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间,在朋友圈见到友人配图发的一句文字:到了这个年纪,才发现,自己已活成当年最讨厌的样子。简单的一句话,看似戏谑,却又包含诸多的感慨与无奈。奔涌向前的时光,浮沉难测的世事,总在一刻不停地修改我们的生命,由外而内,不由分说。
清亮的眼睛变得浑浊,光洁的脸庞平添了些许皱纹,满头的青丝愈发显得稀疏,零星的白发开始倔强地占据头顶……我们不曾意识和不愿接受的衰老,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逼近与纠缠自己,可是,又何止这一些,我们曾引以为傲的锐气、果敢与锋芒已消磨殆尽,取而代之的是畏缩、圆滑与世故,晦暗的城府遮蔽了明亮的坦荡,信手拈来的托词挤兑了闪闪发亮的真诚,就这样,我们活成了当年最讨厌的模样。
归来仍是少年,不过是一句美好而虚幻的祝福,但是,在你我内心深处,总会有一些东西始终未曾变过,它们像一些某些元素深刻地固守在身体里,长成了生命中让自我不易觉察的一部分。与一个阔别多年的儿时玩伴在县城偶遇,披着黄昏宁静而温和的夕照,就着湘江河畔轻柔凉爽的晚风,我们追忆曾经的乡村往事,打探彼此这些年来迥异的境遇,不知不觉寒暄了好几个小时。当然,敞开心扉的对话,让我们很轻易地发觉了彼此的改变,是的,各自的话语、表情和气质,都确凿地彰显了中年的质地,远离了那个乡村少年的模样,但在整个寒暄的过程中,我们又不由自主地对对方反复发表感慨:呵,你还是没有变啊!至于是什么没有改变,我们都没有明说,但又彼此心照不宣。他的没有改变,是那张略带风霜的脸上,依然盛开一如年少时泥土般憨厚的笑容,就连嘴角上扬的弧度都没有丝毫变化,还有,透过这笑容流淌出来的朴实与善良,还是如曾经那般真实具体,仿若当年我们一走趟过的乡村那口清浅的池塘,又好似我们一起攀爬过的村后小山上那棵粗壮的枞树。我甚至笃定,从初中辍学的农家少年,到如今在县城经营一家小店年过不惑的中年男人,今天所拥有的安稳而幸福的生活,与他这长在骨子里的朴实与善良,一定有着必然的关联。这么多年的世事涤荡,依然葆有这两样闪光的东西,我为他庆幸,也为他感到高兴。在他的眼中,我的不曾改变,又是什么,我无法确切地知道,但我曾反反复复地细读自己写下过的文字,也曾在无比清醒的深夜认真思索过曾经和现在的自己,我读到了一个敏感脆弱的自己,也看到了一个拘谨局促的自己,而这些仿佛与生俱来,如影随形地出现在我的文字里,表露在我的思想与言行里,只是自己不曾细致地察觉,而在他人看来显而易见。总有一些好与不好的东西,经过时光的淘洗之后,依然保存在生命中,我们善于接受一个好的自己,也在发现自己的不好时,想要努力地寻求蜕变,但不管怎样,必然会有一少部分的好和不好,像是石头上的镌刻一般难以去除,且渐渐成为我们行走于世的某个标签。
一个相识多年的文友,因为一直没有褪去那份在他人看来迂腐十足的书生气,所以在现实的各种境遇里屡屡碰壁,半生过完依然清贫度日。好在他从来不曾在意过他人对自己过于迂腐的冷眼与嘲讽,依然在各种俗世俗物中努力争辩着是非曲直,坚持以一副坦荡清高的面貌应对尔虞我诈,即便坎坷艰难,屡遭失败,却又百折不挠,自得其乐,以至于他写下的诗句,依然有着摄人心魄的力量。就像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当我们得到很好的自己带来的成功和快乐时,也必然要承受一个不好的自己带来的痛苦和烦恼;当我们为成为一个令自己讨厌的人而伤悲时,也必然有不曾改变的的部分让生命拥有一抹生动如初的色彩,这,就是人生。
如果要为自己与生俱来的不完美找一个动听的借口,那么就如此告诉与安慰自己:世事沧桑,我心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