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蕾铃脱落及田间管理技术

一、新疆棉花蕾铃脱落成因

(一)生理脱落
光照不足是蕾铃脱落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棉农在棉花种植过程中存在种植密度过大、施肥过量、化控不合理、修枝不及时等错误,棉田的郁蔽度高达90%以上,棉株中下部不易受光,光合速率慢,光合作用不明显,这便导致棉花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严重不足,棉花的花蕾、果实产生脱落现象。
温度过高是蕾铃脱落的又一重要原因。一方面,新疆地区光热丰富、降水稀少、昼夜温差大,过低的温度抑制了棉株的新陈代谢,过高的温度阻碍了棉叶的光合作用,使得棉株体内的营养物质严重缺乏;另一方面,过高的温度助长了棉株的呼吸作用,这便造成棉株体内的能量消耗严重,从而导致棉株产生蕾铃脱落。此外,当棉株生长至棉铃时期时,新疆地区气温高达35℃,过高温度降低了花粉的生命强度,花粉无法正常受精,这时的蕾铃脱落现象更盛。

新疆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棉田田间持水量低于60%,棉株所需水分得不到满足,很难正常地进行新陈代谢,这便使得棉株无法有效吸收和利用养分,体内的脱落酸含量增加,从而造成了蕾铃的大量脱落。由此可见,水分不足也是造成蕾铃脱落的重要原因。(二)病虫草危害
花铃期是棉株生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棉株很易遭受枯萎病、黄萎病、棉铃虫等病虫害的威胁,导致蕾铃严重脱落;当棉农在防治病虫害时,很容易过量用药,棉田中的农药浓度过大,也会造成棉铃大量脱落;此外,当棉农在进行草害防治工作时,一般会使用草甘膦进行化除,这会严重损害棉花的根系、茎叶,从而导致棉铃脱落。
二、防止脱落的几点管理措施

(一)合理密植
就棉花生产而言,仅仅依靠单株增加结铃数或增加棉花总株数来提高棉花产量是不行的,还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条件,以确定单位面积的合理密度。(二)加强蕾期管理
在棉花现蕾时期,在现蕾时期,棉株的长势长相会很大程度地决定棉花的最终产量,因此,棉农一定要加强蕾期管理,以促进棉株稳定生长,具体分析如下:(1)适时松土和补土。棉农可以结合除草工作进行科学中耕,以增加土壤透气性和调节土壤水分,促使根系伸展。

(2)合理施肥,以达到“多现蕾早开花”的目的。处于蕾期的棉株已经建成根群,因此,施肥的时间、用量、种类都需要综合考虑诸多因素;总的来说,棉农要坚持深施、远施,在土壤肥沃的地方,棉农应该合理控制氮肥的用量,以避免徒长;在土壤贫瘠的地方,棉农应该适当地加大肥料用量。

(3)科学灌溉,以增加棉花产量。新疆地区气候干旱,因此,棉农一定要及时查看棉田田间的水分情况,灌水要轻,最好采用量少多次的方法。

(4)定期修枝。棉农一定要及时修枝,以减少水分消耗、促进棉株生长;棉农可以将棉株的分枝剪掉,只留下棉株的主茎叶,以增加棉田的受光量和减少水分的流失,从而加强光合作用,实现“保蕾保铃”的目的。(5)及时防治病虫草害。棉农开展病虫草害的防治工作时,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做好预防工作,合理安排种植密度,以预防病虫害的产生;二是做好治理工作,合理使用农药,以有效治理病虫害。

(三)加强铃期管理
棉农需要加大施肥量和灌水量,以避免棉株出现早衰而影响棉花产量和质量;当然,棉农不可过度施肥、灌水,棉株徒长也会影响成铃率。总之,棉农在铃期的主要管理任务是调节棉株内部营养物质的分配,以缓解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之间的矛盾,具体分析如下:(1)平衡施肥,补施盖顶肥,喷施叶面肥;科学搭配氮、磷、钾、微肥的施肥时间、方法、数量,以防治红叶茎枯病和避免早衰。(2)做好灌水工作,膜下滴灌,采用少量多次的方式。(3)适时打尖。打尖可以适当地抑制营养生长和促进生殖生长,有利于加速棉花的生长速度,提高棉花的产量和质量;但是,棉农在打尖过程中应该遵循“时到不等枝,枝到不等时”的原则,不宜过早,也不宜过迟,一般在七月中旬左右。(4)注意保护花铃期的叶片。为改善田间小气候,棉农可以剪去主茎中下部发黄的叶片和空枝,以预防烂铃、落铃。
(四)科学防治病虫害
就防治时期而言,蕾期和铃期是病虫草害衍生最为厉害的时期,因此,棉农一定要加强防治工作,以减少病菌感染。就防治区域而言,棉农应该重点加强对枯萎病、黄萎病、棉铃虫等病虫害常发区域的治理,合理控制氮肥、钾肥用量,并加强药剂防治工作;采用轮作换茬或水旱轮作的方式。

三、结语
防治蕾铃脱落是一件细致的工作,需要棉农耐心对待、科学对待。

作者:王绎衡、刘 霞、等,新疆棉花蕾铃脱落及田间管理技术,来源于农技服务2017年第11期,图文编辑:天山植保,转载请注明出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