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九六)
伤寒论第80条辨: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豉汤主之。
原文解释:太阳伤寒症,医生误用泻下丸药峻猛攻下,出现身热不退,轻度心烦不安,并见腹满痛便溏等中寒症的,用栀子干姜汤主治。
用到干姜,就代表里虚掉了,这个虚是寒的虚,在中焦和上焦出现寒的时候,也就是胃和肺出现寒的时候,我们会使用干姜,例如像干姜附子汤,干姜管中焦和上焦,不管下焦,下焦,炮附子在管,所以,干姜附子汤就是这样来的。
伤寒大下以后,攻下以后,攻下的药大部分都是寒凉的药,例如大黄,芒硝,这些都是寒凉的。用大下以后,身上的热还是不去,也就是表是热的,有一点微烦,其实里是寒的,所以,我们用干姜来温中,用栀子来除虚烦。
有的时候要用干姜,有的时候要用生姜,有恶心的时候加生姜,没有恶心,微烦的时候加干姜。
栀子干姜汤是治疗虚证,病后虚烦主要的处方。医生一定是看到病人有承气汤证,譬如午后潮热或大便不通的情形,才会用攻下的药;攻下了以后,把大便都清掉,病人的身热并没有完全去掉,反而造成微烦,代表里面虚掉了。
通大便的药都是寒凉的药,寒凉的药一下去,排东西以后,身热还没有去,代表里面寒很盛,本来就是寒,再用寒药下去,虚寒就更严重了。这寒一定在肠子里面,所以在病后要让他恢复加干姜就好了。
干姜这药完全是温中的,所谓的“中”就是肠胃消化系统,干姜的温就是让肠胃的热度恢复,所以肠胃的蠕动功能恢复就是靠干姜;生姜是散寒,把寒散掉,但是没有温的力量。
所以干姜的热力比生姜大很多,开这处方的时候,病人的舌苔一定是很薄白,脉一定是很微很弱的,平常摸脉不管是浮中沉,摸到跳一息四至的时候,代表是胃的脉,结果摸虽然是四至,脉形很细,很弱,弹起来没有力量,就知道胃寒很盛了。
这时候知道寒在胃上面,单纯是胃寒而己,所以加干姜在里面。当上焦与中焦有虚寒的时候,我们会用到干姜;如果是下焦虚寒。就会用到附子。
栀子干姜豉汤方:
栀子十四枚劈,干姜二两,香栀四合,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