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钓策(16)——野钓鲫容易忽视的几个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这对野钓鲫鱼来说题目似乎太大,但细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实战中有些细节常常被我们忽略,应该引起钓手重视,下面暂罗列六个容易被忽视的细节。
一、调漂时风线下沉不到位
调漂确定调目时,我们习惯于把钓组抛入水中后,迅速观察目数,急于再次修剪铅皮,又迅速抛入水中,看到调目达到要求了,就开始挂饵开钓。
这个环节中,我们常常忽略一个细节:风线在沉水过程中,其重力与水的浮力平衡前,下沉是比较缓慢的,特别是钓深水,需要一定的时间等待。如果风线下沉不到位,那么调目是失真的。比如:你调的6目,但风线完全稳定后,可能只剩3目,如果你还是按调6目设定钓目,调钓状态肯定出现差错,而这个误差是在我们不知不觉中产生的。
解决办法:一定等待风线完成沉水后,再观察调目是否正确,并进行第二次校漂。
二、圆柱体铅坠水阻被忽略
几乎可以肯定,极少有人关注圆柱体铅皮的水阻,更多人关注的是漂体的形状,认为漂体横截面积越大,水阻越大,速度灵敏性越低。
钓友Fabric经过复杂的流体力学计算,得出以下结论:1.无论大漂小漂,在正常吃铅量下,漂肚处水阻只占漂和坠总水阻的1/5—1/6,圆柱体铅坠的水阻远大于漂肚处的水阻;2.漂坠总水阻消耗鱼吃饵力量的1/5—1/4,而漂的水阻占比很少,且所用浮漂相对固定,那么最简单实用的方法,就是改变圆柱体铅坠的结构。
解决办法:一是可以把圆柱形铅坠的两端修剪成流线型,二是使用长形的铅座,使铅坠由“短而粗”变“长而细”,个人认为这个更简便。
(感谢Fabric提供的数据与结论,我个人在钓微口时颇受益)
拉力值损失最小的绑法
三、浮漂自动变目被忽视
许多人习惯于一次性调漂后,一钓到底不再校对调目。孰不知,无论是浮漂,还是主线子线,都可以导致浮漂自动变目,但这又是常被我们忽视的细节。
从浮漂材质说,芦苇、去壳羽毛稳定性差,对温度变化敏感,热胀冷缩明显,夏季日晒光照和水温升高,都会向上变目,比如调5目,钓着钓着可能变成了8目。从水的密度来说,天气阴晴、气温水温都可引起水下压力改变,从而导致调目改变。主子线在中鱼拉伸中会延展伸长无法恢复,也要重点留意。
解决办法:调漂前先泡10来分钟适应水温,每隔一段时间校正一次浮漂,不要嫌麻烦。注意观察主子线长度变化,做到及时调漂或换线。
四、隐匿性涨落水无知觉
如今在河道野钓,河水自然涨落与人为倒流经常交织出现,流向很明确,钓友也逐渐适应了。
有一种情况容易忽视,那就是河水隐匿性的上涨和回落,这种情况多是小的支流在倒水,如同一个细管往盆里放心或吸水一般,它是一个缓慢变化的过程,没有大起大落,单从河水表面看不出有水流的迹象。而我们野钓调钓都稍钝,浮漂既不走水,也看不出钓目有明显的变化。既使有时我们观察到浮漂的钓目有些许变化,也会误以为是底部不平,实际上钩饵状态已经悄然改变,这种温水煮青蛙式的变化,让钓手后知后觉而来不及改变。
解决方法:支好竿子后,找一颗硬树枝或苇节等物,折成10几公分左右长,沿河边插入水中,使上沿与水平齐,即时观测水位变化。
五、铅坠锁豆松动未留意
中鱼打竿时,由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再加上水的润滑作用,锁豆之间产生间隙,导致两个锁豆前后上移,铅坠出现滑动。当鱼吸饵瞬间,铅坠的重力平衡作用消失,浮漂上牵力变大。而根据类比实验,鱼吸饵的力约为体重的万分之一,这势必导致漂尾下降行程的目数减少。稍后铅坠下落,漂尾又出现一次加速的下顿,但这个下顿与鱼吃饵时的下顿存在一个滞后性的时间差,于是形成了小真口后接一个大的假口,此时鱼若感觉异常涮饵,就有空竿的可能。
解决办法:线组连接完成后,一定要再检查一下锁豆,垂钓中随时留意铅坠状态,发现松动及时锁紧。
六、太空豆下意识锁得过紧
这虽然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常谈常新的话题,因为很多人在确定调目钓目后,还是会下意识把漂座锁紧。
许多垂钓大师不建议把太空豆锁紧,我在调漂筒作实际测试时发现,如果把上下4粒豆都锁紧,浮漂会倾斜,确实不能在水中直立,而且这部分主线也会产生弯曲,讯号传导速度会变慢,对浮漂的灵敏感度肯定有影响,特别是一些小的漂讯会被滤掉。如果稍微松开一点,那怕留出1mm的间隙,下面2粒豆就会伸直,主线也变直,所以还是建议不将漂座锁死。当然,锁死漂座,对大的讯号不会有影响。
解决办法:记住这个操作步骤,形成条件反射,就不会有下意识的操作了。至于间隙留多少,个人认为1、2或3mm都可以。
个人体会,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