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达室里的小卖部

         叮叮叮——下课铃急促地响起来,学校传达室的小卖部一下子热闹起来。学生像百米冲刺一样冲向小卖部,只有一节柜台的小卖部,里三层外三层。传达室的老头不停地喊:“不急, 不急,一样一样来。这是你的冰棍,哦,这是你的棒棒糖,不对,这是你的笔芯……”
          “我的冰棒呢”“我的汽水呢”“我的零钱没有找给我”“拿一块橡皮”“有草稿纸吗”学生七嘴八舌,里面乱哄哄的。正在热闹的时候,老头说:“快,我要打铃了。”他赶紧将最后一块小米饼递给一个学生,在靠墙的那块小木板上,有一排按钮。他选择一个红色的,在那个按钮上狠狠地按了下去。顿时,一阵急促的上课铃在全校的各个角落响起来,整个校园立马处于一种临战状态。孩子们风一样地冲出小卖部,像烟一样呼啸而散。
        瞬间,小卖部里安静下来,整个传达室里一片狼藉,纸片、瓶盖、塑料包装袋遍地都是。里间走出一个老太太,颤巍巍的,在小卖部也是门卫的角落里拿出一把自己扎的扫帚,弓腰驼背地打扫着学生留下的各种垃圾。
         学校小卖部是学生时代的一个记忆,甚至与读书学习一样,在少年那段时光里刻上了深深的烙印。
     在学校大门边上一间小小的平房,  简陋的屋子,既是小卖部,也兼有传达室和门卫的功能。负责门卫的一般都是年老体弱的老人,老夫妇两,好有个照应,薪资又不多。他们负责大门安保,报纸的投送,有什么口信或消息给各个老师传达,同时还负责大门里里外外的卫生。可能的话,还把各个校长室的开水冲好,放在办公室门口。每天一大早,老夫妇俩开始打扫卫生,再把报纸信件送到各个教学组。
      他俩没有保险、没有补贴,为了多挣几个钱好补贴家用,他们临时将传达室当作一个小卖部,给学生提供一些基本的学生用品,诸如:橡皮、铅笔、笔芯、练习簿、墨水。还有学生特别喜欢的玩具:皮筋、乒乓球、溜溜球、玻璃弹子,还有学生喜欢的小零食:汽水、甜酥、自制小饼、棒棒糖、自己配制的色彩艳丽的各种饮料,好在那时化学制品还不多,也没有卖。
         孩子的钱好赚,学生也不管价格,只要喜欢,几毛钱,最多块把钱的消费,也不多,小卖部也是薄利多销。老头将里间当成配料间,我进去过,里面是一脸盆红色的冷却了的开水,什么成分不得而知,根据气味,好像酸梅汤或什么粉勾兑成的。然后老太将冷却后红色的开水灌进一只只瓶子,再放到外间的临时小柜台上。柜台是一节有玻璃盖子的空心桌子改制成的,有时就一张小课桌,有时就几张木板担起来,做成的格子,上面放了各种各样的小商品(应该是物品)。
        孩子学习其间不得出校园,想去商店也不可能。这样,就只能在学校里买东西,这就给小卖部的“垄断”提供了方便和便利。小卖部也不上交学校管理费。
        里面的物品尽管质量不好,但老人毕竟不是纯商人,他们不害人。东西虽然不值钱,只是微利,但不用什么祸害人的化学添加剂给孩子们吃。有时也将他在学校空地上种的西红柿和瓜果之类卖给学生。
          记得我刚上班时,一个姓欧的老人看门,他们老夫妇俩在传达室时,就受到学生的爱戴。他们将门卫、小卖部、传达室的里外外打理得井井有条,干干净净。
          尽管只有一间,他们还隔出两半:里半间,外半间,里间是休息室,外间是传达室兼小卖部和门卫。小物品也琳琅满目,深受学生喜欢。那时也管得松,像这种学校里的小卖部,好像工商也不多管,任其自然。学校也没多说,睁只眼闭只眼,只要不出什么乱子。不像现在,食品安全、防火安全、卫生许可等等管理得非常严格,每一样都是高压线,但还经常出事。
         后来老人回家了。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一些人看到这个小卖部的潜在购买力,一些领导干部或学校教师家属看中了这个不起眼的小卖部。
      想的人多了,于是只好开始招标。尽管如此,一般多是由乡里的分管领导或学校里的领导亲戚承包。此时小卖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伪劣商品、低质食品、过期食品开始泛滥。坑害学生、以次充好现象比比皆是。但学校封闭式管理,学生只能在小卖部里消费,即使是伪劣产品,学生也没有办法,只好扔了,也不敢索赔。
        如此,小卖部已经完全成了一个经营场所和赚钱地方。打铃、门卫成了另两个单位,原来的小卖部、门卫和传达室已经成了三个部门。小卖部单独承包,对外经营,门卫有单独人员,传达任务到由教务处单独负责。机构开始庞大,人员也增多。
          当初孩子们单纯地那种消费和纯粹来凑个热闹的现象已经荡然无存。小卖部里已经没有以前那种温情,完全是买卖关系、坑和被坑的关系。有需要就来,没有需要就无视而过,甚至还呸一声,以发泄对小卖部的不满。显然他们对这种纯商业的赚钱小卖部已经失去了好感。
        现在经济发展更快,连学校都盯着小卖部了,于是学校里面有连排成片的小卖部,对外出租承包。商店、超市一溜排,学校除了教书也开始营利;这种现象还延伸到校外,学校周边的商铺销售和出租也因此价格飞涨。开发商、商店出租都打着学校和孩子的招牌和主意。
      生活条件好了,家长有钱了,孩子也变得金贵了,花钱也不在乎。加之学校封闭式管理,校内的小卖部俨然成了一个特别的场所,甚至承包户把学生不得在校外购买东西作为承包的条件。有些学校还在小卖部发现向学生兜售香烟现象,在里间诱导学生看低俗录像的恶劣事情,不一而足。
         现在回想起来,当年那种单纯、热闹的学校小卖部是何等的令人向往,总是给学生以快乐。一只棒棒糖、一颗玻璃弹子都会让你快乐几天。小卖部里面酸梅汤的气味、自制的桃酥饼,下课围着那只窄窄的小柜台,起哄、打闹、碰撞的氛围,总是让人有着无限的回忆,至今不忘。那可是少年时代的记忆呢,学习固然难忘,这样的小卖部一样难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