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飞:只剩下学术的生活是危险的 2024-06-10 21:57:17 作者:汪亮来源:豆瓣吴飞小组版权归属原作者北京大学哲学系吴飞老师论做学问吴飞老师和与哲学系的同学们交流做学问。这里摘录一部分内容,和大家分享。这次座谈是我这么多年听得最震撼的讲座之一。【1】做学问的三个必要条件:1.要能过一个正常的生活。(汪注:就是说学术生活和其他的日常生活什么的有一个均衡搭配,因为一些人单调到只剩下学术生活了,这种人很危险,心中会日益干瘪,精神得不到生活的滋养。最后还是会影响到学术生活,不可持续。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不能正常生活,虽然学术很强。但是状态很不稳定,会周期性出问题,可惜啊。所以难怪吴老师要把这个作为第一条)2. 一定要有能深入交流的朋友。(汪注:就是那种能真正切磋起来的朋友,而不是指一般性的学术交流的朋友,也就是同道之人,这点我想吴飞老师是深有感受的,吴飞老师和李猛、周飞舟等都是社会学系出身,这些年一直都保持很密切的深入交流。古人云,人生得一自己足矣,对于搞学术的不也一样吗?我认识一位我们科学思想史界的师兄,他很努力,翻译了很多好的书,但是他有一次伤感对我说,翻译了那么多,都没有人回应,除了自己的同门师弟们,没有书评,悄无声息的。学术是一个公共事业,没有切磋砥砺很难以建立一个学术王国!)3.一定要有自己的问题。问题不身是没有学科界限的。他谈到九十年代他们那个读书会,大家一起读福柯,有来自各个院系的,文史哲社会学等。但是现在似乎这样的高水平的读书会(又有比较广泛的院系来源)少了些。吴飞老师特别强调不能变成一个专业写论文的机器。他接着说怎么才有问题呢? 首先自己心中要有困惑!那种问题是你和世界在对话中产生的问题,不仅仅是书中提出的问题,是你在和世界相遇之中,那种灵魂和世界相碰撞的火花。一个优秀学者,从30、40、50,会发生一系列的转型,这个转型是痛苦的,也是必要的。他举例说自己在做自杀研究的时候,已经知道自己后面要研究是什么了。此外,他目前对于自己未来十年要研究什么也是很清楚的。至于十年之后要研究的对象,十年之后再说。【2】读博士一方面应该是学者的培训,另外还是教师的培训。在美国,对于助教的陪训很多,上课还有录像存档。【3】有本科生问自己不知道自己以后是否要去做学术,那么本科阶段该怎么学习。吴老师回答:虽然本科生中大部分以后不会去做学术,但是一定要学习得像要以后做学术的样子。 【4】学会读书。第一是要扩张知识面,不用有特别的目的。第二是要能深入读一本书,要把要点抓住,如果抓不住的话,就用最笨的方法,就是高中语文课学习的归纳段落大意的。第三是:要围绕一个问题来研究。【5】提高外语的能力最好的方法是翻译一本书,而不是翻译一篇文章,一篇文章太短了。语言主要是靠用的,英语一定不能放松。【6】怎么才能保持激情呢?做学术也是需要激情的。这种激情和工作、职业无关,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能理解生活的细节,能把握其意义。此外,还需要学会用读到的东西来指导生活,但又不是书生式的指导生活。对于周围浑浑噩噩的生活,要能和其保持一定的距离,又需要明白其原因。既不同意都又能接受。【7】中哲和西哲要同时并行研究。并重,保持各自的独立的传统。(汪注:就像说中、西医和中西医三条路要同时推进一样的。)【8】西方有很多细节我们是不了解的。关于这点他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他说在哈佛上艺术史的课程,因为那边有很多实物。因此很多细节能听进去,虽然艺术史这样课程在国内也能学习,但是在国外还是很不不一样的。此外,谈到修课,他说他在哈佛的时候,很多时候瞒着老师去上一些课程,因为如果不瞒着的话,老师一定会认为他是不务正业。他说中国学生特别聪明,一般一门课,中国学生刚开始很吃力,在后面,但是因为努力,所以中国学生一般从课程中段就开始赶超,到最后很优秀。他说老师布置每周的阅读量,因为中国学生总觉得自己读不完,所以很早就开始读,而美国学生认为问题不大,所以到了上课之前一两天才开始看(这个和国内很像啊),所以渐渐中国学生就超过了美国学生。另外一个例子是:吴飞老师讲到自己去美国乡下的经历。吴老师的一个什么同学不知道怎么搞到美国乡下的一块地,因此暑假邀请吴飞老师下去玩。那次经历对他很震撼,原来美国还有很生活方式是我们很少接触的。我们对美国的理解太平面化了。【9】对于西方我们有太多的细节不了解,对于中国古代我们有更多不了解的。此外,理解西方一定要借助西方的成果,我们对于西方有太多似是而非的理解了。【10】做学问要学会排除浅层次的干扰,其实哲学家关心的问题差不多。【11】西方很多东西有很深的古代根源。 【12】对于西方的一些结果我们很多能接受,但是如果追根溯源,则发现提前我们不能接受。我们研究古代和挖掘古代不是为了复古,而是对目前有一个更好的解释。使之和目前发生作用,而使得我们现在的历史能向更加有序的方向发展。 最近微信改版打乱发布时间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将“海派评论”设为星标🌟保持联系,一起前行 海派评论 海派无派,不预设立场,让阅读回归常识。2篇原创内容公众号 赞 (0) 相关推荐 陈寅恪在清华国学研究院 1925年9月,清华国学研究院开学.它结合中国旧时书院与西方高校的导师制,以贯通中西的思维教导学生,旨在培养"以著述为毕生事业"的国学专门人才. 根据"通知中国学术文化之 ... 海派绘画 | 牛年画牛 工作努力老黄牛, 生活快乐花花牛, 身体强壮赛公牛, 牛年牛市赚金牛, 二零二一, 你真牛! 沈新,吴兴人,研读于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张淳教授研究生工作室,同时拜师于海派大家钱行健老师门下,学习花鸟画 ... 他是“海派三菊”之一,他画的菊花迷醉了秋天!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自古以来,菊花都 ... 王景琳:学者教授群里的“性情中人” —— 纪念吴小如先生 <学者吴小如>一书出版于2012年.遗憾的是,到现在我也还没能一睹为快.仅仅是从网上书介以及目录上得知,此书是由吴先生当年的学生陈熙中.齐裕焜两位教授联合发起的,书中收录了众多弟子门生为庆 ... 吴石仙中国近代海派画家 吴石仙中国近代海派画家 声音|北大吴飞教授:只剩下学术的生活是危险的 作者:汪亮 来源:豆瓣吴飞小组 版权归属原作者 北京大学哲学系吴飞老师论做学问 吴飞老师和与哲学系的同学们交流做学问. 这里摘录一部分内容,和大家分享.这次座谈是我这么多年听得最震撼的讲座之一. [1 ... 北大教授:只剩下学术的生活是危险的 本文系吴飞老师多年前的一次讲座,在今日仍然具有启发意义.本文由北京大学博士生汪亮整理. 今年春季学期,北京大学哲学系学生会邀请吴飞老师和大家交流做学问.这里摘录一部分内容,和大家分享.这次座谈是我这么 ... 北大教授:当生活只剩下学术时,是很危险的! 北京大学哲学系学生会邀请吴飞老师和大家交流做学问.这里摘录一部分内容,和大家分享.这次座谈是我这么多年听得最震撼的讲座之一. [1]做学问的三个必要条件: 要能过一个正常的生活. (汪注:就是说学术生 ... 同学的友谊只剩下形式,生活圈子不搭边,拿什么聊?全靠怀旧吗? 同学只是过去一段时光在一起读过书,后来都各自分散,哪有那么多的共同话题?加上人进入社会以后都或多或少有些变化,处境各有不同,三观差距越来越远,共同语言越来越少,隔膜越来越多. 开始入群的时候还表达一种 ...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但却只剩下了苟且 早上,看到河两岸的桃花开的正艳,忍不住停下脚步,拿起手机"咔咔"拍下几张美照,留下这晚春的最后一抹倩影. 在这暖风吹绿杨柳岸,桃色艳艳惹人怜的美好季节,我们却只能放弃蠢蠢欲动,想一 ... 【生活感悟】:走着走着,只剩下回忆 走着走着, 冲动的脾气不见了, 淡定的心态出现了, 真心的感情变少了, 虚伪的逢迎增多了. 走着走着, 儿时的快乐不在了, 肩上的责任加重了, 心中的委屈积满了, 眼角的泪水风干了. 走着走着, 伤心 ... 40岁了,我才明白,婚后女人的生活不应只剩下柴米油盐(25~40岁女人必看) 有一种女人,要想在人群中脱颖而出,哪里需要美丽的皮囊,光是她的独到见解,便已足够. 静姐今年37岁,和所有女人一样,她也要上班.做家务.陪娃写作业......有自己的一地鸡毛. 但她更有自己的星辰大海 ... 人生走过的每一步都算,只是有些人注定只是生命中的过客,激情过后也只剩下平淡,但生活本就无趣,而沉寂在生活中的你就需要找一些乐趣来充实生活。 人生走过的每一步都算,只是有些人注定只是生命中的过客,激情过后也只剩下平淡,但生活本就无趣,而沉寂在生活中的你就需要找一些乐趣来充实生活. “6段婚外情后,我的生活只剩下钱和男人,最后却被瞬间击溃” GIF 文/幸知在线特约作者 芒来小姐 01 都说婚外恋没有好结果,我今天算是见识了: 沈某婚内出轨空姐庄某,一年给庄某花了上百万.他坚信:自己花了这么多钱,庄某肯定会嫁给他. 沈某为此离了婚,频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