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希望你也换位思考一下
第462篇
今早忙完早饭,像往常一样打开平台后台,看到了新一条消息,两条新留言。
消息是一直以来支持我的,低调的老叔的“竖大拇指”表扬三丫。
两条新留言,就像一根针,刺痛了一下我的神经,让我打了个激灵。
两条留言,是针对我那篇《我错了吗?》的评论。
我看后,觉得确实是说出了很多孩子的心声,复制在这里大家看看:
文章看了3遍,觉得您真是一个爱子如命的好妈妈,这一点不容置疑。但还想再说说您这胡子同学。从头到尾我觉得他的要求就一个,中午舒舒服服睡一觉,仅此而已。因为是去考试,可能很累,需要休息,这应该很正常。而您所说的没地儿吃饭,那其它孩子都是怎么吃的饭呢?又是剥虾又是开空调又是找个凉快地方车里睡点觉,这些都是您认为胡子同学需要而可能是他不需要的。胡子同学确实抱怨了,这一点不对,但我真觉得他是没憋住,以后估计就憋的住了,因为他会发现抱怨不会解决任何问题。作为可能是胡子同学的同龄人,祝您生活愉快。
作为孩子,只想说我们对父母的期待,是当我们有自己想法的时候,不管作为父母是否能够理解也都全力支持,而不是在我们不需要的地方做一些你们认为是为我们好而为我们做出的选择。
看他的网名,带着“94”这俩数字,估计是个94年的孩子。
他的评论,对我触动很大。
我把它们截屏发了朋友圈里,提醒家长们看一看。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就想起了我的妈妈。
我妈六十多岁的时候,经常来我们姊妹三个家里住几天。
在我家住的时候,要把我晒在阳台干了的衣服收好,叠好,放在厨子里分类。
还要把我家衣橱里所有的东西都倒腾出来,重新分门别类整理。
等我回家,她还没忙完,指着她已经整理好的那些对我说:看看,板正了吧?
然后,再指着满床的衣服铺盖对我说:你衣服太多了,少买点,孩子的衣服和小被子我给拿走,送给老家的孩子穿。
我看到她满头大汗的样子,有些话憋着没说,我会在心里抱怨:你凭什么就给我做主,把衣服送人?
我妈每次来,都把我家收拾的一尘不染。
我每次回家开门,先看到一堆纸盒子,一堆她觉得无用的东西,她还要指挥我把东西搬到地下室,等着收破烂的老头来卖。
我从山上拾的小鸟窝,作为工艺品挂在壁橱上,也被她当成垃圾扔了。
我家的花的摆放位置,她都全部给变动了,说这样好看。
每次我妈走后的前几天,我都不适应,经常打电话回家问:妈,我那件什么什么衣服,你给我放哪了?我家的针线盒放哪去了?
不仅我这样,我俩姐姐同样如此。
我们有没有抱怨过?
你说呢?
我们抱怨的结果,就是母女大战。
然后,我妈会愤然地指责我们:
你们这些没良心的,我带着花生油带着菜带着大饼来,没有吃你们的喝你们的,还给你们做牛做马,还没赚到个好!我每次给你们干完活回家,都腰酸腿疼好几天!
我不稀罕在这里,我下午就走!
我妈说着说着,就会泪流满面,完全是控诉,是怒怼!
我妈的意思很明显:我对你们的爱,你们不仅不报答,还埋怨,一群不知道感恩的白眼狼。
我们能怎么着?
赶紧安慰,赶紧说让你老人家来是来玩的,不想让你老人家太累了,让你多休息休息。
我妈就说:我不怕累,我替替你们我高兴。
我妈确实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但是,她的要求也很明了:你们要感激我,要多说好听的,不准反抗,不准抱怨!
我们姊妹几个在说起这些事的时候,偷偷说我妈对我们是“强迫式的爱”!
我们也会互相告诫:等咱老了可不能如此!
可是,还没老,我们就如此了?
早上胡子同学走之前,我说:今早有个90后在我那篇写你的文章里留言,说我们这些父母给予你们的,很多时候是你们不想要的,有没有道理?
他一边急匆匆地往外走,一边说:很有点儿道理。
我记得那天文章发出去以后,我第二天晚上让胡子同学看过,我说:我写了篇文章,有你的事。
他拿过来看完,没像之前那样讹诈把他当素材要礼物,而是很有些不服气地说:你们这些家长,总是想没有功劳也得有苦劳,做了无用功,还拿着苦劳来教育我们。
最后,竟然说了句:这社会是很残酷的!
我只有恨恨地说:再怎么残酷,你们也应该知道父母的不容易。
胡子同学虽然当时的反应有些激烈,但是事后,我还是明显地感觉到他的变化。
吃东西的时候,遇到可口的不再一扫光,而是留点儿,明显地看出是刻意地留那么一点儿。
写到这,我真的需要检讨一下自己了。
我现在几乎跟当初我妈一样,把自认为的爱,强加给了孩子,还希望得到孩子的肯定,最好还有回报。
那个孩子的留言还是很客观的,他提到了:
胡子同学确实抱怨了,这一点不对,但我真觉得他是没憋住,以后估计就憋的住了,因为他会发现抱怨不会解决任何问题。
我当时的心情,确实就是对他的抱怨感到郁闷。
如果当时他不抱怨,开心地跟我聊一路,我那篇文章的主旨肯定不会是这样了。
现在想来,那篇文章通篇确实充满了我作为妈妈的“抱怨”味道,是失之偏颇的。
我对孩子的热、累、困,也没有充分地同情和理解,而光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了!
真得谢谢这个小读者,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敲醒了我。
一直以来,我的读者以中年家长居多,我们的想法基本都类同,孩子们马上成年了,是时候多听听他们的意见了!
在此祝愿家长和孩子们,都在批评和自我批评中不断成长。
那篇文章的链接:我错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