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据说话
很怀念小时候,那时报纸、杂志、电视和广播是我们的灯塔,图书馆是我们的星辰大海。那时我们的记忆力好于体力,没有云存储,只有脑回路。
这是申鹤公众号第243天的第243篇原创文章
因为最近的研究方向是人工智能,上周日专门去今日美术馆看了一个机器人的展览,展览名字叫做《机器人·间》。
这应该是今年我看的所有的展览里面能排到前三的一个展,除了展出的项目丰富,内涵深刻,理念前沿,更重要的是,人工智能的主题,给展览增加了很多未知和好奇的气息,甚至很多展陈,让人细思恐极。
之所以提到这个展览,是因为展览里面的一个展陈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这个展陈的主题叫做《达达......数据》,展陈的内容就是一部影片,乍一看影片没什么特别,就是把很多人物的采访给混剪到了一起,有扎克伯格的采访、马斯克的采访等等。
再多看几眼就会发现,访谈的画面通过剪辑的方式切了很多刀,所以画面很不流程,甚至有卡顿的感觉。
如果再仔细听一下视频的声音就又会有新的发现,埃隆马斯克说着“一、一百万、一百万、一个亿、两百万、一、两百、一万、一万、八千、二、二、十、十五、九千。”
我在现场录了两段,但因为现场视频的音量不大,而且还有其它展陈的声音混杂其中,所以可能会听不太清楚,不过可以感受一下。
可能你也会很好奇,为什么要把所有的数字剪到一起?
在投影幕布旁边的墙上,有关于这个视频的介绍。
这个视频被叫做《达达...数据》,作者杰克艾维斯。《达达...数据》是从YouTube上自动抓去了超过50小时的访谈影像,并用IBM的语义分析AI程序(沃森)和定制算法,你找时间顺序听打了所有受访者所说的内容,并将除了数字以外的部分全部剪去,最终形成的访谈成为不知所云的数字流。
评论人评论这部作品说:作品像一个听不懂台词的表演,述说着我们今天靠数据理解世界,以及科技公司以数据为信条的现象。
没错,这就是这篇文章想想展开来谈的话题——用数据说话。
Google一直有个核心原则:但凡做内部做决策,必须用数据说话,不让办公室政治影响决策。
为此,Google多数会议室都配有两台投影仪,一台用于视频会议和投射会议纪要,一台专门用来投射数据。
在Google的产品细节设计上,字体选用哪个颜色,边框用几个像素,最能说服对方的沟通方式,不是个人偏好,而是用“A效果比B效果多带来10%的转化”,代替“我觉得A效果看起来更好”。
字节跳动也深受Google的影响。Google用数据说话的海报在字节跳动的全球办公室里高高挂起。
拉卡拉集团的创始人孙陶然,写过一本著作《有效管理的5大兵法》,书里面,孙陶然系统介绍了他的管理经验。
在拉卡拉集团,孙陶然要求员工在写报告时要写“一页报告”,他就着重提到,在一页报告里,必须要用数字说话,避免模糊的定量用词,例如“大概、差不多、很多、大量、海量”等等,正确的文风是使用数据说话,而且不但给出绝对数,还要给出相对数以便让人理解到位,比如增长了27%、与哪一家同行相比相当于他们的137%等等。
我们经常说大数据大数据,除了它是很多科技公司赖以生存的根本,对于我们来说,大数据有什么用处呢?我们如何做到用数据说话呢?
有一本书叫做《请用数据说话:职场必备的数字力》,书里说,工作效率高的人都有“数字力”,就是用数字进行分析,并且做出决策的能力。
有来自英国的研究显示,有“数字力”的人薪水,要比一般人多三成,而没有“数字力”的人,失业率是一般人的两倍。尤其是在设定工作目标的时候,如果能正确使用数字,把目标定量化,对实现目标有很大的好处。
那为什么把目标用数字定量化管用呢?
书里提了几点理由:
1、数据能帮助制定客观的评价基准。
如果只是把目标定性,比如你的目标是“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或者“掌握某种知识”,其实是很难做最终的评定的。
在评价目标的时候,需要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基准,如果用数字来表示要完成的目标,相应的评价就会很明确。
2、尽可能实现信息对称。
比如说,“通过中小企业的人才培养,来激活日本经济”这样的目标,是达不到和其他人共享的效果的。因为“激活”到底是什么意思,不同人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但是,如果把目标改成“每年给中小企业的员工进行培训,5年后要达到100家”,这样的目标大家都更容易达成共识。所以为了正确地共享目标,正确地使用数字这种公共语言是很有必要的。
那么,数字力如何应用在工作上呢?
1、向上级汇报工作时尽可能用数据说话;
2、向客户汇报成果时尽可能用数据说话;
3、公司自上而下要有总结和整理数据的意识和习惯;
4、做决策时,尽量用数据做重要参考。
当然了,书里面还提到了几点在应用数据时的注意事项:
1、你要考虑好自己制定的目标,究竟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
不要只关注数字,把最初制定目标的意义忘掉了。也就是说,重点不是把目标数字化,而是要实现数字化想达到的真正目的。
2、制定目标的时候要考虑感情。
比如,日本化妆品企业资生堂过去在评价员工的时候,主要是看员工的销售业绩,结果员工为了提高业绩,导致了过度营销,而这种“拼命营销”引起了顾客的流失,从长远来看,对企业的发展是不利的。于是资生堂改变了做法,用顾客的“回头率”作为评价标准,对公司利益和员工的干劲进行了更好的平衡。
有时候,用客观的数字评价,乍一看很对,很透明,也很公平。但是,执行的是人,而不是机器,所以在提出定量的目标之前,应该想一下制定的目标能唤起怎样的感情,这是非常重要的。
3、第三点,让执行目标的人自己做决定。
比如,企业规定,营业员每个月要完成1000万的销售额。但是如果过了半个月,某个营业员的销售额还不到150万元,他可能就会想,“这个月肯定完不成了。”也许这时候他就不想再努力了。
之所以有这种情况,原因就是目标不是由本人决定的。如果是人们自己决定的事情,接受起来就比较容易。反过来,只是一味地执行,接受起来就比较困难了。所以,管理者尽量不要直接下达目标,而是让下面的人自己定目标,再对这个目标进行必要的修正。这样一来,执行目标的人就会更积极地去完成目标。
综上,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已经是公司管理和创新的必然走向,但是,也要注意分寸和尺度,让数据更好地为我们所用。
今日份思考和分享~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