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推进Six Sigma专案选择的五种模式
推行Six Sigma的企业,应该掌握“藉由Six Sigma促成突破性优化、有效创造短期与长期财务效益”的原则。举凡一些成功推动Six Sigma的企业,都善于将Six Sigma改革的力量,引导到最有效益的经营活动上,也就是将Six Sigma活动与公司的经营目标相结合,为企业创造出最大化的ROI( Return on Investment, 投资报酬 )效果。
层次之一: 六西格玛黑带或绿带自行挑选Six Sigma专案。
许多推动Six Sigma的公司,对于黑带与绿带要搞什么专案的关心程度不足,往往在提示不足的情况下,由黑带与绿带自行提案,若再加上审查不够严谨,则容易草率立案。黑带与绿带层级的人员, 多半不能精准掌握住公司最高经营层的战略思维,也不容易照顾到跨部门的整体利益。因此,许多由黑带与绿带自行开发的专案,即使执行非常成功,但优化的效果不见得能为企业成长带来重大突破。如此一来,造成公司中的改革主力人员,投入较不重要的事务上,因而空转了优化实力,而且还因为推动Six Sigma而占用了这些精英部队的时间资源,反而干扰了原先成长进步的节奏。这一种情况是不应该的,偏偏此一专案选择的套式却是最常见的。
层次之二 : 盟主/部门主管各自在自己管理的范畴中挑选专案。
正规Six Sigma训练的设计,即已因应专案选择的重要性,在盟主(Champion)培训时,花了相当比例的时间解释专案选择的重要性及专案选择的原则,企图让盟主在挑选Six Sigma专案时,承上启下,汇集来自上层在策略方面的需求与来自基层的优化声音。
盟主在选择专案时,最主要的考量是达成部门的KPI目标及专案的财务效益。一般而言,在这种情况之下,企业可以有效地藉由盟主提出的优化活动,立竿见影地优化短期财务效益。但是,若没有高层次的跨部门经营会议来确定企业层次的改革方向,则此一套式最常见的缺点为盟主提出的专案容易窄视于部门利益的范畴之内,不容易全面性地、策略性地照顾到公司的最大利益。另外,局限于部门内部的优化,也让部门之间的隔阂日深,不利于跨部门协作套式的建立。
层次之三: 在财务效益的目标之下,打破部门的藩篱,增加跨部门的改革活动。
在更进一步、更高级的经营管理系统中,企业内优化行动的取舍是建立在总财务效益最大化的原则上。在这样的套式之下,许多企业以财务效益为标的,企业高层从工本与销售两头分别著力,打破部门的藩篱,由上而下进行KPI展开,分别罗列企业扩大财务效益的机会。各个层级的KPI目标与现状的差异所代表的财务效益规模都被一一估算;同时,让每一个KPI达标所需要的行动专案及其财务效益也被一一确认,以确定不论在目标面或是行动面上,都有足够的计划支持年度财务目标的达成。此一套式,堪称相当务实可行,最大的可能缺失,就是没有能够具体保证与企业总体发展策略链接。因此,若没有配套的平衡措施,虽然短期财务效益应可确保,但也许会造成企业过于操作短线、忽略长期效益相关活动。
层次之四: Six Sigma活动全面与公司策略挂钩,不仅仅专注于财务效益
若一味地强调专案的财务效益,有时可能会扭曲公司资源的分配,形成过于投资在短期的获益活动,忽略或压抑长期发展的需求,不利于企业长期性的竞争。基于此,许多公司调整了Six Sigma专案遴选的方向。其具体的操作内容或依循、或采用相似于平衡计分卡的套式,详尽具体地规划出公司的竞争策略,并在策略方针的引导下,既兼顾公司的短期财务效益,亦分拨出适当的资源,投资在公司长期发展所需的活动上。这样的专案选择,容易以神经网络的面貌来集成企业内的资源,打破经理人门户之见,让每一个成立的专案都能为公司的总战略目标贡献,也解决了一些单位,如人资、公关、会计与财务部门、客服中心及研发中心等,在参与Six Sigma活动中提不出具有高财务效益的专案的窘境。这样的套式之下,最常见的典型变化就是,公司更能优化一些与内部、外部顾客满意度有关的问题,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工本的降低。
层次之五: 由广泛地认知顾客与市场的需求而拟定公司策略,在公司策略指引下,推出顾客期望的专案。
许多公司具有良好的策略发展机制与能力,然而,仍不免在策略订定及优化议题开发的过程中,过于内部需求导向,并没有充分重视外部需求。近年来,一股”价值”风吹向Six Sigma活动,强调顾客导向、主动探询顾客的声音并满足顾客的需求。 影响所及,Six Sigma的专案选择,在类似 “At the Costumer, For the Customer” 的概念引导下,透过顾客的意见调查活动以真正了解顾客需求及顾客如何衡量价值,然后以顾客衡量价值的方式来衡量公司内部的运作绩效。如此一来,结合层次四的套式,更快速有效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建立更令顾客印象深刻的价值形象。
以上归纳出五个Six Sigma专案选择的套式,并主张企业应该至少达到上述第三层次的水准,并不断追求成熟地运作于第四、五层次的套式之中,才能更能全面性地、真正地发挥出Six Sigma此一系统性、科学性优化手法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