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记(一)
距离上一次回老家已有两年时间。
两年时间没有回老家看看,只能用一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来自嘲。虽然收入微薄,但是整日忙碌不停,貌似繁忙万千。也许这就是现实中年人生活的无奈吧!
的确,活在这个世俗的世上,是没有太多理由矫情的。
开车在中途,我利用高速堵车的机会,拍了几张照片,发了个朋友圈表达我的心情:近乡情更怯。在埠江教书的左老师留言回复:近乡情更切,欢迎回家。
左老师不愧为语文老师,“怯”和“切”音同字不同,一字之差,确也符合我当时的心情,有怯之情,也有切之情。
到达平氏老家已是夜晚十点钟了,安静的平氏街道似乎早已进入了梦乡。
从熟悉而又繁华的都市到达一个陌生而又僻静的古镇,妻和小孙女都显得有些兴奋。而我,闻着熟悉的泥土散发出的味道,听着熟悉的浓郁的地方乡音,有一种久违的亲切感。
老家,我真的回来了!
听着隔壁小狗的低叫声,呼吸着旁边农田麦地里散发泥土和麦苗的芳香,一夜酣睡!
清明节时由于假期时间短暂,加上公务缠身,没有回家“拜见”父母,这次回来首先要把这个遗憾弥补了。于是,吃罢早饭,便带着妻子和小孙女,由侄儿开车引路,依顺序分别到父亲、母亲的坟前“蹲”了一会儿。
父母的坟头芳草萋萋山花烂漫,内向的我选择在心里默默的和父母说几句话,信佛的妻则用佛教的礼仪双手合掌念念有词和父母沟通,三岁的小孙女懵懂地听她奶奶的吩咐,照着大人的样子双手合十礼拜她的老爷、老奶。
上坟祭拜在农村是件大事,在这个非祭拜日,老家的风俗是不允许烧纸等行为的,那就一切就减吧!
空手看他们,父母在天有灵,应该不会怪罪吧!
看望罢父母,便驱车到黑明寺。
两年没有来黑明寺,感觉变化还是挺大的。唯一感到遗憾的是,山里竟然没有信号,手机成了摆设。
稍微有一点不适的还有当日天气是阴天,而且时有大风。在寺庙门口附近,仅有一家卖凉粉的,小孙女不识是凉粉,她见别人吃,就闹着也要吃“白色的豆腐”,于是,在寒风中,排着队(约有十几人同事都要吃凉粉),蹲着地上吃了一碗凉粉。
说实话,黑明寺的凉粉和平氏街的凉粉差距还是很大的,特别是味道上的差距,可真不是一点两点。
临近中午时分,赶到二姐家,惊喜万分的二姐和姐夫热情的忙里忙外,很快弄了一桌菜。姐夫做的韭菜盒子很不错,尽管盐放多了些,但我还是吃了两个。
其实,我更想喝一碗捞面条。
没有提前通知二姐他们,就是不想太麻烦他们,一碗家常的捞面条,其实是我最想。
【未完待续】
以下文章,点击标题可以直接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