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流浪与回归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流浪与回归
陕西 靳红铃
生长于农村的孩子,都会有走向远方的梦想。这梦想也许来自父母的美好期盼,也许来自自己对周围偏僻环境的感知,对生活清苦的农村的逃离,对外面精彩世界的无限向往。
我是在农村出生长大的,那是一个被前后山夹出的狭长山沟,尽管村子前后山上春花灿烂、秋叶缤纷,村子里也有我童年少年的无穷乐趣,但大山遮蔽了青春的视线。经历了生活的艰辛贫苦,感受到环境的闭塞落后,很小的时候我就想着长大了一定要走出村子,走得越远越好。那时的农村孩子,改变命运的方式只有考学和当兵,而当兵是男孩子的专利,女孩子只有考学一条路。但考学之路无比艰辛,能考上学的寥寥无几,中考高考犹如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我从小读书就很勤奋,小升初考了全公社第一,满以为初中毕业能考个中专脱离农门,结果事与愿违希望落空。经过失望、困惑、彷徨的折磨,我选择了上高中。高中生活忙碌而又辛苦,但同学们目光坚定,雄心勃勃。学习好的同学经常说要“翻秦越巴,直达京津沪”,我们也时时受到感染和激励。又经过几年的流汗拼搏,我终于考上了大学,兴奋得以为要走向外面精彩的世界,填报志愿时选的都是江西、江苏、湖南、云南和辽宁等远地方的学校,但命运还是和我开了个玩笑,把我安排到市里的师范学院。远方梦的破灭让考上大学的兴奋一扫而光,为此上大学一个多学期一直郁闷失落,后来才慢慢调适过来。
我上高中时,爸爸已经从老家调到县城工作,后来妈妈、妹妹、爷爷奶奶相继来到城里,我毕业后在县城有了安稳的家,而二十公里外的小山村成了老家。距离这么近,我算不上故乡的游子,我认为身居外县外省,一年半载甚至几年都回不了老家的才是真正的游子。改革开放的实行,使那些没有当上兵也没考上学的村里人有了走出村子走向远方的机会。身强力壮的村民怀揣着发家致富的梦想,走出了一直生活和耕种的乡土,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飘向了东南沿海,或北方南方的大中城市,甚或新疆青海西藏等边远地区。他们中少数人稳定于某一个地方干某一种工作,大多数会隔年换地方换工作,有的随工程而流动。他们远离家乡,一走一整年或几年,他们成了真正的游子。
每当春节临近,不管是在外工作的还是打工的,无论路程远近,也无论挣钱多少,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不顾春运的拥堵,不顾奔波的辛劳,毅然决然心无旁骛地回家。当散落在全国各地的游子携家带口回到生养自己的山村,村子便活泛了起来,村道上有了人影,房子里有了人声,连懒散的狗和猫也欢实地东跑西跑,淡蓝的炊烟比平时粗壮,漂浮的时间更长,空气里弥漫着饭菜的清香和热闹的气息。但不出正月,回归的流浪者又要收拾行囊开始流浪,家里亲人期盼着他们下一个春节再回归。有人说回家过年是中国人的精神之旅,非常准确。疲惫的身心需要借春节回乡休整,春节一过,经过亲情乡情沐浴的人们又精神焕发信心百倍,带着新的梦想出发。流浪与回归,被人们不断地轮回。
当人们在外面实现了发家致富的梦想,或在外地定居,或在县城安了家,时间一长,又开始思念那生养自己的小山村。但此时的山村已如进入衰老暮年的安静老人,失去了曾经的热闹和活力。回家待在空寂的村子里,人往往会有些许落寞,时间一长容易懈怠,为了生活又得出发。奔赴到现代的大城市,时间一长,又会感到钢筋水泥的压抑,耳朵里充斥着各种商业广告的喧嚣,眼睛被城市的霓虹灯闪得浑浊,出门被人流拥堵,早晨听不到鸡鸣,夜晚看不到星空。于是人们又开始怀念那远方的小山村,想念那里的青山绿树、烂漫山花,想念淙淙溪流、山野田园,想念鸡鸣狗吠、袅袅炊烟,更想念佝偻着腰背的白发双亲。虽然科技的进步和通讯的便捷缩短了游子与故乡的距离,但来自故乡的任何信息和风吹草动,仍足以让游子日思夜想寝食难安,于是匆匆前行的脚步开始变得迟缓,执着的目光被故乡的方向牵系,心底又开始谋划回乡的行程。流浪与回归,不断地循环往复。
在不断的回归与流浪中,游子的认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以为精彩纷呈的外面世界其实充满了许多无奈与困惑,原来向往的高雅浪漫的城市生活其实非常艰辛,远远超出了预料,让人压力山大;曾经想尽千方百计逃离的小山村,那里的青山绿水又具有了让人静心休憩的诱惑,又变得让人魂牵梦绕。但此时,从流光溢彩繁华缤纷的城市回到僻静家乡的游子,除了感慨家乡的荒芜与落寞,还想着为生养自己的乡村做点什么。有的有志之士也回乡创业,吸收闲散劳力,发展种植养殖,想让家乡变得富裕鲜活起来,具有一些现代的气息。许多已经在城市安家的人,一年半载也难得回几次老家,但仍然在乡村修了白墙红瓦的新楼房,想要永远留住在乡村的根。
我老家原来的房子是百年土墙老屋,虽然苍老陈旧,但依然坚固宽敞。我们离开村子后,一家邻居移住其中,大人勤劳质朴,孩子们健康成长,住得其乐融融。老屋又经历二十多年的岁月风尘,在周围新楼房的反衬下,显得非常破旧衰败,如历经沧桑的百岁老人。妈妈一直撺掇爸爸翻修老家房子,但因为资金紧张,又不常回去住也没大的价值,我和爸爸不赞同,妈妈的心愿多年没能实现。2016年的某天,我和爸妈有事回乡,顺便回老屋看看。那天一直下着小雨,我们回家时入住的邻居不在,铁将军把门,我们只能站在场院看看。场院里野草丛生,场院边草棚下粪坑里积了好多水,一头黑猪在里面无聊得转来转去。在那一刻,我的心似乎被针狠狠地扎了一下,生疼生疼的。尽管我理解邻居天天忙于地里活计,没有时间和精力整理场院,天气又多雨,杂草自然疯长。但眼前景象绝不是我脑海里老屋该有的样子,它应该是干净的、整洁的,是我心底里最圣洁的地方。我立即给爸爸说,咱们还是翻修老屋吧,他同意了。不久开始动工,推倒旧房,清理地基,订料运料,确定工队,一切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近一年后,一座新屋落成,我们开心兴奋,还回老家欢欢喜喜过了个春节。平时一有时间,我们就回去,在村里到处走走看看,做一顿香喷喷的柴火锅熬肉,邀请留守的邻居来家共享美味,聊聊过去的和现在的人事,我们感觉似乎从来不曾远离。
今年暮春时节,我和先生受他本家兄弟之邀,回他老家金水马池去玩。那是一个非常漂亮的村子,正对着西汉高速金水出口,视野开阔,乡村整洁,是典型的美丽乡村。村里人家都修了漂亮的楼房,几个在县城或外地工作的人还回乡建了别墅,从高速路上看,是一道非常靓丽的风景。这次邀请我们的本家兄弟,一直在新疆部队工作,去年回乡修房,别墅落成之际,请近邻和家族兄弟们到家一叙,加深有些疏离的亲情和乡情。到他家时,我一下子被场院边的花园吸引。整个场院除了一小部分用水泥硬化,其余都归属于一个大花园,里面牡丹花、海棠花、格桑花、三角梅开得正艳,忙碌的蝴蝶在花间穿梭,翩翩起舞;移栽不久的几种风景树正在缓意,与周边原有的李子树、核桃树、银杏树等相互辉映。在花园里用红砖砌出了曲径,曲径自然把花园分成不同形状的几部分,很有设计感。来自黄河入海口滨州的女主人说她从小喜欢养花,但在城市里只能望楼兴叹,现在终于可以在老家实现多年的梦想了。她还打算把隔壁一个荒废的场院也建成花园,让环境更加美好怡人,退休后回来常住。
家族的长辈玉山叔,一直在省城工作,几年前也回乡建了房子,隔一段时间回来住一阵。他家的场院只用砖铺出了一条入户路,其余部分全部种了花草,他说就喜欢踩在土地上的感觉,喜欢在天地自然里品茶休闲,喜欢看小孙女在草地上玩耍嬉戏。爱好养花的婶子不仅在门前场院里种花,还在房后地塄下种了一行绣球花,繁盛葳蕤。她不仅自家种花,还买了很多花种,亲自动手给邻居们场院边也种了花,她认为自己一家美不算啥,整个村子美才是真正的美。我被婶子的境界深深感动了,这是游子对故乡的感恩和回报。
有人说,故乡满足不了肉体,城市安顿不了灵魂,于是不断地流浪与回归,游子像候鸟一样奔波在故乡与城市之间。我喜欢一个词——在路上,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在路上的生命充满了希望和活力。为了开阔视野追求美好生活,我们离开了故乡;为了改变山乡的荒芜与冷寂,我们又要回到故乡。为了让乡村更美丽,依然是我们心中最圣洁的地方,我们永远在路上。
靳红铃,教育工作者,喜欢文学,爱好写作,陕西省作协会员,有多篇文章在《延河》《教师报》《文化艺术报》《陕西农村报》《汉中日报》等报刊发表。
附:【大赛公告】 ‖ 关于举办首届“天津散文杯” 全国乡情散文大赛的公告
本期微刊管理团队
责编:陈彩洁
编校:田光兰
制作:李 韵
征文稿件,原文发出。如错别字较多或乱用标点符号的,会影响文章质量,评审减分。
微刊编辑部
顾问:张宝树
主编:李锡文
执行主编:陈彩洁
副主编:李韵
编辑:晓 轩 田光兰 紫 月 吴金程 周璇
温馨提示:为节省编辑们的宝贵时间,微刊投稿必须原创首发,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