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茅根,见过吗?凉血止血,利尿通淋。治血热出血、胃热呕逆、肺热喘咳、小便淋沥涩痛

白茅根

来源产地

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根茎。

春、秋季采挖,除去地上部分和鳞片状的叶鞘,洗净,鲜用或扎把晒干。

生于路旁向阳干草地或山坡上。

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等地。

别名茅根、兰根、茹根、地菅、地筋、兼杜、白茅菅、白花茅根、丝茅、万根草、茅草根、地节根、坚草根、甜草根、丝毛草根、寒草根

【原形态】

白茅,多年生草本。高20-100cm。根茎白色,匍匐横走,密被鳞片。秆从生,直产,圆柱形,光滑无毛,基部被多数老叶及残留的叶鞘。叶线形或线状披针形;根出叶长几与植株相等;茎生叶较短,宽3-8mm,叶鞘褐色,无毛,或上部及边缘和鞘口具纤毛,具短叶舌。圆锥花序紧缩呈穗状,顶生,圆筒状,长5-20cm,宽1-2.5cm;小穗披针形或长圆形,成对排列在花序轴上,其中一小穗具较长的梗,另一小穗的梗较短;花两性,每小穗具1花,基部被白色丝状柔毛;两颖相等或第1颖稍短而狭,具3-4脉,第2颖较宽,具4-6脉;稃膜质,无毛,第1外稃卵状长圆形,内稃短,第2外稃披针形,与内稃等长;雄蕊2,花药黄色,长约3mm;雌蕊1,具较长的花柱,柱头羽毛状。颖果椭圆形,暗褐色,成熟的果序被白色长柔毛。花期5-6月,果期6-7月。

性味功效

《中国药典》

甘,寒。

归肺、胃、膀胱经。

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尿血,热病烦渴,黄疸,水肿,热淋涩痛;急性肾炎水肿。

《中药大辞典》

甘、寒。

入肺、胃、小肠经。

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治热病烦渴,吐血,衄血,肺热喘急,胃热哕逆,淋病,小便不利,水肿,黄疸。

《中华本草》

甘;寒

归肺;胃;心;膀胱经

凉血止血;清热生津;利尿通淋。主血热出血;热病烦渴;胃热呕逆;肺热喘咳;小便淋沥涩痛;水肿;黄疸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鲜品30-60g;或捣汁。外用:适量,鲜品捣汁涂。

【注意】

脾胃虚寒,溲多不渴者忌服。

白茅花

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花穗。

4-5月花盛开前采收。摘下带茎的花穗,晒干。

甘;温

止血;定痛。主吐血;衄血;刀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罨敷或塞鼻。

白茅针

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初生未放花序。

4-5月采摘未开放的花序,鲜用或晒干。

甘;平

止血;解毒。主衄血;尿血;大便下血;外伤出血;疮痈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或塞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