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精品陶瓷欣赏(第14期)
清 雍正 景德镇窑豆青釉双耳瓶
年代:清 雍正
青釉是我国最古老的颜色釉,至南宋龙泉窑达到了高度的水平,但此后曾一度衰落,直到清代雍正时才成熟掌握了青釉的烧制技术。雍正时的青釉器胎土洁白细腻,托色性能特佳,青釉发色稳定,透明莹润,其中以豆青(雍正时豆青也称东青)为主色调,青绿温润,如玉类冰,达到了历史上青瓷烧造的最高水平。
景德镇窑粉彩莲花杯
年代:清
尺寸:最高6.2口厘米,纵11.9厘米,口横19.7厘米
光绪三十四年安徽太湖秋操纪念
光绪时期的粉彩瓷器烧造量大,传世品数量也大,器型丰富,但这件莲花杯是一种比较特殊器型。它是一种吸杯,花梗内空直通底部以作吸水之用。关于“吸杯”的记载自中晚唐时期开始出现,相传为夏天三伏之际,取大莲叶置砚格上,盛酒后以簪刺叶与叶柄相通,从叶柄吸酒,使“酒味杂莲气,香冷胜于水”,名为碧筒杯。后世吸杯多以仿制荷叶形状,金、玉、瓷质不一而足。
这件粉彩莲花杯花蕊作底,花瓣为器身,花梗作柄。粉色釉彩饰花瓣,黄绿色饰花梗,工艺精湛。荷梗背面墨款“光绪三十四年安徽太湖附近秋操纪念杯”,故坊间亦称为“秋操杯”。秋操是指1908年清政府所设新式陆军在安徽举行的演习。
清雍正景德镇窑青釉云龙纹缸
年代:清 雍正
重量:41890g
尺寸:高45.5cm 口径40.6cm 足径32cm
此缸呈钵式。外壁纹饰系以“减地”技法雕刻而成,翔龙四条,升腾起伏,穿梭于云海之中,下方有海水一周,刻工犀利流畅,具有浅浮雕的装饰效果,纹样生动而气势恢宏,极具艺术感染力。通体施青釉,釉面匀净滋润。
雍正朝烧制青釉瓷器,已熟练掌握釉料中铁的含量及对还原气氛的控制,使青釉釉色得到保证,将我国青釉瓷器的发展推向新的高峰。此器青釉色泽稳定,形制硕大规整,足见当时器物成型及烧制水平之高。清晰的云龙纹样耗工费时,此器纹饰刻画细腻,是御窑厂不惜工本进行制造的杰作。
清乾隆景德镇窑蓝釉金银彩桃果纹瓶
年代:清 乾隆
重量:2820g
尺寸:通高23.35cm 口径9.35cm 足径15cm
这是一件乾隆时期的标准官窑器,盖面圆弧形,顶圆钮,子口。两侧附变形夔耳。瓶身下有一银座,系同时代所制。器身描绘密布的金银纹饰,腹部以八组三桃连续纹为主。器里、盖里和圈足内均施松石绿釉。双耳为矾红描金。瓶底和银座分别有“大清乾隆年制”三直行篆书款和“大清乾隆癸卯年制”四直行楷书款。
清乾隆景德镇窑冬青釉暗花描金茶叶末座盖碗
年代:清 乾隆(公元1736—1795年)
尺寸:连盖高10.9cm 口径12.6cm 座底径9.3cm
此盖碗大部分施冬青釉,盖钮施红彩,盖顶饰红彩花瓣纹,盖及碗外壁浅浮雕花叶纹。盖上围绕八处镂孔,碗身向下收敛,中部环绕八处环形凸起,盖钮与盖交接处、镂孔周围及环形凸起皆施金粉。瓷盒置于一茶叶末釉座上,底座六足内卷,饰以描金云龙戏珠纹。整器色彩对比鲜明,造型端庄,雍容华贵。
冬青釉指色泽稍淡、青中略泛绿或蓝的釉色。描金是以金粉或金水描绘瓷器纹饰的装饰方法,使之金碧辉煌、富丽华贵,为富贵人家所喜爱。瓷器烧成后可用玛瑙棒或石砂摩擦,以增加器表光泽度。底座以茶叶末釉模仿铜器外观,也是当时风尚之一。
清雍正珐琅彩墨竹图碗
年代:清 雍正
尺寸:高7.58cm 口径16.1cm 足径4cm
此碗口部微外撇,圆唇,深腹,腹体下端略小,平底,圈足,胎体极薄却有敦实丰满之感。碗外壁用珐琅彩配成的黑色彩料绘出一幅竹石山石图,画面上修竹数竿,疏落有致,伴以拳拳巨石,笔力坚挺遒劲,画上角行书题句:“色连鸡树近,影落凤池深。”题句引首和句后分别有“凤彩”“彬然”“君子”等印,均为篆书朱文,与竹石图朱墨相映,简洁而清雅。碗底部是珐琅彩蓝料双方框“雍正年制”宋体字款。
这件碗不仅造型优美,而且胎质细腻,洁白如雪,釉色晶莹如玉,加上珐琅彩墨彩的浓淡变化色调,把珐琅彩瓷高雅脱俗的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清雍正景德镇窑粉彩蝠桃纹瓶
年代:清 雍正(公元1723—1735年)
尺寸:高39.5cm 口径10cm 足径12.3cm
此瓶足脊修胎浑圆光滑,俗称“泥鳅背”,瓶身形似橄榄,故有橄榄瓶之称。器身以粉彩绘寿桃八枚与蝙蝠两只,寓意福寿无边,绘制精湛,色彩柔丽娇艳,是传世粉彩器物中的佼佼者。器底有青花双圈“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书款。传世蝠桃纹橄榄瓶,尚见青花品种,本馆亦有收藏。
粉彩是在清代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釉上彩新品种。始于康熙晚期,完美而盛行于雍正时期。粉彩出现后便取代了五彩的地位,成为清代釉上彩的主流。粉彩瓷器以雍正、乾隆两朝制品最为精美,乾隆粉彩主要以造型变化多姿、色彩艳丽富贵、装饰新颖令人叹为观止,雍正粉彩则以胎洁釉润、造型秀丽、色彩柔丽、图案典雅而更胜一筹。
此件珍品系张永珍女士于拍卖会高价竞得,捐赠给上海博物馆,拍卖之前,此瓶被前任拥有者当作灯座使用,长达四十年之久。万幸的是没有损坏,为世间保存了一件绝无仅有的珍品。
清康熙景德镇窑豇豆红釉菊瓣瓶
年代:清 康熙
尺寸:高20.8cm 口径5.2cm 足径4.4cm
此器为康熙豇豆红的标准式样之一,撇口,细长颈,长腹,近底部呈菊瓣状,足露胎,底内白釉,有青花六字“大清康熙年制”楷书款。釉面呈现淡雅的桃红色,还能在其上看到散缀的深红色斑点和苹果绿色苔点,精美异常。釉面薄而细腻,造型优美,制作精细。
豇豆红是康熙朝仿宣德铜红釉的著名产品,器无大件,多为小型的文房用具,均为官窑作品。
清康熙景德镇窑五彩刘备招亲图瓶
年代:清 康熙(公元1662—1722年)
重量:3120g
尺寸:高44.8cm 口径11.5cm 足径11.65cm
清代五彩的成就,以康熙时期为最,这一件五彩人物故事图瓷瓶,便是康熙民窑的代表作。瓷瓶主题纹饰绘三国故事刘备招亲,口沿和肩部用繁丽的锦地杂花、开光博古衬托出人物画的布局疏朗,瓶颈上面的婴戏图,则是主题画面一个贴切的呼应。此瓶因形似槌衣之棒,又名“棒槌瓶”。
画面表现的就是孙夫人与刘备共结秦晋之好,引入洞房的一刻。一对新人含情脉脉,乐队箫、笙、鼓、钹齐鸣,一派喜庆。四侍婢佩剑随后,妥帖地点出了“刘备招亲”的主题。
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果树纹双管瓶
年代:清 康熙
重量:3120g
尺寸:高44.8cm 口径11.5cm 足径11.65cm
荷兰倪汉克捐赠。
这是一件造型独特的外销瓷,双口联体,器腹隔断不通,可同时盛放两种液体,其出现可能与十六世纪一种意大利的油醋罐有关系。这件器物是典型的订烧作品。明末清初,外销瓷贸易兴盛,出现了很多来样加工的器物,尤以餐饮器为多,这件器物可能就是为荷兰市场特别烧制的。
- The End -
走进大咖云集的收藏圈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