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告诉你,我国各地区耕地质量面临的严峻形势

《北方农资》记者 张亚静

“高复种,高投入;重用轻养,只用不养;耕地培肥改良措施不配套;施肥结构不合理、区域肥料投入不平衡;耕作方式变化,化学物质大量投入等,造成土壤污染日趋加剧。”本期嘉宾:农业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保护监督处李荣处长,为您解读我国各地区耕地质量的严峻形势。

土壤问题严重

土壤污染严重影响到作物产量。其中:

东北区:低产田以暗棕壤、栗钙土、褐土、风沙土、盐碱土为主,主要障碍因素包括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盐碱化及土壤养分贫瘠等。这部分耕地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差、排水不畅,易受干旱和洪涝灾害影响;

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低产田以栗钙土、盐化或碱化的草甸土为主,主要障碍因素是风沙、盐碱、土壤养分贫瘠等。这部分耕地淡水资源缺乏,干旱威胁严重;

黄淮海区:低产田以土层浅薄或含大量砂砾的褐土与棕壤为主,主要障碍因素是水土流失、土壤养分贫瘠、土层较薄及干旱缺水;

滨海盐碱土地区:以盐化潮土、滨海盐土为主,主要障碍因素是盐碱危害与土壤养分贫瘠;

黄土高原区:低产田以黄绵土、黑垆土、灰钙土、风沙土为主,水土流失剧烈、土壤退化严重,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土壤贫瘠、生产力底下;

长江中下游区:低产田以石灰(岩)土、水稻土、潮土、黄棕壤为主,土壤质地粘重、酸性较强、土壤养分贫瘠、土层较薄、水土流失严重;

西南区:低产田以高山区棕色石灰土、红色石灰土、黄色石灰土等石灰(岩)土及性质恶劣的水稻土为主,这部分耕地海拔高、气温低、季节性干旱严重,且土壤养分瘠薄,缺乏灌溉条件,大多仅能种植一季作物;

华南区:低产田以石灰(岩)土、燥红土、砖红壤、赤红壤、水稻土为主,土壤存在“粘、酸、瘦、薄”等障碍因素,耕性较差;

甘新区:低产田以潮土、棕钙土、灰漠土、灰棕漠土、风沙土为主,这部分耕地水资源缺乏、灌溉条件差,养分含量低、盐分含量高,沙化、荒漠化严重;

青西藏:低产田以高山草原土、高山草甸草原土、高山荒漠草原土、高山漠土为主,这部分耕地海拔高、气候干燥、气温低,且土层较薄、土壤养分贫瘠,耕地生产能力较低。

耕地区域性退化

过度开发、掠夺式经营、水土流失、重用轻养造成东北黑土区有机质大幅下降,据统计,东北平原耕地黑土层已由开垦初期的80-100厘米下降到20-30厘米,吉林省黑土腐殖质层厚度小于20厘米的面积占黑土总面积14%。农业部监测结果表明,东北黑土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6.7g/公斤,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比减少了12g/公斤,降幅31%;酸雨发生面积增加、过量施用氮肥造成南方和东部土壤酸化加剧,监测数据显示,南方14省(区、市)土壤pH小于6.5的比例扩大到65%,小于5.5的扩大到40%,小于4.5的扩大到4%;华北、东北耕层变浅趋势明显;西北次生盐渍化问题突出;土传病害问题日趋严重,如此看来,耕地质量保护形势严峻。

本文作者:张亚静,制作:侯庆彬,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微信公众号:北方农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