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实业家族的红色印记

《苏州日报》2021年07月10日 B01版

  宋祖荫

  太仓市朱氏家族并不显赫,但也是大姓望族,有“江南酱园大王”之称。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丁兴旺的朱氏家族,走出了各类人才,有从事实业经营的,有学习科学工程的,还有从事教育艺术的,百岁丹青大师朱屺瞻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朱氏家族中的仁人志士,为了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呐喊奋斗。

  清朝同治年间,朱屺瞻的祖父朱湘舟在浏河古镇开设万茂酱园,之后,遍布城乡的“万”字号酱园在太仓、嘉定、宝山、松江一带颇有名气。直到民国年间,万茂酱园被毁于江浙军阀战火,朱氏家族酱业才逐渐衰落。

  太仓市档案馆最早接收了朱屺瞻先生的一幅题为“赏秋”的作品,是他73岁时所作。之后陆续征集到《雪中水仙》《松梅石》等10余幅国画,以及朱屺瞻年谱、传记、书籍、资料、画展、题词、写生、照片等,这些弥足珍贵的档案,昭示了这位画家的铮铮风骨。抗战时期,尤其是上海淞沪战争刚结束,朱屺瞻冒着严寒,拖着虚弱的身子,奔走于各个战场去写生作画,以激起民众的爱国热情。他信仰坚定,意志坚韧,1991年,这位百岁丹青巨匠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年龄最大的一位新党员。同年,在他的家乡太仓浏河,由政府出资重建梅花草堂,朱屺瞻先生亲书“铁卵池”三个大字。上世纪90年代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104岁的朱屺瞻先生为《中国抗日战争图志》题写书名,还写下“历史不可忘却”,可见他的爱国之切报国之烈。

  朱屺瞻先生是以画笔表达抗日的斗志,朱氏其他人也以各自的方式参与抗日活动。朱恺俦系朱氏家族大房朱大照的儿子,辛亥革命时曾参与太仓光复活动。1921年他与旅沪同乡共同集议开辟沪太公路,并出任沪太长途汽车公司总经理,后又被聘为锡沪公司经理。“一·二八”淞沪抗战的烽火,燃起了民族抗日的高涨热情。浏河古镇——当年日军侵华长江沿线登陆口之一,老百姓同仇敌忾,群情激昂,拥有百余号人的朱氏家族,义无反顾地投身这场民族的保卫战。抗战爆发后,朱恺俦主动调派锡沪、沪太两公司车辆投入军运工作,客车当时就用来运输士兵,“沪太线”起了很大作用,朱恺俦作为沪太汽车的总调度,功不可没。

  善良厚道的朱恺俦,更是一位地方开明绅士。他一生为当地百姓着想,筑海塘,防水患;救孤儿,开医院,做慈善。因为是朱氏的族长,又是国大代表,有很高的威望,朱恺俦成了国民党亲日派拉拢的对象,浏河镇上传诵着他多次逃避、绝不接受伪县长的佳话。抗日战争胜利后,作为接收大员,他到上海接收敌产或汉奸的财产。当时有个汉奸上门,提出要送他霞飞路的洋房,请他手下留情,被他痛骂了出去。

  一张当年留法勤工俭学的合影照片,透露了朱氏实业家族成员早年投身革命的经历。1920年,朱恺俦、朱屺瞻的同族兄弟朱增祥得到族中大伯鼎力资助,赴法求学。前几年,笔者在参与拍摄《抗战中的朱氏三兄弟》微视频时,朱增祥之女朱若兰深情地回忆道:“到了法国以后,父亲与周恩来、邓小平都是同学,他们早年在里昂汽车厂里勤工俭学。从法国勤工俭学以后,还到比利时去留学,最后落脚莫斯科,在东方大学任教,跟邓小平又做了几年同窗。”

  学习汽车制造的朱增祥,回国以后就到朱恺俦的沪太长途汽车公司当了一名总工程师。抗战时期,出任西南运输处下属海防办主任,也在重庆大后方参与抗战。

  在拯救危难报效祖国的路上,民族实业家朱恺俦和他的兄弟们,同仇敌忾,保持高尚的民族气节。在祖国和平建设时期,散落于海内外的朱氏家族后裔们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族实业家族的一份自觉、自律和自醒。一份份档案,无不彰显着朱氏家族的爱国情操、报国之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