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记忆导图

《中药学》记忆导图

发散风寒药

发散风热药

清热泻火药

清热燥湿药

清热解毒药

利尿通淋药

利湿退黄药

温里药

理气药

消食药

止血药

活血止痛药

活血调经药

活血疗伤药

破血消癥药

温化寒痰药

清化热痰药

止咳平喘药

安神药

平肝熄风药

开窍药

补气药

补阳药

补血药


补阴药

驱虫药

收涩药

攻毒杀虫止痒药

拔毒化腐生肌药

涌吐药

——北京中医药大学钟教授总结

中药学口诀全文

冯 剑 岳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宝鸡 721006 ) 
上篇 中药基础知识
1、中药学发展概况
中医中药历万年,百草针石神农传;先秦二礼1和诸经2,文字记载三千年;
两汉晋唐《本草》3多,举国研教4宋金元,更有明朝李时珍,清代著作确可观,
当代《汇编》《大辞典》,《中华本草》更全面;
秦地自古无闲草,人人种了能挣钱;努力学习中医药,保护瑰宝重于天。
2、中草药种植
中药种植有方法,掌握科学是方向;喜阴喜阳是本性,耐旱喜湿不一样;
喜阴喜阳是本性,耐旱喜湿不一样;优良品种把家当,再看地势和土壤;
翻耕整耙地要细,氮磷钾农5好营养;药材要选当地有,产品地道好生长;
繁殖方法一串串,管理措施多样样;种子育苗速度快,乱撒不如种行行;
分株压条也能繁,插枝插叶有商量;水肥修剪病虫害,杂草多了地要荒;
药材绝对无公害,低毒农药用来防;各种特点记得清,啥时种植心里亮;
按照标准搞生产,规模种植销路畅。
3、中药采收
采收同样讲季节,冬春收根熟收果;全草宜在花前采,早打尖尖6产量多;
用花要按品种来,全开菊花与红花;确保疗效收未开,金银月季土槐花;
根皮收获在冬春,树皮要在初夏刮;动物入药也讲时,捕虫秋季与春夏;
秋季初春桑螵蛸,蝉蜕最多秋交夏;蛇蜕皮在五六月,鹿茸春季未角化;
麝香要在八月取,冬季驴皮顶呱呱!矿物入药随你采,不论季节只管挖。
遵循古法质量好,勤快门户早发家。
4、中药存放加工
中药加工也有规,按章进行再入方;除去杂质和泥土,阴干烘干按样样;
日晒之法最简便,长短粗细按等放,防虫防鼠防霉变,防潮通风莫见光;
芳香油多防挥发,双层薄膜来包装。
5、经营销售
价格循环7三两年,市场规律细端详,高出低进多种植8,不随大流是内行,
掌握科学会经营,多快好省奔小康。
6、中药炮制 :
中药炮制有方法,酒醋蜜汁水为辅;稻麦土石皆可用,水火修制有技术;
液体固体辅料全,保证疗效去毒副;发芽发酵制曲霜,生熟怪味都可除。
7、中药药性 :
中药讲性又讲味,四气寒凉兼温热;五味辛甘酸苦咸,升降沉浮要掌握;
诸药归经有讲究,五脏六腑莫弄错;毒性剂量要弄清,望闻问切细选择。
8、中药配伍:
中药配伍更讲究,内服外用煎散丸;寒凉病症用温热,辩证施治才全面;
男女老幼各不同,须使畏杀恶和反;饭前饭后及妊娠,应用之法说不完。
下 篇 中药功能分类歌

1、解表药
解表之药重发散,味辛对症寒热痛;表邪风寒与风热,不宜久煎莫久用;
虚症要慎免伤元,温初毒解热也清; 能利水肿止咳喘,个别止痛又透疹。
1.1 辛温解表药
辛温解表散风寒,性味辛温能发散;外感恶寒兼疼痛,浮紧薄白及诸汗。
麻黄细辛和桂枝,荆芥防风与白芷;紫苏生姜和藁本,葱白羌活苍耳子;
胡荽香薷西河柳,通鼻开窍须辛荑。
1.2 辛凉解表药
辛凉解表去风热,热重寒轻口咽渴;头痛目赤苔黄薄,脉相浮数和干咳。
葛根柴胡和升麻,蝉蜕菊花与桑叶;牛旁子与蔓荆子,浮萍豆豉与薄荷;
后有木贼闹自在,古用豆卷清湿热。
2、清热解毒药
清热解毒药多样,泻燥解毒凉血退;食少便溏要慎用,寒凉易损脾和胃。
2.1 清热泻火药
泻火用于气分热,各类脏腑是实证;高热烦汗脉大洪,身体虚损要扶正;
石膏知母夏枯草,天花9芦根与栀子;谷精草上密蒙花,熊胆能对青葙子;
明目便茶夜明砂,竹叶不胜决明子。
2.2 清热燥湿药
清热燥湿药苦寒,痢痰痔瘘和泄泻;黄胆尿赤耳流脓,淋涩带黄下焦热。
黄莲黄芩与黄柏,龙胆功劳和苦参;白鲜皮内唐松草,胡黄10秦皮也能成。
2.3 清热解毒药
清热解毒药寒凉,毒虫咬伤与癌症;
温病发热咽肿痛,毒痢疮止莫过用。
2.3.1 温热病用药
温热金银和连翘,大青叶下板蓝根;
青黛绿豆穿心莲,熊胆律草四季青;
清热解毒山慈菇,后面不少在其中11。
2.3.2 主治咽肿痛药
治咽山豆根射干,马勃酸浆金果榄;
橄榄木律大青叶,能否配准任你选。
2.3.3 清热痢药
热毒泻痢白头翁,秦皮鸭胆马齿苋。
2.3.4 热毒疮疡药
热毒疮疡蒲公英,紫花地丁土茯苓;
重楼白花蛇舌草,白蔹败酱草红藤;
慈菇漏芦千里光,半枝金荞用方中。
2.4 清热凉血药
血分有热凉血药,神昏妄行夜难眠;吐衄便血热入营,滋阴甘苦和咸寒。
凉血生地与玄参,赤芍紫草与牡丹;牛角牛黄地骨皮,丝瓜络也是古传。
2.5 清退虚热药
虚热骨蒸主伤阴,五心烦热脉数细;肝肾阴虚内火旺,热病后期与盗遗。
舌红苔少用此药,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与胡黄莲,小儿积疳要配齐。
3、泻下药
通利方便泻下药,排积水滞显功效。
3.1 攻下药
攻下之药多苦寒,大黄芦荟玄明粉;
芒硝较猛玄明缓,番泻叶子在当中。
3.2 润下药
润下火麻郁李仁,杏桃核桃柏子仁;
决明蜂蜜瓜蒌仁,当归苏子和桑椹;
锁阳苁蓉生首乌,津枯便结热伤阴。
3.3 峻下逐水药
峻下逐水药性猛,一般人员受不了;药到剧泻除水肿,排积痰饮又利尿。
有毒易损伤正气,虚弱有孕莫乱吃。甘遂大戟和芫花,商陆巴豆牵牛子。
4、祛风湿药
除却风寒与湿邪,祛风湿药解痹痛;
湿痹痉麻和不遂,腰肢痿弱都对症。
4.1 祛风湿散寒药
祛风散寒辛苦温,独活川乌雷公藤;
蕲蛇木瓜威灵仙,蚕砂松节寻骨风;
伸筋草绕海风藤,老鹳草见路路通。
4.2 祛风湿清热药
祛风清热多苦寒,热痹关节红肿痛;
花蛇苍耳乌梢蛇,秦艽防己络石藤;
豨莶桑枝海桐皮,虎骨豹骨穿山龙。
4.3 祛风强筋骨
祛风强筋药多温,壮骨治软补肾肝;
兼利水道五加皮,桑寄狗脊千年健。
5、芳香化湿药
芳香化湿主运脾,辛香温燥怕虚火;
油多挥发莫久煎,入方后下才没错;
广藿佩兰与苍术,厚砂12豆蔻和草果。
6、利水渗湿药
渗湿利水药甘淡,通利水肿和尿淋;
退湿退黄有功效,痰饮泻运不适症;
耗伤津液又亏阴,肾虚之重莫轻用。
6.1 利水消肿药
利水消肿便不利,泄泻痰饮适应症;泽泻葫芦大腹皮,蝼蛄荠菜薏苡仁。
赤小豆和玉米须,利水渗湿数茯苓;冬瓜皮可消水肿,猪苓归肾膀胱经。
6.2 利尿通淋药
利尿通淋药寒凉,入主膀胱和肾经;尤清下焦湿和热,小便短赤四种淋。
车前子和车前草,瞿麦匾蓄和木通;滑石防己与通草,海金沙入利尿灵;
石韦萆薢地肤子,夜惊不眠配灯心。
6.3 利湿退黄药
利湿退黄茵陈蒿,虎杖之外金钱草;
除湿退黄解毒肿,金钱能管疮蛇咬。
7、温里药
温里之药能祛寒,辛热温肾可回阳;里寒脏寒阳虚症,腹冷吐泻肾阳亡;
畏寒肢冷面色白,食欲不振肢体胀;脉微欲绝便清长,热伤虚孕慎入方。
附子肉桂小茴香,吴茱高良13和干姜;胡椒花椒和荜茇,荜澄茄外是丁香。
8、行气药
行气之药在理气,作用过强是破气;辛香苦温散泄窜,温行疏畅透气机;
温燥伤阴怕气虚,轻煎孕身忌破气。陈皮橘红及青皮,木檀沉香14俱枳实;
乌药香附川楝子,佛手香橼核荔枝15;甘松刀豆与薤白,玫瑰花儿弄柿蒂。
9、消食药
消食之药化滞积,消导甘平脾胃经;
运弱积滞配行气,虚寒湿阻香温中;
山楂神曲谷麦芽,莱菔子、根16鸡内金。
10、驱虫药
驱虫之药多有毒,脾胃大肠可消积;杀虫除疳化萎黄,痒饥脐痛都根治;
使君槟榔苦楝皮,鹤芽雷丸南瓜子;贯众大蒜石榴根,还有鹤虱榧树子。
11、止血药
止血之药有多样,凉血化瘀温敛散;
寒温散敛性不同,症对出血与紫癜。
11.1 凉血止血药
凉血止血大小蓟17,地榆槐花白茅根;
热咳痰多加侧柏18,安胎解毒苎麻根。
11.2 化瘀止血药
化瘀止血跌打伤,三七茜草与蒲黄;
行气活血常相配,没少花蕊石降香。
11.3 收敛止血药
收敛止血味多涩,初出瘀显慎用之;
虚损外伤效果好,藕节仙鹤与白及;
棕榈炭和血余炭,紫珠外加刺猬皮。
11.4 温经止血药
温经止血数艾叶,群众也用灶心土;肝脾二经性温热,脾不统血冲不固19;
常配益健暖肾宫,虚热妄行出血禁;灶土又叫伏龙肝,焦黄大红褐细软。
12、活血化瘀药
活血祛瘀归心肝,辛苦善走能通行;
行血散瘀通经络,利痹消肿又止痛;
动血耗血月事多,出而不瘀孕忌慎。
12.1 活血止痛药
活血止痛多辛散,行气有益滞瘀症;
川芎没药延胡索,姜黄乳香和郁金。
食醋三棱五灵脂,消痛莪术与丹参。
12.2 活血调经药
活血调经主妇科,祛瘀有功损跌痛;
红花泽兰益母草,牛膝王不留丹参;
月季花赛凌霄花,桃仁不如鸡血藤。
12.3 活血疗伤药
活血疗伤消肿痛,生肌止血续筋骨;
然铜土鳖马钱子,血竭苏木骨碎补;
跌打金疮和瘀闭,不离皇家刘寄奴。
12.4 破血消癥药
破血消癥性猛烈,癥瘕积聚要用它;
莪术三棱和水蛭,斑蝥虻虫穿山甲;
干漆皂刺瓦楞子,马鞭草没狼毒大。
13、止咳化痰平喘药
祛消痰症化痰药,止咳平喘又一类;
喘痰昏癫眩肢麻,中惊歪斜瘿不遂;
麻疹初起咳勿止,清宣肺气是主意。
13.1 温化寒痰药
寒痰之药多温燥,热燥咯血病慎用;
白附半夏白芥子,白前皂荚天南星;
降逆止呕旋覆花,宣散痰脓用桔梗。
13.2 清化热痰药
清化热痰药寒凉,寒痰湿痰常不用;竹茹瓜蒌天竺黄,川贝前胡与桔梗;
海哈壳与黄药子,昆布海藻和瓦楞;海浮石和胖大海,青礞石也入方中。
13.3 止咳平喘药
寒热虚实诸咳喘,临床用药各不同;
紫菀百部紫苏子,桑皮杷叶苦杏仁;
白果马铃20洋金花,葶苈子前是款冬。
14、安神药
安神定志是类药,心肝二脏关系紧;
惊悸忘眠神不宁,梦多癫狂能对症;
矿石久煎碎在先,毒入散丸勿久用。
14.1 重镇安神药
镇在惊吓心火盛,肝阳上亢心不宁;平肝潜阳重安神,心悸失眠火扰心;
朱砂龙骨和磁石,琥珀通化可镇静;牡蛎珍珠及黑铅,过去常用紫石英。
14.2 养心安神药
种仁甘润能滋养,心肾不交夜多梦;
酸枣柏子合欢皮,远志茯神夜交藤。
15、平肝药
平肝潜阳息风药,均入肝经性不同;阴虚血亏忌温燥,寒凉不治虚和惊。
肝火亢炎热生风,痰阻血虚易神昏。
15.1 平肝潜阳药
平肝潜阳珍珠母,牡蛎罗布石决明;
赭石蒺藜紫贝齿,兼有清热安心神。
15.2 息风止痉药
息风止痉治血虚,羊角牛黄和钩藤;
天麻全蝎热地龙,僵蚕疮蛇用蜈蚣。
16、开窍药
开窍之药多芳香,易于挥发入散丸;
樟脑菖蒲苏合香,麝香蟾酥和冰片;
辛香走穿只救急,治表久服会伤元。
17、补虚药
虚症气血与阴阳,补虚药分四大类;
没有虚弱勿滥用,损伤正元莫后悔。
17.1 补气药
气虚少言易胀泻,少气易汗喘怕动;补气人参白扁豆,黄芪党参太子参;
白术山药加大枣,饴糖蜂蜜西洋参;甘草乌鸡绞股蓝,古人也有用黄精。
17.2 补阳药
阳虚畏寒肢易冷,腰膝酸软精神萎;性淡宫冷常不孕,尿频易泄少精髓;
补阳鹿茸巴戟天,仙茅淫羊21海狗肾;锁阳补骨22菟丝子,续断沙菀益智仁;
蛤蚧芦巴紫河车,虫草起石核桃仁;还有杜仲强筋骨,安胎固经在方中。
17.3 补血药
血虚唇甲浅23耳鸣,失眠健忘少淡经24;
当归熟地与白芍,阿胶首乌龙眼行。
17.4 补阴药
阴虚潮热涩昏花,膝软便结和干咳;
慎用寒凉痰湿症,脾虚腹胀和溏泄。
17.4.1 肺胃阴虚药
肺胃阴虚用沙参,石斛玉竹天门冬;
百合麦冬与黄精,太虚也用西洋参。
17.4.2 肝肾阴虚药
肝肾阴虚枸杞子,鳖甲龟甲女桢子;
桑椹芝麻25墨旱莲,阴虚白发入方子。
18、收涩药
收涩之药能固本,久咳泻滑带尿频;
自汗盗汗兼虚喘,收涩治标不治本。
18.1 固表止汗
固表止汗属肺经,阴虚内热伤了津;
脾肺气虚表不顾,浮小麦和麻黄根;
五味五倍山茱萸,实症汗出不宜用。
18.2 敛肺涩肠
敛肺涩肠药味酸,肺肾虚痢泻咳止;
罂栗壳和赤石脂,石榴皮与五倍子;
乌梅诃子禹余粮,肉豆蔻与五味子。
18.3 固精涩带缩尿药
固精缩尿又止带,湿热遗尿不宜用;
山萸莲子和芡实,海桑二螵26和金樱;
滑遗昏痿覆盆子,温补肝肾脾治本。
19、涌吐药
涌吐排除痰食毒,作用强烈易伤元;
老弱小儿孕咳痨,禁忌救助要记全;
常山藜芦和胆矾,也用瓜蒂和食盐。
20、外用药
外用解毒又疗疮,攻毒杀虫能止痒;
拔毒化腐又生肌,痈疽脓出可顺畅;
多数大毒细分别,内服外贴严存放。
20.1 杀虫解毒除湿止痒药
疗毒杀虫蛇咬伤,又能燥湿止痒痒;白矾蛇床与雄黄,大风子外用硫磺;
大蒜土荆皮蜂房,去毒内服说细详;轻粉樟脑与水银,亦有蟾蜍来帮忙。
20.2 拔毒化腐生肌药
化腐生肌有大毒,拔毒升药与砒霜;轻粉铅丹炉甘石,硼砂斑蝥和砒石;
松脂蜘蛛木鳖子,儿茶血竭蓖麻子;麻油硇砂番木鳖,常用石灰拌鼠子。
以上中药四百多,分类之后就好记,编者药王同乡人,住在神农西秦地,
同志研读见错误,欢迎指出不生气。
作者简介:冯剑岳(1963--),男,陕西扶风县人, “全国农村科普先进个人”荣誉获得者。主要从事经济植物遗传育种、中药学和药用植物生态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注 解 :
1、《周礼》、《礼记》。
2、《诗经》、《山海经》、《黄帝内经》、《八十一难经》、《十一脉灸经》。
3、《神农本草经》、《本草集注》、《新修本草》、《本草拾遗》、《食疗本草》。
4、宋朝时朝廷大办医学教育,讲授《素问》、《难经》等著作,宋金元开设医官局、尚药局等机构。举国研究医学著作很多。
5、氮肥、磷肥、钾肥、农家肥。
6、全草类药材早打尖,促使分蘖,产量高。
7、中药材价格高低循环变化。
8、价高时采挖出售,价低时收购,此时多数人放弃种植,内行扩大种植,2—3年后价格升高时采挖,正好卖个好价钱。
9、天花粉。
10、胡黄莲。
11、指2.3.2、2.3.3、2.3.4中许多药亦有2.3.1的工效。
12、厚朴、砂仁。
13、吴茱萸、高良姜。
14、木香、檀香、沉香。
15、荔枝核。
16、莱菔子、莱菔根。
17、大蓟、小蓟。
18、侧柏叶。
19、冲脉不固。
20、马兜铃。
21、淫羊藿。
22、补骨脂。
23、口唇、指甲色浅淡。
24、月经少、淡。
25、黑芝麻。

26、海螵蛸、桑螵蛸。

中药学中的“要药”明晰

中药学是复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大家都感觉很头疼,强化复习以外,还有讲究方法,考试中经常会出现“要药”,所以特将相关内容总结如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麻黄:发汗力强,外感风寒表实证的要药

2.桂枝:治风寒表证,无论表实有无汗或表虚有汗都可以应用

3.生姜:有“呕家圣药”之称

4.香薷:夏月麻黄,阴暑证的要药

5.防风、秦艽:风药中润剂,治风通用药

6.白芷:阳明经头痛要药

7.细辛:少阴经头痛要药

8.牛蒡子:利咽之专药

9.柴胡:少阳证要药,少阳头痛要药

10.升麻:升阳举陷要药

11.葛根:表证发热、项背强痛的要药

12.石膏:肺胃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

13.栀子:善清心热,治热病心烦的要药

14.夏枯草、昆布:瘿瘤雷嫘疬的要药

15.决明子:明目佳品

16.龙胆草:肝经湿热、实火之要药

17.金银花:痈肿疔疮阳证要药

18.连翘:疮家圣药

19.咽喉肿痛的清热解毒药:射干、山豆根、马勃

20.白头翁:热毒血痢的要药

21.紫花地丁:善解疔毒

22.蒲公英:乳痈要药

23.鱼腥草、金荞麦:肺痈的要药

24.红藤、败酱草:肠痈的要药

25.土茯苓:梅毒的要药

26.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要药

27.大黄:有将军之称,治疗积滞便秘的要药,尤宜于热结便秘

28.甘遂:善行经遂之水

29.大戟:善行脏腑之水

30.芫花:善泻胸胁之水

31.巴豆:斩关夺门之功,冷积便秘要药

32. 独活:祛风寒湿邪,善祛伏风,治下半身痹痛

33. 威灵仙:治风湿痹痛,尤以行痹为佳

34.蕲蛇:能搜风透骨、舒筋通络而善治风湿顽痹

35.木瓜:风湿痹症、筋脉挛急之要药

36.藿香:芳香化湿浊要药,治疗湿浊中阻证

37.佩兰:脾瘅证要药

38:厚朴:既下有形实满,又除无形湿满,为消除胀满之要药

39.茯苓:作用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的要药

40.泽泻:既利水渗湿,又泻热

41.海金沙:诸淋涩痛的要药

42.石韦:血淋要药

43.萆解:膏淋的要药

44.茵陈:黄疸要药

45.金钱草:石淋要药

46.附子:亡阳证要药,回阳救逆的要药

47.干姜:温中散寒的要药

48.肉桂:命门火衰的要药

49.吴茱萸:肝寒气滞诸痛的要药,厥阴经头痛的要药

50.丁香:胃寒呕呃要药

51.陈皮:治痰要药

52.香附:疏肝理气解郁要药,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

53.薤白:通阳散结,为胸痹之要药

54.柿蒂:止呃要药

55.山楂:为消化油腻肉食积滞之要药

56.神曲: 善消米面酒食之积

57.麦芽:米面薯芋食滞

58.鸡内金:既消食健胃,又化坚消食

59.使君子:祛蛔要药

60.地榆:尤宜于下焦血热出血,如便血、痔血、崩漏

61.三七、乳香、骨碎补、血竭:伤科要药

62.白及:收敛止血的要药

63.艾叶:温经止血的要药

64.川芎:头痛的要药;血中气药;

65. 妇科活血调经的要药:香附、川芎、丹参

66.益母草:妇科经产要药

67.牛膝:善于下行

68.半夏:寒痰、湿痰的要药

69.天南星:风痰证要药

70.白芥子:皮里膜外之痰

71.旋覆花:肺胃气逆病症的要药

72.桔梗:载药上行

73.竹茹:热性呕逆的要药

74.苦杏仁:治咳喘的要药

75.百部:肺痨咳嗽、久咳虚嗽要药

76.朱砂:重镇安神要药

77.酸枣仁:养心安神的要药

78.石决明:凉肝、镇肝要药

79.代赭石:重镇降逆之要药

80.羚羊角: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之要药

81.钩藤:清热平肝的要药

82.天麻:治风圣药

83.全蝎:痉挛抽搐的要药

84.麝香:醒神回苏的要药

85.苏合香:寒闭神昏要药

86.人参:救脱抚危的要药

87.黄芪:补气升阳要药

88.白术:健脾益气之要药

89.鹿茸:补肾壮阳之要药

90.补骨脂:温补固涩的要药

91.菟丝子:平补肝脾肾三阴经之良药

92.杜仲:肝肾不足之腰膝酸软、筋骨痿软之要药

93.蛤蚧:虚喘劳嗽要药

94.当归:血中圣药

95.熟地黄:滋补肝肾阴血之要药

96.何首乌:须发早白、早衰之要药

97.百合:百合病之要药

98.石斛:津伤口渴之要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