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记忆 | 汪曾祺:故乡的元宵

The Lantern Festival

The Lantern Festival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故乡的元宵

汪曾祺

故乡的元宵是并不热闹的。

没有狮子、龙灯,没有高跷,没有跑旱船,没有'大头和尚戏柳翠',没有花担子、茶担子。这些都在七月十五'迎会'——赛城隍时才有,元宵是没有的。很多地方兴'闹元宵',我们那里的元宵却是静静的。

有几年,有送麒麟的。上午,三个乡下的汉子,一个举着麒麟,--一张长板凳,外面糊纸扎的麒麟,一个敲小锣,一个打镲,咚咚当当敲一气,齐声唱一些吉利的歌。每一段开头都是'格炸炸':

格炸炸,格炸炸,

麒麟送子到你家……

我对这'格炸炸'印象很深。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状声词?状的什么声呢?送麒麟的没有表演,没有动作,曲调也很简单。送麒麟的来了,一点也不叫人兴奋,只听得一连串的'格炸炸'。'格炸炸'完了,祖母就给他们一点钱。

街上掷骰子'赶老羊'的赌钱的摊子上没有人。六颗骰子静静地在大碗底卧着。摆赌摊的坐在小板凳上抱着膝盖发呆。年快过完了,准备过年输的钱也输得差不多了,明天还有事,大家都没有赌兴。

草巷口有个吹糖人的。孙猴子舞大刀、老鼠偷油。

北市口有捏面人的。青蛇、白蛇、老渔翁。老渔翁的蓑衣是从药店里买来的夏枯草做的。

到天地坛看人拉'天嗡子'--即抖空竹,拉得很响,天嗡子蛮牛似的叫。

到泰山庙看老妈妈烧香。一个老妈妈鞋底有牛屎,干了。

一天快过去了。

不过元宵要等到晚上,上了灯,才算。元宵元宵嘛。我们那里一般不叫元宵,叫灯节。灯节要过几天,十三上灯,十七落灯。'正日子'是十五。

各屋里的灯都点起来了。大妈(大伯母)屋里是四盏玻璃方灯。二妈屋里是画了红寿字的白明角琉璃灯,还有一张珠子灯。我的继母屋里点的是红琉璃泡子。一屋子灯光,明亮而温柔,显得很吉祥。

上街去看走马灯。连万顺家的走马灯很大。'乡下人不识走马灯,——又来了。'走马灯不过是来回转动的车、马、人(兵)的影子,但也能看它转几圈。后来我自己也动手做了一个,点了蜡烛,看着里面的纸轮一样转了起来,外面的纸屏上一样映出了影子,很欣喜。乾隆和的走马灯并不'走',只是一个长方的纸箱子,正面白纸上有一些彩色的小人,小人连着一根头发丝,烛火烘热了发丝,小人的手脚会上下动。它虽然不'走',我们还是叫它走马灯。要不,叫它什么灯呢?这外面的小人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整个画面表现的是《西游记》唐僧取经。

孩子有自己的灯。兔子灯、绣球灯、马灯……兔子灯大都是自己动手做的。下面安四个轱辘,可以拉着走。兔子灯其实不大像兔子,脸是圆的,眼睛是弯弯的,像人的眼睛,还有两道弯弯的眉毛!绣球灯、马灯都是买的。绣球灯是一个多面的纸扎的球,有一个篾制的架子,架子上有一根竹竿,架子下有两个轱辘,手执竹竿,向前推移,球即不停滚动。马灯是两段,一个马头,一个马屁股,用带子系在身上。西瓜灯、虾蟆灯、鱼灯,这些手提的灯,是小孩玩的。

有一个习俗可能是外地所没有的:看围屏。硬木长方框,约三尺高,尺半宽,镶绢,上画一笔演义小说人物故事,灯节前装好,一堂围屏约三十幅,屏后点蜡烛。这实际上是照得透亮的连环画。看围屏有两处,一处在炼阳观的偏殿,一处在附设在城隍庙里的火神庙。炼阳观画的是《封神榜》,火神庙画的是《三国》。围屏看了多少年,但还是年年看。好像不看围屏就不算过灯节似的。

街上有人放花。

有人放高升(起火),不多的几支,起火升到天上,哧,——灭了。

天上有一盏红灯笼。竹篾为骨,外糊红纸,一个长方的筒,里面点了蜡烛,放到天上,灯笼是很好放的,连脑线都不用,在一个角上系上线,就能飞上去。灯笼在天上微微飘动,不知道为什么,看了使人有一点薄薄的凄凉。

年过完了,明天十六,所有店铺就'大开门'了。我们那里,初一到初五,店铺都不开门。初六打开两扇排门,卖一点市民必需的东西,叫做'小开门'。十六把全部排门卸掉,放一挂鞭,几个炮仗,叫做'大开门',开始正常营业。年,就这样过去了。

本文摘自 汪曾祺《找点乐子》

收获微店

(0)

相关推荐

  • 你本来就很美:《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二)

    "诗画设计"十: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二) 设计 | 肖绍国 1.正确读写并理解课文中"熬腊八粥.泡腊八蒜.买杂拌儿.吃零七八碎儿.逛逛庙会.骑骑毛驴 ...

  • 关于元宵节的好词、好句、名家好段、好文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 好词 精妙    夺目    沸腾    绽放 ...

  • 正月十五闹花灯,为什么?

    今天正月十五元宵节,祝大家节日愉快!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开始于西汉,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 ...

  • 有凤求凰元宵(周末)同题:走马灯

    走 马 灯  历块风前微有影: 衔枚月底寂无声. 走马灯古称蟠螭灯(秦汉).仙音烛和转鹭灯(唐).马骑灯(宋),汉族特色工艺品,亦是传统节日玩具之一,属于灯笼的一种.常见于元夕.元宵.中秋等节日.因多 ...

  • 经典散文:汪曾祺 | 故乡的食物

    小时读<板桥家书>:"天寒冰冻时暮,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觉得很亲切.郑板桥是兴化人,我的家乡是高邮,风气相似.这样 ...

  • 汪曾祺:故乡的元宵

    故乡的元宵是并不热闹的. 没有狮子.龙灯,没有高跷,没有跑旱船,没有"大头和尚戏柳翠",没有花担子.茶担子.这些都在七月十五"迎会"--赛城隍时才有,元宵是没有 ...

  • 汪曾祺:故乡的元宵丨元宵节

    故乡的元宵 汪曾祺 故乡的元宵是并不热闹的. 没有狮子.龙灯,没有高跷,没有跑旱船,没有"大头和尚戏柳翠",没有花担子.茶担子.这些都在七月十五"迎会"--赛城 ...

  • 汪曾祺三回故乡

    汪曾祺(1920至1997)是一位中国传统文化的饱学之士,被他的师母张兆和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他热爱故乡,源自传统文化的浸润,却长期回不了故乡,连父亲汪菊生去世也不能回乡奔 ...

  • 新中国文化记忆:汪曾祺

    新中国文化记忆:汪曾祺

  • 乡物 | 跟随老饕汪曾祺学烧肉

    写美食,最难是在平实中写出真味. 而汪曾祺的美食散文,平淡无奇中分明是一个人经历了磨练后充满智慧的表达,他真心爱生活,是润物无声的那种爱,就像山涧溪水一般平静,但又充满律动.无论山珍海味,还是萝卜白菜 ...

  • 郭进拴|读《汪曾祺籍》

    郭进拴原创文学评论:读<汪曾祺集> [郭进拴原创]读<汪曾祺集> 前几天,我收到了由汪曾祺和汪朝亲笔签名的限量珍藏版十卷<汪曾祺集>. 为纪念汪曾祺先生逝世二十周年 ...

  • 郭进拴|读《汪曾祺集》

    郭进拴原创文学评论:读<汪曾祺集> 郭进拴  [郭进拴原创]读<汪曾祺集> 前几天,我收到了由汪曾祺和汪朝亲笔签名的限量珍藏版十卷<汪曾祺集>. 为纪念汪曾祺先生逝 ...

  • 汪曾祺:宋朝人的吃喝

    唐宋人似乎不怎么讲究大吃大喝.杜甫的<丽人行>里列叙了一些珍馐,但多系夸张想象之词.五代顾闳中所绘<韩熙载夜宴图>中主人客人面前案上所列的食物不过八品,四个高足的浅碗,四个小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