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新译》第五十九章:弱能胜强柔能胜刚

《道德经新译》第五十九章(无为篇第五章)
弱能胜强 柔能胜刚
(原第78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是以圣人云:
守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正言若反。
【注解】
1、易:替代、取代。
2、受国之垢:承受国家的屈辱。垢,屈辱。
3、受国不祥:承受国家的灾难。不祥,灾难、祸害。
4、正言若反:正面的语言却像反话。
【释义】
天下最柔弱的莫过于水了,但它水滴石穿,朽化精钢,开天辟地,世间没有一物如它一样,能破万法。即使部分事物勉强可以克强,但也没有像水这般轻松容易。弱可胜强,柔可胜刚,天下皆知,但没有人真正这样做。所以圣人才讲:能承担国家之“业”者可以守护天下;能化解国家不祥之智慧者方可托天下。真正的智慧和人们所了解的恰恰相反,故反者道之动。
【释意】
可以攻坚的方式很多,但没有一个像水那么容易的。水可以深入万物,以无处不在的化身,解决所有问题。这就像道,借用你的智慧,解决你所有的问题,自己毫不费力。受国之垢,接纳。受国不祥,承担。真正的天下既有荣和名,又有垢和不祥,承受不了这些,就是盛名之下必受其累。对一国之君来讲,承担了国家的福,就要承载国家的业。所以一个人要先积德,德厚则家好、企业好。当一个人的德可以承载国家时,则成为一国之君;当其失德到不足以支撑这个位置时,就只能下台。
《道德经新译》第五十八章(无为篇第四章)
上善如水 不争无尤
(原第8章)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
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注解】
1、上善若水:具备上善、上德之人如同水一样。上,最。
2、处众人之所恶:所恶,处在别人不能处的地方。
3、几于道:几,接近;接近于道。
4、居善地:无处不在。何为善地,有需要地方都能到达。沙漠里有绿色,就会有水。绿色代表着生命存在的形态。道无处不在,水无处不在。
5、心善渊:水象深渊一样深不可测。水永远是清洁的,没有一种东西可以污染水。所谓的污水、脏水、盐水,是指纯净的水中接纳了其他的存在,水将其包容其中,但水不改其本性。经过滤之后,水仍然是水,污、脏、盐都会分离出来。水具备“污而不污、脏而不脏”的能力。
6、与善仁:结交善良之人。所有的水不参与自然的变化。变成甜水、苦水、水还是水,水没有变,甜是甜。水,谁都不能改其本性。
7、言善信:说话遵守信用。
8、正善治:为政精于治理。
9、事善能:处事发挥特长。
10、动善时:行动把握时机。靠着势的能量、自然流动。随圆就圆、随方就方。
11、尤:过失、罪过。
【释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宇宙之间,天地最接近于道;天地之间,水最接近于道。水有上善之德,一是能够利万物(慈)而不争(不敢为天下先),二是处众人之所恶(俭、众人不与其争),这几乎就是道的品质,水就如道的化身。居善地:道无所不在,水者化身为冰、霜、雪、气遍布十方。心善渊:道,渊兮不可测,水者化形百态不可束。与善仁:道者,滋养万物不求感恩,水利万物而不求回报。言善信:道运四时而有序,水者遇圆则圆,遇方则方,塞则止,顺则流。正善治:道者,损有余补不足,水者,洗涤群秽,平推高下。事善能:道者,反之为动,弱之为用,水者,以柔克坚(刚),以弱胜强。动善时:道者不舍昼夜,水者盈者自溢。水之德,不争先,顺势而为,因缘而生,故无尤。
【释意】
水从地球诞生那一刻起,就没有任何损耗,总量不增不减。水养万物而不损耗自己一分一毫。如果做事的时候是消耗自己、成就别人,就已经是背道而驰。水即使被树木吸收,但树木燃烧后,水又回到万物之中。水往低处流,气往高处走;水至大海,又以水蒸气回归天空,成为云;四时循环。只有水和道一样无处不在。水是太极;水本无力,它的力来自万事万物。海洋是地球减震器,通过海浪平衡地球的稳定性。向海洋学习,用众人之力解决众人的问题;学会用天之力。
你不动,水不动;你微动,水微起波澜;你大动,水波澜汹涌;你剧烈动,水山崩地裂。水利万物而不争。水没有改变,神奇的是水让其他变得一切不同。比如糖水、盐水等等,水蒸发后,水是水,垢是垢。水变化万千,生命也在无限变化。圣人无己心,以百姓心为心;水无己心,以万物为为己心。如果水不接纳糖、盐、药,就不具备甜、咸、苦和疗愈的能力,答案都在万事万物之中。

上善若水:水具备德、智、慈的品质,具备无为的基础。上智,体现了俭;大慈,照顾到方方面面的利益;有大德风范,不为人知。时时调整自己不同的频道与外界互动,遍布四方随时切换自己的力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