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365)你要成为一个有自我主见的跟班
易经(365)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
腓,足肚。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
六二柔弱,但能守住自己的底限,知道哪里能去,哪里不能去。
有首歌叫跟着感觉走,指人随波逐流,而艮卦最怕的就是人失去自我,没有主见。而一个人要有主见,首先就要有所选择,良禽择木而栖,这是指其止于何处,脚肚子停在哪里,决定了你的圈子高度。
周公说:六二当腓之处,乃人身之易动者也,而居中得正,能自止其腓而不动。如此,则恬静自守,在我固止其所而无失矣。然君子之学,既贵于正已,又贵于正人,三为二之所随,上下之分,久已相属,乃过刚不中,以止乎上。至于列炙熏心,则匡救之责,诚二之不可诿者,顾以阴柔之资,但能随之,不能拯之,于心岂能自安乎?是以其心不快也。
二本柔弱,他要在谁后面,有很多人上学时能碰到一个好老师,上班碰到一个好主管,这就是止于谁的意思。止这件事,是极难做到的,管宁为何割席,这是止也,保证自己那个心之定也。
现在人还把跟班和跑腿的,叫随从。圣人说不拯其随,这是一件大难事。
三国里谋士很多,为什么诸葛亮最出名,能千古美名。因为他知道自己应该跟着谁,应该止于谁。
三国里的谋士有郭嘉,这个人跟着曹操,曹操赢得多。死得早,没有能有所建树,另外还一个庞统,也是一样。活得长的谋士,比如徐庶,这个人进了曹营,基本上没有做过什么大的事,曹操也乐得如此,只要这些谋士不为敌人所用,他就养着。三国里有一个谋士叫贾祤,这个人作为谋士非常厉害,跟着很多人,活得也长,但是为什么史书上对他没有什么赞美之词?因为他随人太多,虽然不管他跟着谁所出之谋无不令对手痛切!但他让董卓旧部祸乱整个京城,造成大汉实质上的灭亡罪孽深重。
象曰:不拯其随,未退听也。
孔子说:不拯其随,固二柔弱而力不足之故,然亦岂尽其罪哉?由三止于上,不肯退听乎二,则下虽欲谏,不能使上之必从其谏,若之何其拯之也?
周公写爻辞,都是站在帝王的角度,而孔子则站在精英的角度,这二者不同角色,对同一爻辞的解释却是有大不同的。
孔子说,你做人要正,而且要去影响到比你高位的人,若他们不能与价值观相同,你宁可止于不动,也不能降身格去求全。
这是几千年来儒家不折腰的传统!有时候读史书,你会发现很多帝国的灭亡,其实是极为可惜的,成哀和恒灵,不是一再远贤亲小!哪有汉室江山丢弃?不管朝代多么昏暗,总有清醒的人一再上书的,主向给成帝的写的奏折,成帝每每看完也内心叹息,做起来却又是另外的行为,哀帝则听不得大臣上的正直劝谏,王嘉等人上书后哀帝明显就不喜欢了。
作为二之臣属,遇到这些事要怎么办?
周公认为在上位者要修自己的境界,使自己能成为一个理性的人,而孔子则要求在下位的人知止,对于不能谏者则就促使其快速灭亡,换一个明主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