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校招季,给即将进入地产新人的十条建议
一年一晃又过去了。国庆节后又将迎来地产行业的黄金招聘季。
很多朋友都私信找我咨询一些关于地产求职、工作方面的建议。因为平时较忙所以回复得较少,今天趁着假期给大家集中聊聊。
不用太担心行业的发展问题,地产行业目前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仍然将是国内最大的行业,每年销售额15万亿是一个比较稳定的数据。
“地产已是夕阳行业”并不全面,过去30年我们解决了从没房子住到有房子住的问题,未来30年我们还要解决有房子住到好房子住的问题。
这么大的市场对于每一个求职个体仍然存在诸多发展机会。
如果你正在找工作,你的选择优先级应该为:岗位-企业-薪资-区域公司-具体城市。
什么意思呢?
首先选择岗位。住宅>商业>新业务,除非是华润和新城的商业,这个顺序是一定没错的。
哪怕地产喊了多少年的转型,新业务,哪怕地产媒体喊了多少次住宅增长乏力,物业万亿风口。住宅依然是最稳妥,最赚钱,门槛最高的板块。
不要用一个应届生的视野在首次工作做一次行业选择的冒险。而住宅板块这么多岗位,投资、运营、营销、财务、成本是首选,剩余岗位为次选。
其次选择企业。地产行业和互联网行业不一样,不是越大的公司offer就越好。
单个房企管培生招人少,培养周期长,校招看重的是品牌的推广和人才升级的推动。
所以管培生的培养体系就非常重要。一个最简单的常识,校招品牌的第一梯队是万科、中海、龙湖,但是销售额前三是碧桂园,万科,恒大。
再看薪资。无疑谁家开出的薪资高就去谁家。19年各家给管培生开出的薪资可作为一个重要参照,具体如下:
再看区域公司。大的地产公司往往都有多个区域公司,不同的区域公司由于成立时间、项目数量不同,往往存在极大的差异。
虽然在同一家企业,不同区域公司给出的发展机会、薪资待遇、公司氛围往往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拿到offer后还有一个重要工作就是选择区域公司。
最后看具体城市。有土地的地方就有地产公司,个人在房企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管培生培养,更与所在城市的项目多少,城市公司的发展水平息息相关。
事实上,如果对地域有较大要求,一些地头蛇企业往往是更好的选择。
比如郑州的建业,康桥,正商,亚新,永威;云南的俊发,福州的三盛,厦门的建发,河北的隆基泰和,四川的领地,邦泰(蓝光、新希望全国布局,不能算地头蛇企业),湾区的龙光等等。
在这些地头蛇企业做3到5年,本地资源有所积累,完全可以跳槽到排名更高的标杆房企。
如果你在一家房企实习,那么恭喜你只要你认真工作、踏实肯干,给领导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那么大概率在校招投递这家企业时,领导会给予一定的关照的,拿到offer也便是一件大概率事件了。
作为校招管培生,第一家公司最好待满五年以上,这个身份是很难得的。
同时珍惜轮岗的机会,确定自己在地产中最适合的位置,发现你擅长的是有机会转岗的。
总部及区域的选择。
刚毕业如果有机会去总部,那么建议先去总部。总部是一家企业的“大脑”,是人际关系及文化的中心。
而地产的人际关系很重要,重要到可以关系你的职业发展;抓住去总部的机会,快速熟悉各大中心主要领导、熟悉整个公司的决策机制。
工作2-3年再去到区域公司,一定会受到重用。
深度了解自己面试企业及职位更多的市场信息。
校招过程中,无领导小组和群面结束后,一般就会到部门面谈环节,部门的领导不是HR,他更多关注自身的业务情况。
拿地产来举例的话,如果你面试某润商业深圳公司的岗位,你就应该去了解某润在深圳有多少商业项目,项目案名是什么,具体位置在哪里,体量多大,定位情况,有哪些品牌进驻,购物感受怎样,深圳其他开发商有哪些商业项目。
最好每个项目都亲自逛一次走一走,让自己有更直观的认知。
最近流行一句话“要做一个懂业务的HR”,其实对应届的你来说也同样适用,没有困难的面试,只有懒惰的你。
学历背景很重要。这两年国内经济不景气,求职竞争压力可谓巨大,地产行业也不例外。
从目前观察到的情况来看,今年TOP30地产校招的门槛基本都放到硕士以上门槛了,部分TOP10房企更是基本要求985或者老八校硕士了。
残酷的现实是,双非不是没有机会,即使有机会也大幅下降。
如果你本科是双非,那么建议可以选择读一个985或老八校的研究生。
跟对一个好领导。之所以有这个感悟,是因为第一份工作给我的成长是最大,而原因有一半就是因为我有一个好领导。
什么叫好领导?
我感觉就是两个特点:1.牛逼,2.会帮你成长。
牛逼这点,很好解释,就是有能力,有魅力,有才能,某些方面或者各方面就是比别人强,这样的领导值得你学习,去膜拜。
跟着优秀的人,你也会变得优秀。
另外一点就是会帮你成长。
帮你成长,可能不一定是温柔的给你指导,或者鼓励你。他更可能要给你点压力,不断的给你提更高的要求,甚至有的时候要逼你一把。
但只要方向是对的,结果是好的,你最后会发现,所有的压力和高要求,都是有意义的,甚至值得怀念。因为那段时间压力最大,收获也最大。
不要因为外界妖魔化而对行业有偏见和压力。
无论是否主动选择,这个行业的内涵和技术以及管理都是非常复杂的,值得深入持续学习,对以后有帮助。
抗住压力,一定要抗住,压力非常大。如果你感受不到太大压力,那么一定要有紧迫感,说明要么你所在的企业发展很一般,要么没有选对方向。
自我分析→整理自己的性格特质、分析自己的优缺点→初步建立三十五岁的目标(记住这个时间点,别问为什么)、四十岁的目标→目标细分(多少岁之前到达什么位置)→然后就加油干吧!
以现在地产的节奏,一旦工作起来没那么多时间给你想这想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