丧即赴告亲族,谓之讣音.往唁谓之问讯大殓成服帷堂集谓之送葬亲族有服制者,各给白布,随服之重轻与之,谓之散白,受祭品为之开吊.吊 ...

  • 农村丧葬改革,全面实施火葬?北大教授:火葬把人当垃圾,不尊重

    我国古代一直是以土葬为主,也就是将尸体放在棺材内,然后再埋入土壤中,那些有钱家庭就会给先人立个墓碑,如果是达官贵族,那陪葬时也会放上不少陪葬品.早在原始社会,中国人就有"灵魂"这一 ...

  • 《清朝诗词500首全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清代诗是指清代诗人创作的诗歌.清代诗人善于借鉴前代,扬长补短,对于古典诗歌有所发展.风格多样,其成就是超过元明两代,足以下启近代而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后劲的. 清代诗人.流派 众多. 虽然拟古主义和 形 ...

  • 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是关于<红楼梦>的第22篇随笔. 1 很少看到一个男人对红色如此钟情,除了<红楼梦>中的贾宝玉. 宝玉爱一切红色的美好的东西,尤其是胭脂. 宝玉爱胭脂,一周岁时就有了征兆.贾 ...

  • 化作春泥更护花(二)

    四 宝玉不仅会研制胭脂,开发新品,还懂得如何化妆,如何让妆容最出彩.幸亏宝玉没有穿越时空来到现代,否则,一大批彩妆界的大佬或许会丢了饭碗也未可知. 黛玉是宝玉心中的女神.按理,黛玉的妆容应该是宝玉出谋 ...

  • 化作春泥更护花(一)

    一 冬天到了,嘴唇干燥.看着满屏的润唇膏广告,我脑子里浮想联翩的,却是宝玉推荐给平儿使用的那款"玫瑰膏子一样"集口红和唇膏于一体的胭脂. 很少看到一个男人对红色如此钟情,除了曹雪芹 ...

  • 爱心最是有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首先是应该爱学生,爱孩子是母亲的天性,爱学生应 ...

  • 南怀瑾先生:人生一切都是浮云,看通了这点,自然不受物质环境、虚荣的惑乱

    ◆ ◆ ◆  ◆ ◆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这是孔子最有名的话,而且在文学境界上,写得最美. 孔子说,只要有粗菜淡饭可以充饥,喝喝白开水,弯起膀子来 ...

  • 教你几道宴客菜,来客人拿的出手,保证受称赞

    [香椿鲈鱼片] 主料 鲈鱼:300g:香椿:100g 辅料 食用油:适量:姜片:适量:盐:适量:生粉:适量:红椒:适量:鸡精:适量:料酒:适量 具体步骤 1.香椿开水泡一分钟,沥干,切末.红椒切丝再切 ...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全诗赏析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完善译文及注释 译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着日落西斜的 ...

  • 饶阳南师钦村三位英雄勇救落水老人受称赞

    本文作者,侯佳林, 刘雅林 激流险急,方显英雄本色. 其实,英雄就在我们身边,英雄就是普通人. 今天上午,饶阳县南师钦村边村河道里发生了一件危急险难的事情,一位老人在河边捕鱼时,一不小心跌入了河中,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