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周破防(3)| 仪器分析复习
季羡林老先生说的犀利啊!
色谱
色谱最早是指色素因为相间分配而形成色带的现象,分析化学中的色谱法是指依据相分配方法,基于相的相对运动来分离物质的一种仪器方法。
色谱理论的内容包括色谱热力学理论和色谱动力学理论。
色谱热力学理论以塔板理论为代表,主要阐释分离过程,适合于线性理想色谱,即热力学可逆,传质速率足够快,迅速达到平衡,忽略分子扩散。塔板理论的缺陷是不能解释动力学效应,包括拖尾、分离度等现象,但是塔板数在现代色谱中仍然是表示柱性能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
色谱动力学理论核心是Van Deemter方程:
$$H=A+\frac{B}{u}+Cu$$
Van Deemter方程包括涡流扩散项,纵向扩散项,传质阻力项。
涡流扩散项是柱中填料颗粒间隙构成流动通路,不均匀填充物围拢成
长度不同的流径,相同分子流经不同通路出现时间差产生的,因此选择填料应该尽可能均匀。
纵向扩散项是组分初入柱中,浓度呈塞状分布,边界有浓差自发扩散,
导致组分向前、后运动,展宽区带,也就是分子的扩散引起的峰展宽。
传质阻力项按照两相组成,在气相色谱就是载气的阻力项以及固定相的阻力项,在液相色谱就是流动相传质阻力项以及固定相的阻力项。
气相色谱:
以气体为流动相,基于气-液或气-固分配的一种色谱方法。包括气固色谱法和气液色谱法,主要应用是分离分析气相混合物,相对易挥发、热稳定性好的物质。气相色谱法的局限性是对未知物分析困难,并且沸点高、热稳定性差、腐蚀性和反应活性强的物质难以分析。
气相色谱检测器:
(1)TCD 热导检测器
原理:基于不同组分和载气之间有不同的热导系数,具体过程,热导检测器工作时,接通载气并保持池体恒温,同时流经的载气成分和流速都是稳定的,并且又热敏原件组成的电桥处于平衡状态。当经过色谱柱分离后的组分被载气带入热导池中,由于组分和载气的热导率不同,因而对于热敏原件的温度变化不同,导致电阻的变化不同,电桥的平衡被破坏,输出电压信号,同时该信号与被测组分的浓度成函数关系,再由记录仪和数据处理器转换记录。
特点:结构简单;对无机物和有机物都有响应,适用性广泛;线性范围宽;灵敏度低。
(2)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FID
原理:简单来说,就是有机物在氢气和空气燃烧的火焰中形成离子流,用电场驱动离子流,根据离子流的出现和大小处理电信号。
特点: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适用于有机物的检测;非碳物质检测灵敏度低,不能检测惰性气体,空气、水、CO、CO2、NO、SO2。
(3)电子俘获型检测器 ECD
原理:载气在β-射线源的照射下发生电离,氮气电离形成正离子和电子,形成稳定的基流。卤素等含电负性的原子捕获电子形成稳定的负离子,并与载气正离子结合,使得基流信号下降,根据信号降低和降低程度,可检测组分。
特点:选择性好,对卤素、S、P、O、N有较强响应,出现的是倒峰,灵敏度高,可用于痕量农药残留物的分析,线性范围窄
(4)火焰光度检测器 FPD
原理:硫和磷化合物在富氢火焰中燃烧产生化学发光物质,发射特征光。其中,硫和磷元素产生的特征波长分别是394 nm 和526 nm,用PMT放大记录发出的光,得到色谱图。
特点:质量型检测器;对含磷和硫元素的化合物具有高选择、高灵敏的特点。
液相色谱
以液体为流动相,基于液-液或液-固分配的一种色谱方法。采用高压泵产生压力,能够加快分析速度,称为高效液相色谱(HPLC)。
一般情况下,高效液相色谱由高压泵,溶剂储罐,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和记录仪组成,最常用的进样器是六通阀进样器。六通阀进样器通过旋转六通阀,改变流动相的流路,从而将固定体积的样品引入流路系统,实现进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