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学】剑胆琴心||郎木寺游记
郎木寺游记
去年春天,我与朋友去甘南玛曲县做生意。我们是中午开车从岷县出发,翻越铁尺梁,晚上在迭部县城小住了一夜。第二天清晨起床吃了早点,便早早开车直奔久闻大名的郎木寺而去。
过了益洼沟口,不久便进入四川境内。车子在崇山峻岭中穿梭奔驰,一路上遇到许多三五成群的藏族妇女,双手合十挡车要求答乘。她们也确实像四川人,皮肤蜡黄,衣着单薄,表情淡然,有一种生活很惬意,不问世事的感觉。有两位藏族妇女,站在路中间死皮赖脸地笑着挡车,我们怕出危险,只好将车停下。她们一上车便有说有笑,普通话讲得还特标准的。说话吐字清晰,思路清楚,说咱们汉族人去郎木寺是为了旅游玩开心,而她们藏族人去那里是为了拜佛朝圣。看来这两名妇女还是有一定的文化素养的。闲聊间车已行至到她们村庄。她们下车笑着召乎我们去她们家喝茶歇缓一会儿再走。我们知道那是客套话,招手拜拜之后,继续赶路。穿过一段石山之后,眼前呈现出一片广袤的草原来。
再行驶十几分钟便到了郎木寺。我原以为郎木寺是一个寺院,眼前却呈现一个干净整洁的乡镇。水泥楼房,宾馆餐厅应有尽有。朋友说,郎木寺是碌曲县的一个小镇。镇子西端有一矮小的山凹,山凹处建有许多寺庙,远远望去,金碧辉煌的,想必那便是驰名中外的“郎木寺”了。山凹处流过来一股溪水,将此街道一分为二。听说溪水北边的街道属甘肃省管辖,而南边的街道则属四川省管辖,这可能就是“郎木寺带四川”说法的由来吧?
我们吃了饭歇缓一会儿,便兴致勃勃的去了山门旁边购买了30元一张的门票。整个寺院路面全部用水泥砖镶嵌而成,十分的干净整洁,并且一直都是慢上坡。我们兴步缓缓而上,一路上碰到了许多南方人模样的游客和外国游人。他(她)们服装各异,背着背包戴着墨镜,有的拿着望远镜东张西望,说着一句也听不懂的异乡语言。在这炎热的夏季,他们来到这绿水青山,金顶白墙,天气凉爽的郎木寺游玩,也真正是一种享受!前面一座寺庙门口堆满了人群,他(她)们排队进庙磕头拜佛,出来时表情有虔诚的、也有嬉皮笑脸的,芸芸众生之相尽现眼前。我们也进去磕了头,出来随着人流慢上坡又向另一座寺庙走去。右边馒头似的小山顶上长满了参天古松,松树下边十分干净,没有其他杂草,全是绿地毯般的短草丛。要是今天天气炎热,我定会去那松树下仰躺下来,看蓝天白云,也是一种享受。可惜今天天空灰蒙蒙的,还带有一丝凉意。于是随人流爬了几个台阶,便进入到另一座大殿里。里面塑了评多佛像,个个栩栩如生,有的慈眉善目,有的面目狰狞。墙壁上的唐卡,给人以神秘而恐惧的感觉。仍然是跪地磕头拜佛之后,在里面转悠着参观了一圈,什么也看不出个名堂。出得庙门之后,上前手扶栏杆,瞭望山下清新而整洁的郎木寺镇子的整个面貌,觉得自己好像就是这雄伟的寺院上的神,在瞭望守护着山脚下街道上的芸芸众生似的。
查了一下《百度》,得知该寺始建于十四世纪初,由一活佛在此选址建寺,弘扬佛法,极大的促进了藏民族的团结与统一,垫定了“南番”在甘肃和四川两省境内的历史地位。我想,宗教信仰可以使一个恶人敬畏作恶;可以安抚一个平凡人烦燥而痛苦的心灵,使世界变得和谐,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
这样想着,不知不觉中已下得山来,看到溪水边有许多“海鸥”在水面上空飞翔。有的则在水面上嬉戏,有的站在河堤上用尖尖的小嘴轻巧的梳理着干净的羽毛。查了一下说这种鸟叫“遗鸥”,是海鸥的一种类型。这名字起得真帖切。也许万古时代,这里曾今是汪洋大海,后来陆地凹陷下去变为海洋,而海洋却凸现上来变为山峰。海洋上栖息的海鸥便永远的留在这里了。真是世事变纤,沧海桑田哪!这片神奇的土地,留给人们的是太多的猜测和无限的遐想!
作者简介
剑胆琴心,甘肃岷县人,散文业余爱好者。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