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祭祀祈福的礼仪,到传统情人节,元宵节为什么“变味”了?

元宵节,为什么叫“元宵节”,为什么是中国情人节?

◆ ◆ ◆

内容来源 | 传统节日
图片来源 | 网络(侵删)

◆ ◆ ◆

不知不觉正月已经过去了一半,虽然老话说不出正月都是年,但我们现代人哪有那么好福气,大多数人过了正月初七就进入了正常工作,像我这样贪玩儿的人,厚着脸皮拖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也不好意思再玩下去了。

01

元宵节

元宵节为什么叫元宵节?

在我们的传统中,把一称为元,一元复始嘛,所以正月也叫元月,古人又把夜称为宵,所以,正月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就叫元宵。

在古代,元宵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节日,甚至一度超越春节,在这一天,人们阖家团圆、相亲约会、彻夜狂欢,大街小巷挂满了花灯,极致浪漫,花灯下又有灯谜,在浪漫中,又有几分雅趣。

元宵节还有许多别名,如元夕、灯节、上元节等。

02

上元节

元宵节被称为上元节,跟道教有关。

道教中,有“三元”之说,道家三官为天官、地官、水官,分别尊为上元、中元、下元。

地官中元,主要职责是为人类赦罪,生辰是七月十五,是中元节,俗称鬼节;水官下元,主要负责为人解厄,生辰是十月十五,古代为下元节,人们在这天祭祀祖先,现代人已经不过这个节了。

天官上元,为人赐福,生辰是正月十五,故而把这天称为上元节,既是天官生辰,赐福之日,人们当然要在这个日子祭祀天官,祈求天官赐福了。

03

上元节的来历

一个节日的形成,肯定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正月十五,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本来就是特殊的日子,最初啊,人们在这天也就是点点灯,象征性地祈个福,直到西汉,武帝在正月上辛日之夜祭祀太一神,所谓上辛日,就是每月农历的第一个辛日,正月上辛日自然就是一年的第一个辛日了。太一神呢,是汉代国家祭祀的至高天神。

汉武帝老先生搞的这一出,被后世认为是正月十五祭祀天官的起源。

04

灯节

虽说从西汉开始,就有了元宵节的起源,受到了国家的重视,但真正从庙堂走向江湖,还得是随着佛教传入中国。

很简单嘛,我佛既然要东传,就不能让你牛鼻子老道独占“正月十五”这么重要的日子,对不对?

根据佛家的说法,咱们中国的正月十五,恰巧是释迦摩尼神变之日,所以在这一天,不管你老道开不开心,我们都要举行燃灯法会。

至早在东汉明帝时期,国家就命令规定了正月十五日要燃灯礼佛,你这老皇帝都下令要作为国家节日推广了,下面的官民还不得照办嘛,于是乎,正月十五燃灯之事,蔚然成风,到唐朝,先有玄奘西行,后有鉴真东渡,释教大兴,因此正月十五张灯,更成了被写进法律的民俗。(听起来有点奇怪)

05

开启狂欢

你佛、道怎么争,是你们的事,跟我老百姓有个鬼关系了?既然是法定节日,那我等小民只顾狂欢,官你什么神啊仙啊,什么佛啊道啊,官你三七二十一,一通狂拜,是不是真能赐福倒是其次,主要就是为了热闹。

再不狂欢,百姓就老了。

在唐朝,文化包容,思想开放,上元节(元宵节)的狂欢,正式被开启了。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良辰美景、美女帅哥、唱歌跳舞。前年大火的《长安十二时辰》,那个硕大的花灯狂欢,人们口中互相祝福“上元安康”,不就是一个缩影吗?宵禁什么的都放开了,元宵元宵,本就是晚上的节日,你要宵禁了,还节个鬼啊。据记载,唐朝时期正月十五前后三天,解除宵禁,燃放花灯,约会猜谜,狂欢达旦。

到宋朝,人们的狂欢比之唐朝,有过之而无不及,首先,延长狂欢时间,从3天增加至5天,其次,全国人民不分高低贵贱、不分男女老少,都可以走出家门、走上街头,参与这场狂欢。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李清照·《永遇乐》

年迈的李清照老师,回忆起当日元宵的狂欢,如是写道。

06

正儿八经的情人节

南宋往前对女性的束缚不像后世那么没有人性,那既然在这天不分男女老少,都有自由,年轻人的荷尔蒙一碰撞,会发生多少动人的爱情故事啊,风流潇洒的美少年,捻金雪柳的小姑娘,白日盛装出游,夜里猜谜饮酒,于是乎,真正的、传统的、本土的情人节,就诞生了。

青年儿女们往往借着这个机会,打破世俗,大胆与心爱之人约会、表白、互赠信物,欧阳修老师,一个浪漫至死的年轻人,写下了千古情诗: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生查子·元夕》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这么幸运,能在这天找到心爱之人,约个会打个啵,欧阳修是幸运的,辛弃疾先生一开始就比较悲剧,大街上人潮涌动,要想寻觅佳人谈何容易,所以他只能:

众里寻他千百度。——《青玉案·元夕》

但也许正是他这种寻找真爱的执着,感动了天官,所以真的天官赐福,让他: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元夕》

你以为欧阳修是个迂腐的老学究吗,你以为辛弃疾只知道上阵杀敌,妥妥的直男吗,对不起,年轻的时候,咱浪漫着呢!

07

灯谜总动员

古装电视剧中,青年才子往往因为猜灯谜,获得了角色小姐姐的青睐,自古才子配佳人,才是美好,武大郎配潘金莲,就是悲剧。

灯谜这项娱乐活动,早在春秋时期就诞生了,最初啊,猜谜称作“射”,可不是什么“打它,它不走;叫它,它不走;一拖就走”这种小儿科,灯谜难度非常高,有“灯虎”的美誉,而猜灯谜就叫“射虎”,可见其难。猜中的人智商起码高达250吧!

高智商的人,往往更容易得到理想伴侣,真正的才子佳人,古人诚不我欺!

灯谜为什么会成为元宵节的特定节目,原因也很简单嘛,你都满世界挂灯了,顺手猜个谜,又不叫什么事儿!

总之呢,灯谜为全民狂欢的元宵节,增添了许多雅趣,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实在难得!

好啦,元宵节的故事就到这里,祝大家节日快乐!

————  / END /  ————

推荐阅读


(0)

相关推荐

  • 闹元宵 | 猜灯谜,赢好礼

    元 宵 节 The Lantern Festival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户户团聚在一起,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欢欢喜喜闹元宵. 元宵节是怎么来的? 元宵节为什么要吃元宵.挂灯笼.放鞭炮? ...

  • 谈天说地之三十八:元宵节话习俗

    元宵节印象 元宵节话习俗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在年味由浓转淡的时候又掀起了最后的高潮,正如一出大戏的尾声. 元宵佳节与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特有的三大传统节日. 中国人过春节,到正月 ...

  • 【我们的节日·元宵节】元宵节习俗你了解吗?

    正月十五 Lantern Festival 宜 搬家 结婚 动土 赴任 求嗣 元宵节 元宵 喜乐 传统 民 俗 忌 装修 开业 开工 上梁 安葬 阖 家 欢 喜 庆 元 宵 元宵节活动 ·赏花灯 ·猜 ...

  • 元宵节习俗来历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 ...

  • 年俗——正月十五闹花灯

    元宵节印象 农历正月十五,民间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农历元月,古人称夜为"宵",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故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 ...

  • 【三江文学】诗人欧阳婷:纪念中国传统情人节

    [三江文学] 2017<迎春.家.希望>征文 选登第一百四十八期 [原创作品]总第一百七十八期 主编:狂哥 投稿邮箱:top_001@163.com 投稿微信:185 5026  0199 ...

  •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情人节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情人节

  • 你知道吗?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情人节

    2021-02-26 07:26:41来源:央视快看微博 元宵节,这个在中国传承了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还有一个有趣的"古今身份"--元宵节也被认为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q ...

  • 2月14日是什么情人节,传统情人节(Valentine's Day)

    情人节是现代青年男女必过的一个节日,大家都知道过年的时候是非常热闹的,但是现代人似乎更看重情人节,甚至有的地方情人节的活动力度比过年还要大,由此可见情人节的魅力.虽然一直在过情人节,但是2月14日是什 ...

  • 去祭祀里面,寻找最传统的日本

    锦衣华服,隆重的典礼,风雅的礼仪,浩荡的队伍,这些元素加在一起,成就了让异国客沉迷的京都传统祭祀.不同于东京的传统和现代的强烈碰撞,京都的祭祀更能衬托出千年古都的古典气质,二者相辅相成,无论是传承千百 ...

  • 中华传统礼仪用语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 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 ...

  • 中国传统祭祀文化:祖先就要供奉起来,供案成了寄托“工具”

    祭祀活动 家具作为房屋中日常起居必不可少的用品,起源很早,传说神农氏发明了席.床.茵褥,大禹制屏风,周公做帘,从古人由席地变为垂足的起居方式演变来看,与之相适应的传统家具经历了从低型到高型的转变.供案 ...

  • 网上祭祀对峙传统祭祀

    网上祭祀是一种与传统祭祀有很大差别的全新祭祀方式,它借助网络将现实中的公墓"搬"到电脑上,方便人们祭祀已逝的亲友.网上祭祀也有许多传统祭祀无法比拟的优点,网上祭祀没有传统祭祀在空间 ...

  • 传统做人的70个基本礼仪

    传统做人的70个基本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