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智慧在生命的成长中闪光
和朋友聊天,说起孩子的事,朋友连连叹气,说现在的孩子真难管,说什么也不听,好像故意和你对着干。
朋友的孩子读高二了,在一家寄宿制学校。当初也是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教育条件,才选择来到离家几十公里的学校的,本以为孩子能好好学习,将来能有出息,没想到,孩子不但成绩不好,还表现出了越来越严重的厌学倾向。
朋友说,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孩子经常找各种理由要回家,说是不舒服,可又看不出什么,接回来,在家里除了睡觉就是玩手机,什么也不做。送回学校,又会找借口要回来。老师也多次反应他在学校里违反纪律,迟到早退,甚至和人打架。
又想起另一个朋友说的,自己的孩子也上高中了,平时特别注意穿着打扮,衣服和鞋要名牌,头发也弄得整天变来变去,前些日子非要买最新款的苹果手机,不给买,就不上学了,没办法,只好买了。
我也在想,到底怎么了?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孩子怎么成了我们不喜欢的样子了?我们在埋怨孩子的时候,有没有从自己也角度好好想一想,有些过错,其实就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今天的现状,就是我们一天天疏于管理,过分溺爱造成的,我们自己才是那个始作俑者。
每个生命的到来,都是纯净的,我们在欣赏生命的美丽和享受新的生命带来的喜悦的时候,也背起了沉甸甸的责任,要养,还要育,这远比种一地庄稼、养一圈猪、造几个机器零件要复杂的多,除了提供足够的物质条件外,还要有足够强大的精神引领,哪一处做不好,那个我们原本引以为自豪的孩子,可能就成了我们心里的痛了。
都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榜样并不是只出现在学校里、大街上,我们自己就是最直接的。孩子不愿意读书,只知道玩,我们自己呢,家里甚至连本像样的书都没有。朋友自己也说,平时就没有怎么看过书,每天下班回到家里,看看电视,玩玩手机,有时和朋友一起打打牌,喝喝酒。自己这样,怎么能让孩子安心去读书呢?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可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美并不表现在穿着打扮上。尽管条件允许,也不应该在这些方面过分地为孩子提供方便。“名牌”可能会妆扮外表,可人真正美的还是内心,那种由知识充实起来的底蕴和由此而表现出来的气质,任是什么“名牌”也妆扮不出来。中学阶段本是人生最关键的时候,一生的基石在此时奠定,切不可错失了目标,转移了方向。
当然,作为家长,我们有自己的工作要忙,有许多社会的责任要承担,可无论如何,这都不是对孩子放纵不管的理由。曾经听到不少这样的话,“孩子我们管不了了,送到学校,让老师管着”,有没有想过,这是一种有意的推脱。我们一个孩子,尚且如此无能为力,老师每天要面对几十个孩子,如何能如你所愿?十几年了,我们都没有能给孩子养成一个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你让老师怎么能在短时间里扭转这一切?尽管教育学生是老师的责任,可我们自己呢,为什么就不能也做一个合格的教育者呢!
还有更难以让人理解的就是对孩子的纵容,总想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可是,自己又没有明白什么才是更好的生活,总觉得物质上的满足和优越就是对孩子的爱,于是,就在爱的名义下,把孩子引领到了另一条路上去了。细细想来,这又何尝不是我们自己在为将来栽种苦果。有时候,孩子受不了学校的管束,我们是不是还会埋怨老师管得太严;有时候老师批评了孩子,是不是还会以为孩子受了委屈找老师算账!
最近网上曝出某地一老师在午休时辅导学生,因为一个学生作业没有好好做,就用抽拉教鞭打了学生的屁股,结果惹恼了孩子的家长。于是,一路告下来,老师受到了处理,除种种场合的赔礼道歉,还有种种的检查、批评、通报,最后调离学校。老师受不了这通折磨,上吊了。原本并不过分的责罚,竟演变成了一场悲剧,没有人为老师午休时间辅导学生说句赞扬的话,都只是看到了学生屁股上那道红红的印痕。如果我们能理智地看待这一切,或许就是另样的结局。我们对孩子的纵容,对老师过分的苛责,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孩子。
和朋友聊了好久,忽然有了这样的念头,原本充满快乐和智慧的教育过程,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沉重了呢?孩子的成长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这个过程,需要细心地呵护,更需要精心地修剪,我们给了他们生命,就应该给这生命成长的土壤,切不可成为路边的旁观者,否则,我们自己种下的苦果也只能由我们自己来吃下去。
做个智慧的父母吧,让上天赐给我们的这个生命,成长为最优秀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