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头条』大匠之道 · 姜波
▲
大匠之道 · 姜 波
作 者:姜波
出版社:河北美术出版社
策 划:北京艺彩风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姜 波 JIANG BO
1961年生。景德镇陶瓷大学雕塑专业毕业,获学士学位;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雕塑系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院研究员、教授、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茶器具文化委员会副主席。
现代雕塑语式的建构
—— 评析中国雕塑家姜波的雕塑语言
文丨C.H·察尔金(世界著名雕塑家、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院长)
欧洲古典主义传统雕塑的经典模式,由米开朗琪罗与罗丹抒发到人类客观认识美学逻辑的极致,到了17世纪,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将其转型为一种“后传统”概念,而曾来我院留学的中国雕塑家姜波的雕塑观念使得这个“本体”的概念转化为风格与手段的意识,传统的“本体”概念渐去效应,整个思维规则彻底被推翻,其雕塑观念愈发演化为图式化、装置化与工艺化的“滥觞”之态。姜波作品承载的信息要比现行艺术的断面多了许多,把本来理应表露的元素都给弃去剪掉了,成为一种刻意的反叛符号与创作策略。他着力于宽泛的雕塑定义并模糊了创作的边界,同时降低了传统雕塑的惯性。新的逻辑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阐释了特定历史阶段下建构的一种新的“文本”,极端脱离了现行的“集体伪经验”的标杆——这就是姜波雕塑语言的核心价值。
《逼上梁山·水浒人物一百零八将》系列作品
铸铜 115×35cm 2008年
《静静的顿河·红军来了组雕60号》
铸铜 110×50cm 2012年
《中国产业大系NO.60》
陶 95×60cm 1999年
雕塑作为人类传统的艺术媒介,其内涵的独立性正在不断地承受着来自东西方当代文化的冲击,使得它自身的概念也由于时代的变化而依赖于从精英文化到大众意识的转型。显然从中国的传统艺术学院的熏陶,到欧洲西方学院留学深造,姜波对东西方文化的不同体悟和实践,使得他的雕塑从中国传统雕塑形态东方语言的意境表达和探究转为后现代意识转型与对民族身份的文化确认,更重要的是在当代中国乃至国际雕塑界有很高的身份确认。这并非是他所实践的工艺瓷材或传统雕塑的金石、硬木材质能够决定他的当代属性,而是他自身对传统雕塑被“当代概念”现象的出击和思考决定的。显然,姜波的认识和作品显得更加出类拔萃,尤其他各个时期以艺术作为渗透社会的力量,其本身完成了对人类雕塑文化艺术的启发和思考,这就是姜波的高度,即对人类文化的创造和雕塑语言当代价值的体现。
《视域·中国当代婴戏系列NO.52号·颠》
瓷 120×40cm 2016年
中国当代雕塑家姜波是最具有国际视野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不但超越了东方意识的根基,而且承载了欧洲古典主义雕塑血脉,与当下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想融会贯通,在整个艺术实践中完整并强势地建构了自身独特的艺术因子。姜波当下的作品显然是世界性的,它代表了全人类精神文化的高度,具有非凡的、强势的个案性。姜波的作品在造型本体语言的觉悟、观念的发展与强化以及对社会的批判价值和对人性异化的反思方面独树一帜,在国际视野语言中具有异质化和颠覆性层级,建构了自身的模式取向和雕塑语言本体性的逻辑结构。
这就是创造。
《融境·中国当代婴戏四季》系列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