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证实,四千年前河南人改写湖北历史,大禹传说或非虚构

距今4000多年前,中原华夏族部落联盟在大禹带领下,同南方的三苗部落联盟,为了争夺奴隶和生存空间,进行了一场大规模战争,史称“禹征三苗”。

大禹治水之后,先后做了三件事,最终才建立夏朝确定统治权,即禹征三苗、建都阳城、禹会诸侯(涂山之会,这是一次权力认可大会)。

然而,禹征三苗传说缺少考古证据支撑,那么到底存不存在呢?上世纪湖北发现一系列与大禹同时期的遗址,证实四千年前河南人改写过湖北历史,大禹的禹征三苗传说或非虚构。

1955年,在湖北省天门市石家河镇,考古专家发现一座史前大型遗址群,多达五十余处,后被命名为“石家河遗址群”,但略早于大禹时代。由于这一遗址最先发现,此后将与之类似的同时代遗址,统称为“石家河文化”。

石家河文化已经发现有青铜铜块、玉器、祭祀遗迹、类似于文字的刻划符号和城址,表明它已经进入文明时代。陶器大部分为黑色,不过也有不少红色的陶杯和陶塑,是该文化的一大特色。

此后,在长江中游地区,又先后发现一些石家河文化遗址。经过碳14测定,这些遗址衰落时间与河南王城岗遗址处于同一时代。所谓王城岗遗址,就是夏朝第一个首都阳城,所谓大禹“建都阳城”。

显然,根据石家河文化特征分析,大禹时代的湖北天门市周围,存在一个强大势力。

那么,天门市周围的这个势力,会不会就是历史上的三苗?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苗族口碑资料,苗族先民最先居住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其祖先是蚩尤,“三苗”时代又迁移至江汉平原,后又因战争等原因,逐渐向南、向西大迁徙,进入西南山区和云贵高原。

《战国策·魏策》:昔者三苗之居,左彭蠡之波,右有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南,而衡山在其北。(基本上分布在长江中游这一带 )

可见,在大禹时代,石家河文化代表的势力,很可能就是三苗。当然,这缺少足够证据支撑,但考古学家接下来的发现,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这一点。

学者考古确认:石家河文化中晚期之际,长江中下游的各个部落聚集区,几乎同时出现衰落现象,说明石家河文化遭受了一次的外来武力入侵。

诡异的是,在此之后,石家河文化出现重大变化,受到河南龙山文化强烈的影响,最后河南龙山文化取代了石家河文化。

与大禹同一时代,突然出现衰落,又被龙山文化取代.......将之连在一起,就是典型的禹征三苗历史。以大禹为代表的河南龙山文化,对湖北三苗发动武力征服,导致三苗众多部落衰落,驱逐了三苗之后,当地就成了龙山文化的势力范围。

比如,在石家河文化晚期出土了瓮棺葬,当地原来是没有这一传统,但是在河南龙山文化中就有这一传统;而且,在标准的石家河文化中,很少出土玉器,但在晚期却发现了很多玉器等。

然而,由于王城岗遗址是大禹“阳城”的结论,并没有得到100%确定,加上历史上尧舜禹都征讨过三苗,史书有“尧服南蛮”、“舜却苗民”等的记载,所以尽管可以确定河南龙山文化征讨了三苗,但却很难说一定是“禹征三苗”。

值得一提的是,从石家河文化中,的确很难100%认定禹征三苗,但大禹治水、涂山之会、建都阳城、划分九州等,都有一定的考古依据,再印证史料的记载,已经形成了一条相对完整的证据链,足以证明大禹传说的真实存在。令人遗憾的是,西方学界却一直不予认可,一定要看到大禹时代的“大禹”文字记载,犹如证明“你爸是你爸”一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