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通鉴(31)秦赵长平之战对列国是一道智力测试题

读通鉴(31)秦赵之战是对各国的一道智力测试题

注:秦赵长平之战打了三年,双方都倾尽举国之力,这个时候其他诸侯国非常配合地当着吃瓜群众,只有韩魏发现赵国要破灭的时候,出了钱请苏代去贿赂了应侯范睢,那么长平之战这么大规模的战争期间,诸侯国是如何讨论这件事的呢?

大国之间的战争,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是一道智力测试题。中美交锋,日本高兴,越南兴奋,印度跳脚,大家觉得可能找到了战略机遇期。反而俄罗斯表态说,任何针对中国的同盟,俄都不会参加!这就是大国智慧的比较。

赵王准备派赵郝出使于秦国,交割赵国的六县。虞卿谓赵王说:"秦国攻赵王,是兵力疲惫打不动而回去的?大王以其力量还能有进展,因为想要与大王友爱而不进攻吗?"

赵王说:"秦国不遗余力地打仗,现在必定因为打不动而回去的。"

虞卿说:"秦国以其举国之力攻其所不能取,现在兵倦而归,大王又以其力之所不能取的这个事,反而送给他们,是助秦国再来进攻吗。来年秦国攻大王,大王没有救。"

赵王计议未定,楼缓至赵国,赵王与之商议。楼缓说:"虞卿得其一,不得其二。秦、赵构难而天下皆高兴,何也?说:『我们等着跟强者而乘势去搞弱的。』现在赵国不如就割地给秦国以为两国议和,这样才能疑惑天下,慰秦国之心。不然,天下将因秦之怒,乘赵国之敝,瓜分赵国,赵国就要亡了,哪里还需要秦国来图谋!"

注:楼缓这个人判断事情和虞卿不一样,他对天下想要图谋赵国这件事有一定的判断,但是认为赵国和秦国和好,天下就会认为赵秦同盟,别人会不敢谋赵。这个观念一看就站不住脚,天底的人谁会瞧得起那些软弱求和的,大宋朝和金国合谋搞掉了已汉化的大辽,金国人会认为大宋不错我就不打他了吗?强者会挥刀向弱者,而弱者会挥刀向更弱者。

虞卿听说后,赶紧再见赵王说:"危险啊,这个楼子出的什么计,是让天下人愈加疑惑赵国已经弱下去了,而靠什么慰秦王之心!怎么不说这是在向天下示弱?而且臣说勿与秦国地者,非固勿与秦国而己;秦国索六城于大王,而大王以六城赂齐国。齐,秦之深仇,其听大王不待辞之毕。则是大王失地之于齐而取偿于秦,更重要的向天下展示赵国不屈服,有作为。大王以此发声,齐兵不要看到赵国国境,臣肯定能看见秦国带着重礼至赵国而反媾和于大王。这时与秦国为媾和,韩、魏听说后,一定会都看重大王,是大王一举而结三国之亲而与秦国易道也。"

赵王说:"善。"

使虞卿东见齐王,与齐王谋攻秦国。虞卿未返,秦国使者已出现在赵国。楼缓听说,逃亡而去。赵王封虞卿一城。

注:楼缓在秦国当过丞相,这人的言论可能是具有一定的反间性。大国之间玩心理战,就看谁出招准,秦国对弱者是不会有同情的,就把你往死里打,打服打死为止。但在打的过程中也会看各大国的反应,该退的时候就退,该打的时候猛打。

赵国这个时候非常危险,周边的国家都对打了大败仗的赵国虎视眈眈,所以虞卿说一旦示弱就成了韩国的状况,被秦追着打,打到天下都来分其土地为止。赵国唯有抗战到底,两国大战,你难,对方也难,就看谁坚持到底。而只有你誓死抵抗,别的国家才能帮到你。假如伊朗投降,今天中东就是另外的一种情景了,正是伊朗拼死抵抗,才能给其他国家支持他的机会,正如阿富汗的塔利班,一直不放弃,就会一直消耗美国。

秦国一开始攻伐赵国,魏王问于大夫,皆以为秦国伐赵,于魏国是好事。

孔斌问:"为什么对魏国是好事?"

大家说:"秦国胜了赵国,则秦国一定也会受损,这样秦国就少从魏国取利;不胜赵国,则魏国可承敝而击秦国。"

子顺说:"不对。秦国自孝公以来,打仗从未屈服过谁,现在秦国有良将白起,哪有什么敝给魏国来承!"

大夫们说:"纵其胜了赵国,于我魏国何损?邻国之羞,我国之福也。"

子顺说: "秦国,贪婪而残暴的国家,胜赵国,必复向其他国家求地,我恐怕到那个时候魏国就要感受到他的大军了。先人有言,燕雀处屋,子母相哺,呴呴焉相乐也,自以为安矣。灶突火向上串出,栋宇将焚,燕雀颜色不变,不知大祸之将及自己。今子不悟赵国破患难将及自己了,可以人而同于燕雀乎!"

子顺是谁?孔子的六世孙。

胡三省注:〔孔子生伯鱼,伯鱼生子思,子思生子上,子上生子家,子家生子京,子京生子高,子高生子顺。〕

魏国君臣对于秦赵之间的大战,内心戏特别多,大家都有些兴奋,觉得秦国终于去和赵国硬碰了,秦国如果被赵国打输了,魏国就有机会攻击秦国,如果赵国输了,魏国也没有坏处。

当初,魏王听说子顺有能力,遣使者带着黄金绸缎,聘其为魏国丞相。子顺说:"假如魏王能采信并应用我的治国之道,我的知识就是为治国平天下的,虽蔬食饮水,我也会去做。假如只是要借我的名气,委以重禄,我就一个平凡老夫,魏王又哪里会少了这一夫!"

使者坚持请他,子顺于是赴魏国;魏王亲自到城郊迎接当魏国丞相。子顺改嬖宠之官换成贤才,剥夺那些虚位之禄将其赏给有功之臣。众多失去职务的人都不高兴,天天制造谤言加害子顺。文咨将别人谤言告诉子顺。

子顺说:"民众是不可以参与国家战略思考的,古代善于为政者,没有一个人能没有诽谤。子产在郑国任丞相,三年之后诽谤才停止;我的先君相鲁,三月而后谤止。现在我为政日还才开始,虽不能达到先贤的能力,也肯定会有很多诽谤!"

胡三省注:《左传》:子产在郑国为丞相一年,舆人四处唱说:"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及三年,又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文咨说:"未识先君之谤何也?"

子顺说:"先君相鲁,老百姓唱说:『麛裘而芾,投之无戾。芾而麛裘,投之无邮。』等到三个月,政化既成,老百姓又唱说:『裘衣章甫,实获我所,章甫裘衣,惠我无私。』"

文咨喜于色说:"现在终于知道先生没有与圣贤不同的。"

子顺在魏国当丞相一共九个月,力陈大计辄不用,于喟然叹息: "言不见用,是吾言之不当也。言不当于主,居人之官,食人之禄,是尸利素餐,吾罪深矣!"

退而以病致仕。有人对子顺说:"大王不用子,你要离开魏国吗?"

子顺答说:"离开能去哪里?山东的国家都将并于秦国;秦国行的不义之政,义者不入为官。"于是在家隐居。

新垣坚持请子顺说:"贤者所在,必兴化致治。今子相魏,未闻异政而即自退,意者志不得乎,何去之速也?"

子顺说: "以无异政,所以自退也,且死病无良医。今秦有吞食天下之心,以义事之,固不获安;救亡不暇,何化之兴!昔伊挚在夏,吕望在商,而二国不治,岂伊、吕之不欲哉?势不可也。当今山东之国敝而不振,三晋割地以求安,二周折而入秦,燕、齐、楚已屈服矣。以此观之,不出二十年,天下其尽为秦乎!"

注:子顺对天下大势有一个判断,认为20年左右秦国统一六国,从这年到秦国统一六国,一共25年。子顺的判断是什么?列国已经腐朽到了骨子里,没有一个国家有志气和勇气自我革新,从而奋发图强。王侯们都在等死,混一天就赚了一天。子顺在魏国的遭遇就是天下能人在其他国家的遭遇。

秦王准备为应侯报仇,听说魏齐在平原君家里,于是先用好言诱骗平原君至秦国再将其抓起来。遣使臣对赵王说:"不得魏齐人头,秦国不会放平原君出关!"

魏齐穷迫,找到虞卿,虞卿弃赵国相印,与魏齐一起逃亡。至魏国,准备借信陵君之威名保护,从而逃去楚国。信陵君感到为难,不愿意见魏齐,魏齐一怒,自杀。赵王于是取魏齐人头以与秦王,秦王放归平原君。

九月,秦国五大夫王陵复将兵伐赵。武安君病,不能参与伐赵之行。

注:秦国借魏齐的事测试山东六国的底,发现,赵国也好,魏国也好,楚国也好,都成了惊弓之鸟,没有一个国家有拼死之心。魏齐一死,列国贤才就真的寒了心,知道没有一个国家能保护得了自己命,谁还会去为这些国家拼死作战,大家就拿这些国家来卖个好价钱,士大夫贤才不出世,于是商人开始从政,给吕不韦的横空出世留出机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