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他——了”教学设想
在单元整体备课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个单元的文章很适合小朋友学习阅读要素,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来揣摩人物的内心,更好地把握故事内容。但是,怎么写“他——了”这个习作,还是有点麻烦。
第一,主角不是自己。
要写一件让人印象深刻的事儿,但是这件事的主人公并不是自己,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还是不太容易的。要写好这样的文章,除了调动他们的回忆之外,还需要提前请他们关注他人,激发他们的有意注意。这样才能仔细观察面部表情,不寻常的举动,说了什么话,说话时的语气等等。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善于观察生活的,马马虎虎的小家伙,拿到这样的题目直接就“晕”了。
第二是教材出示的片段太短了。
老师一读当然知道,这个片段选自《全神贯注》这篇课文,写的是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到他家做客,结果却一直沉浸在自己的雕塑作品上,完全不理客人的事儿。还好,茨威格趁机认真观察了罗丹“全神贯注”雕刻的全过程。
但是单单读这段文字,我们只能发现这个人被眼前的这尊雕像迷住了,顶多会分析到,艺术能给人带来巨大的震撼,艺术有魅力。可是,什么人才会有这样的艺术鉴赏能力呢?省掉了雕塑家投入工作的状态,省掉了创造美的过程,对人物的感受就不会那么客观和清楚了。
要解决这个内容不好写的问题,除了在前面课文的教学中引导小朋友们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来体会人物的内心之外,还需要选择一些离他们生活很近的文本,作为参考。比如,《写作入迷的巴尔扎克》《大仓老师》这些文章都可以作为例文,提供给孩子们阅读。当然,《全神贯注》这篇文章其实也挺不错的。
我们的观点就是,把写作的任务提前,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孩子搭建写的支架,在习作的时候适当补充合适的文章作为例文。希望这些方法可以减轻孩子们写作的恐惧,让写变得轻松、愉快。
好书推荐:《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
推荐理由:《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是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现就职于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夏雪梅博士的研究成果。这本书是2012年出版的,但是很多研究对现在也很有指导意义。我已经是三刷这本书了,每一次读都会有不同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