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碎片化信息?什么叫碎片化阅读?

这一文章是从“看书-增长见识”的基础上衍生而出的。

在我看来,知识越多,见识就越广阔。

所以看书会增长见识。

但其他能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能增长见识。

碎片化阅读就是一种获取“知识”的途径。

所以要特地的讲一讲。

首先要了解的是,什么叫“碎片化信息”和“碎片化阅读”?

碎片化信息,指的是“零碎的信息”。

比如…

你中午在某APP上看到了一篇短文,你觉得上面说的很对。

你下午在另一个APP上又看到了一篇文章,你觉得说的也很对。

你晚上在另另一个APP上又双看到了一篇文章,你觉得说的也很对。

这就是“碎片化信息”,因为它的内容分散、不连贯。

你看到了三篇文章,你都觉得很对。

但这三篇文章之间没有什么关系。

可能一篇是饮食习惯,可能一篇是读书笔记,可能一篇是杂谈。

这就是“信息碎片”,它讲的所有信息都是破碎的。

而它对应的,则是“完整信息”——比如一本历史书,书上就是讲的“整个历史”。

阅读“碎片化信息”的过程,就是“碎片化阅读”。

中午突发奇想,掏出手机打开APP,看了几篇文章。

晚上突发奇想,掏出手机打开APP,又看了几篇文章。

这就是“碎片化阅读”。

它对应的,是“系统化阅读”——你拿出几个小时的时间,专门的读一本书。

碎片化信息的最大特点——信息之间零散、零碎,基本不会有什么实际用处。

它存在几个误区。

误区——认为“信息零碎”也是有好处的,它可以让人更广泛的认识世界。

这是错误的。

可以更广泛的认识世界不假,但“有好处”不真。

你今天从文章上知道了“这个飞机叫AAAA”。

你广泛的认识世界了,知道这是飞机AAAA。

但你不知道“这个飞机叫AAAA”,也不影响什么。

你收获了“无用知识”。

误区——认为“浏览信息”等于“我在学习”。

看到了“这个飞机叫AAAA”的信息,误认为“我学到了!我知道飞机叫AAAA了!”。

你是知道这个飞机叫AAAA了,但是…

其他的飞机呢?

其他飞机和AAAA之间的区别呢?

这些你都不知道,你只知道这个叫AAAA,这就代表你“你学到了”吗?

误区——把“收集信息”当成“积累知识”。

你今天看到了一篇讲生活小技巧的文,你觉得很好,收藏了。

你明天看到一个讲看书的文,你觉得很好,你收藏了。

你后天看到一个讲提升的文,你觉得很好,你收藏了。

但是,收藏了这些东西,不代表“你掌握了”这些东西。

偏偏有人喜欢这样。

误区——认为“知道信息”等于“掌握知识”。

你知道了这个叫“AAAA”的是飞机。

那么你就知道什么是“飞机”了吗?

不,只是上面说AAAA是飞机,你认为它说的对。

但什么叫飞机呢?

有机翼、有驾驶座、有各种特征的“东西”,才叫飞机。

你知道这个,才叫“掌握知识”。

你只知道AAAA是飞机,那你只是掌握了“空壳子”。

这四个误区,会形成一种思维模式。

碎片信息有用,所以我要学!

我看到了信息,我知道了,所以我学会了,我懂了!

这些内容很精品,我要收藏以后再看!

我知道了这些,我掌握了!

为了多“学习”,我要经常看这些APP,上面讲的太好了!感觉自己又懂了很多!

这样一来,人就形成了“碎片化阅读”的习惯。

阅读什么呢?

阅读知乎的高赞回答。

阅读头条的大事件。

阅读百度的热点。

阅读微信上的“干货”。

真的有用吗?有用。

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有用。

但你要是问我“有多少用”的话…

咳,我还真答不上来。

大概是有点用的吧…

误认为自己是真的在学习、在进步,然后沉浸在“阅读碎片”的“自我感动”中。

这就是“碎片化阅读”带来的一大坏处。

但这在心理上,却是很容易接受的。

因为自己真的觉得“自己每天都在进步”了。

自己也真的因为“自己太勤奋好学”而感动了。

自己也就更加的沉浸在这种“虚假学习”中。

我并不是说“碎片化的信息”毫无益处。

它是有用的,但得放到合适的人身上才行。

一个业余研究历史很多年的人,他有很多事没想明白。

他去网上搜索了下相关的内容,他看到了那些“碎片信息”。

他突然就明白了!

“原来这件事还能从这个角度分析啊!”

为什么?

因为他有很多年的“历史”积累,他有着足够的认识。

他本身有着“历史知识”的体系,他可以自然的把“碎片化信息”吸收进来,纳入其中。

如果换成一个普通人,他看完的反应大概只是“哦~是这样啊~我又懂了一些!”

碎片化信息,是可以利用的。

我认为只有两种人才能做到这种地步。

自身持有的知识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系统”,他可以随意吸收新的信息碎片,然后理解了这些“信息”,真正的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这种人不是研究历史的人,但他知道“如何学习、认识历史”。

自身持有的知识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他可以随意吸收新的信息碎片,然后把新的信息结合他的知识,形成更完善的“知识”——这种人是研究历史的人,他知道这段“信息”跟历史之间的关系。

碎片化阅读,也不是“毫无用处”。

有用的碎片化阅读,有两种。

阅读真正有用的“知识”。

比如,你是一个把“看头条、看知乎、看微信公众号”当成“学习进步”的人。

那么你看到了我这篇文章,你就确实得到了收获,你确实的意识到了“这种进步是虚假的进步”。

但是,如果你不是这种人,那么你看到我这篇文章之后,你的收获相对有限,收获的用处不是那么大,但也有一些好处——因为我讲的是真话。

利用零碎时间阅读书籍。

碎片化阅读嘛,就是利用零碎时间进行阅读。

这种阅读,不求“短时间记住内容”,只求“我略作一看,知道个大概”。

时间本来就有限,所以不必“强行记住、强行记忆”。

先知道大概内容,等以后时间长了,再慢慢阅读。

而且这种“阅读”像是无心插柳。

你每天略作一看,记忆里已经有一些印象了。

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触类旁通”,或者“灵光一闪”,然后你就“理解”书中的一些内容了。

还是需要有足够的“底蕴”,才能容纳“碎片信息”和“碎片阅读”。

当今互联网信息的极速传播、客户端的人手一部,已然形成了“碎片信息与阅读”的大势。

但很多人深陷其中,每天读一点零碎信息,知道一点零碎内容,就沾沾自喜,沉浸在虚假的“自我感动”之中。

所以我写文章,才会尽量把许多信息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小的体系。

提到看书,就提到看书的好处,就提到“见识”。

提到见识,就提到“见识的用处”,就提到“碎片化信息能否长见识”。

这就是小小的体系。

尽管这种体系很小,很不完善。

却好过“没有体系”,好过“完全碎片的信息”。

正因为碎片化信息、碎片化阅读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