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的工作开始了。第一项任务是修理火炮。...

紧张的工作开始了。第一项任务是修理火炮。朱瑞手里虽然有几百门炮,除了少数从泥土中挖出的比较完整,其余都是拾破烂和剿匪得来的,不是缺这就是少那。大到炮架,小到表尺、瞄准镜和螺丝钉,少一样也不行。还有一些炮是从几门残缺的炮上拆零件拼装起来的,器材老旧,偏差极大,经过射击和长途行军,经常发生故障。要想把这些破旧家伙变成能作战的大炮,可是要费不少功夫。建设炮兵必须同时建设火炮工厂,这是两项密不可分的工作。
炮校转移到北满后,朱瑞就已经着手筹建修理厂了。1946年6月间,他们从宁安运来几部机器,在牡丹江设立了一个工场。请了两个技术工人加一个学徒,开始修炮。这只是一个小小的作坊,工人师傅干了一个多月,修好一门山炮、两门榴弹炮,初见成效。大家有了信心,便到处搜寻机器设备,正式建起了一个修械所。修械所有3台车床、1台刨床、4个台钳和1座烘炉,有了车、钳、锻3个工种,有了14名技工和4个学徒。靠这些条件,他们能够每个月修复6门重炮,成绩越来越好,大家积极性更大了。三下江南战役开始,炮兵参战使修复任务急剧增多,制造零件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此时有了部队,人手多了,炮兵司令部就派大部分部队进山,到处寻找废弃的炮和零件。这次比以往搜索的面积广泛得多,所以收获也多。找回大批零件后,司令部决定将修械所扩建为修炮厂。1946年底厂子建成,一位修炮专家王厂同志任厂长,大量购置机械,招收工人。把修炮厂办成一个拥有600工人、学徒,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厂子。但是形势发展比生产更快。进入1947年,我军仗越打越大,对炮的需求越来越多。一个修炮厂又不够用了,这年9月成立了炮工处,下属4个工厂:一是修炮厂,专门负责修炮;二是机械厂,负责修理机器制造工具和火炮零件;三是复装厂,专门复装炮弹;四是皮革厂,为拉炮的牲口制造挽具和鞍子。
从拣破烂到修理装配大炮,在短短时间内能达到如此成绩,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能体验到其中的艰苦和困难。朱瑞当年给中央的报告,很少谈及这方面的情况。后来炮兵司令部作总结时,才反映了一些实际情况。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机器材料方面的困难:由于我们不是政府机关,也不是军事机关而是作战部队,并没有由我们管辖的地区。故各地散有的各种机器和炮工材料虽多,可是我们没有权力随便搜集或取用。另一方面来讲,各军区和各级政府对于炮的零件和炮工材料都不认识,因此他们也无法给我们搜集和保管,以至把很贵的炮工材料或是破坏、或是卖给一般工厂当作一般废铁之用,使得我们炮工方面受到了很大的困难。还有个别单位把完好的炮弹壳化做洗脸盆或割成铜板出卖,作为本单位的生产。也有把燃烧弹中的黄磷挖出做火柴生产,还有把炮弹内的炸药挖出来做开矿的炸药,或做染布的染料。也有老百姓把完好的24公分口径的大加农炮炸烂以后当作烂铁出卖。可以说,整个东北,不论政府机关、公私工厂或老百姓,大部分是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破坏炮及炮零件和炮弹与炮工材料,这种事实是不少的。真正只有少数的军政机关,对于炮兵有相当认识的,才对炮工材料加以爱护和保管或通知我们去搜集。至于好的机器则早为各军区和各级政府取去,我们能取用者,不过是废墟中遗留下来的残缺不全、精度不良或已被火烧过的破烂机器,非经过大力修理是不堪使用的。这就是我们在建设炮工中受到不应有的困难。
二、技术方面的困难:我们的工厂大部分是由工人组织起来的,对炮工技术方面没有一位是专家。就是有几位技术干部,也只能在组织管理行政方面起作用,对炮工技术方面也是外行。因此我们这个炮工的起家都是摸索得来的,所以在技术干部和技术上是遇到了很大的困难。由于火炮全部是钢做成的,当炮越来越多而炮的零件越来越少,必须要有化钢炉化钢制造零件,要有大压力机压零件,要有各种磨床磨零件。我们自始至终未能搞到化钢炉、压力机和磨床,我们也没有搞到刻度机,故直到现在还不能造各种炮的表尺。至于炮上的瞄准镜更无一点设备,故我们的炮兵大部分还是缺少瞄准镜,这是一个急待解决的严重问题。
三、干部方面的困难:在东北大部分的优秀干部,都分散到地方上或在部队里工作。在后方机关中的干部,任何部门都是很少。因此我们炮工处也不能例外,由此干部的困难也就不必多说了。四、工人工资方面的困难:由于我们管理粮食没有经验,霉烂的粮食很多。更由于好的粮食要送到前方供给战斗部队用,在后方的任何机关就只能发给较次的粮食。而各工厂的工人应发给的粮食也不能例外,不能为他们特别发给好粮食。因此工人不仅得不到足够供
供给生活的工资,而且应发给的粮食也不是好的,这样更使工人生活艰苦,致使负担大的工人每月需要出卖他自己原有的东西,来维持他一家的生活,这样对于领导工人的困难可想而知了。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