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百巷(163)草鞋湾
草鞋湾是苏州城区东南部的一条街巷,位于葑门外葑门横街北侧,主街西起安利桥,向东折南接葑门横街,北侧有两条支弄通到葑门路。原来的主街长40米,宽3.5米,是葑门城门口与横街之间的旱路捷径,也像横街一样热闹得很。20世纪90年代初,葑门横街西段至葑门路之间建造住宅楼,草鞋湾主街东西段便不复存在了,到2011年改造葑门横街时草鞋湾的名字也不再保留了。
但草鞋湾曾经也是鼎鼎有名的。为什么呢?其实看它的名字就能猜出一二:这里曾以草鞋集市而得名。旧时,巷子里的住户大多从事草鞋编织,也因而吸引了周边的农民来到这里兜售自己编的草鞋。渐渐的,这里成为了卖草鞋的中心,产生了聚集效应,用现在的话说,草鞋湾就是当时的草鞋一条街,或者叫草鞋小商品市场,在这个小小的支弄里,家家户户都弥漫着新编草鞋的清香。
说到草鞋集市,你是否会想象出琳琅满目的工具或是设备齐全的工场,紧紧挨挨排列在这条巷子里?其实不然,很久以前草鞋湾里的草鞋店,加工设备是非常简陋的:一个推草鞋的长板凳,一个聚捻绳草用的木质工具,几把稻草就可以开始编织了,特别容易上手,所以家家户户都做草鞋。别看做草鞋看上去门槛低、成本小,却是满足周边农民日常需求的大买卖。老苏州都知道,夏天要做草鞋,冬天要做芦花鞋,农家一年四季都离不开这两种草鞋。老苏州朱阿婆就买过这样的草鞋:(同期声)“我年轻的辰光,家里住在南门,读书在木渎,路上要走 个小时,就是穿着草鞋走的,透气干爽。后来自己有了小孩子,冬天还给孩子买芦花靯,很暖和的,但是小孩子嫌草鞋难看,不肯穿了。”
或许现代人会觉得,穿草鞋有些“寒酸”,其实它真是劳动人民的一种智慧,也是最佳选择。草鞋轻便、柔软、透气,防滑,还有按摩保健作用,而且价格低廉。特别是夏天走长路,穿上草鞋清爽凉快,软硬适中;冬雪天脚上穿一双棕袜,外套满耳子草鞋,保暖又防滑。
草鞋受欢迎的程度,在吴地甚至还有一种旧民俗。每年的三月十八日是岳帝诞辰,农民的集会相当热闹,因为集市上的人多穿草鞋,所以这个集会又被称为草鞋香会。袁景澜所作的《姑苏竹枝词》中有“草鞋香会近清和,六十闲坊笑语多”之句。
葑门的草鞋湾能成为著名的集市,离不开它的地理优势。苏州历来是重要的水稻生产区,葑门周边更是很早就开始了水稻种植。朱元璋围攻苏州城时,张士诚率众开垦了娄葑地区的南园、北园,种植水稻。稻谷可以解决城内百姓的口粮,稻草就自然成了充足的草鞋材料。
根据1986年编篡的《沧浪区志·街巷桥梁卷》中的记述,50年代末草鞋湾巷子里还有一位姓韩的老年妇女在编织草鞋,到60年代塑料鞋兴起,草鞋购销就逐渐绝迹了。而那些铁匠铺、伞店、木作店、钟表店、照相店、鞋帽店、小吃店、浴室,还有算命的、卜卦的,还不紧不慢地开在巷子里。
一双不起眼的草鞋,一条因为草鞋而在历史上留下印迹的街巷,承载着属于自己、也属于苏州的文化。如今的草鞋湾,已经看不到做草鞋的店家了,但这里依旧聚集着许多商铺。草鞋不在了,热闹依旧在,人气依旧在,江南生活的繁华富庶,也依旧在。
主播:梧桐 清秋
摄影:晓冬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9年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