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平氏系列文章——我大你大

“我大你大” 是我的微信朋友圈里一个朋友的昵称,他是我中学时的同学,好朋友,叫“民”。民的父母在我们平氏小镇一家国营单位上班,属于“双职工”的模式,其父好像还是一位不大不小的领导,家境算是十分优越的。
       我读书的中学在平氏镇的最北端,而我家住在平氏镇最南端,上学要穿过整个平氏镇街道,从最南端的寨桥外一直走到寨桥里,然后走街南头,过十字街口,再走完街北头,过了北边的寨桥,往右拐一条土路,路西边是菜地,再往前走一截路,右手边是一砖窑,左手是一斜坡,斜坡上去就是镇中学。说起平氏镇中学,名气当时很大,属于县第二中学,简称二中。那时的初中和高中在一起,未分开,我在初中,我哥在高中。每天上早自习,早上五点多起床,夏天还好一点,基本天已亮了,到了冬天就十分头疼,因为那时家里太穷,没有钟表,不知道时间,每天起床上早自习必须得打醒十二分精神,留心听着家里的公鸡打鸣,躺在被窝里数着鸡叫几遍了,就该起床了。就这样还经常不是迟到了就是起来早了,早了还好说,大不了在学校门口大铁门外等,一直等到时间到了开了大门进去,迟到了就不好了,要受到老师的训斥以及同学们的讥笑。

如此齐全的聚会机会还是很少的,多年不见,你能认识几位?

有一年冬天,睡梦中听到鸡叫,窗外月光又明晃晃的,赶紧和我哥起床,顾不上洗脸,就往学校跑。从街南头一直到街北头,寒冷的大街上 空无一人,只有我兄弟俩,夜空被月亮照得明亮,似乎还能看到我俩的影子。等我们气喘吁吁呼着白气跑到学校,校门紧闭,原来又来早了,因为没有表,不知道几点,所以就在门口等。我和我哥靠在铁大门苦等,等了好大一会仍没到开门时间,天气又太冷,身上的薄棉袄根本抵御不住阵阵寒风的侵袭,我哥就提议说去下面的砖窑暖和一会儿。砖窑正在烧窑,有两个中年人不停地把小捆的柴禾往窑堂里塞,窑洞里确实暖和。两个烧窑人也善意的让我们进去取暖,并笑我们哥俩来得太早,离上课还有多长多长时间。那是我这一辈子留在我脑海里印象最深的一次取暖记忆。望着窑堂里柴禾燃烧,火苗顺着前灶门忽明忽暗的闪烁,我暗暗发誓要尽快拥有一块手表,一块可以看时间的表。
       当时的经济条件想拥有一块手表实在太难,我每天上学放学从平氏镇街道穿过,就发现有卖电子表的,一问价钱就要好几元,最便宜的也要五元钱,而这五元钱我的家庭也实在拿不出来,那时的五元钱对于我那个一贫如洗的家庭算是个大数目,怎么办?很长一段时间我都绞尽脑汁想办法。

    二嫂的酒量以及劝酒技术都非一般人可比。

一天,我忽然想起了家庭条件优越的民,我向他说要向他借五元钱,民毫不犹豫的答应了。我不知道他是通过什么方法搞到的,反正很快就给了我五元钱,我拿着五元钱感激不尽,并在当天中午放学经过卖电子手表的摊位前毫不犹豫的买了一块。
       有了这块手表,它解决了我兄弟俩早上上早自习一直困惑的问题,我和我哥终于结束了看天色猜时间闻鸡起床的痛苦历史,有了这块电子表,上学时间得到了保证,学习成绩自然也稳定了许多。
        这五元钱我清楚记得民始终 未问我索要,我也一直没还给他,说实话,那时就算他要,我也没办法还给他——因为真没钱。
       中学毕业,大家就各奔东西了,偶有联系,但也只是相互客套而已。再之后我越走越远,到长安上大学,到南粤江湖闯荡,东渡扶桑教学谋生,最后到三晋大地安家落户。而民则刚开始一直在平氏小镇安详的生活着,后来听说他又在宛城发展很好。这期间大家联系非常少,几乎没有,更谈不上见面,我始终想着他当年借给我的五元钱。

          老同学相聚,多年不见,其乐融融。

去年冬季,超哥的父亲因病不幸去世,那时我正巧在老家,也有幸有机会送顺东叔最后一程。在出殡那天,民也从宛城专程回来参加吊唁,我和民终于在时隔三十年后在平氏街再次见面。中午大家在酒桌上,我和民互诉衷肠,席间,我提起三十年前曾向他借过五元钱的事,敏说早记不得了。也许他确实记不得了,也许是他喝多了。那天也许民心中有事,也许民太过兴奋,总之民喝了一杯又一杯,我理解民,他是个汉子,他是个重情义的人。

屈指算来,和民已有近三十年没见面,期间虽偶有联系,但真正沟通实质太少。人们都说,同学情是最纯真最纯洁的,因为那时的我们没有任何功利思想。三十年聚散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走上社会,方知校园生活的美好;经过洗礼,才知道惟有同学友情的可贵。美好的学生时光,恰似流光溢彩的画卷,烙在我们记忆的深处。往事如烟,温馨如昨,历久弥新,永不褪色。

   女同学聚会,其豪情与豪量丝毫不让须眉。

多年后,我们长大了,为人夫,为人父,商海打拼,社会磨练,虽然岁月在我们的头上增添了几缕白发,虽然我们多年不联系,但是我相信岁月只是改变了我们的额头的皱纹,却改变不了我们之间的友情。愿我们的友情像陈年老窖的美酒一样,年代愈久愈芳香。
      我大还是你大?我比民大一岁。

        本文图片由留言、宏亚等老同学提供,在此表示感谢!

       良子写作以散文见长,当然也写小说,也有私人定制业务,欢迎提供素材,良子将倾心打造属于您或Ta的精彩。代表作《师妹》、《畸缘》和《桐柏山人散文集》等。

(0)

相关推荐

  • 买断时光 奢取朝阳——新袁中学八五届初三班同学三十年聚会有感

        买断时光  奢取朝阳 新袁中学八五届初三班同学三十年聚会有感 □徐艳丽 01 学友重逢笑语旋, 情真意切话当年. 虽然欢对音如故, 只是萧疏貌已迁. 温软春风施暖意, 香醇美酒醉群仙. 贪心逆 ...

  • 怀念平氏系列文章——大娃

    查阅相关历史文献记载,平氏在春秋战国时代属楚,西汉时设置平氏县,王莽建新后,改名平善县,东汉恢复平氏县,北宋初年撤平氏县.历经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清代时居桐柏县四大镇之首,是宛东三大名 ...

  • 乡愁——怀念平氏系列文章

    乡愁是什么?"乡愁,就是你离开这个地方就会想念这个地方."乡愁浓缩了一个地方的生活,是文化认同的情感投射.故国之思,家园之望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是根植于我们内心深处每一个中华儿女 ...

  • 村子——怀念平氏系列文章

    前天阅览一张报纸,偶然发现一位仁兄写的关于农村村子的文章,深有同感,也深深触动我内心,那份对农村发自内心的质朴感,以及对农村乡下自有的归属感.亲切感时时萦绕耳边. 现在每天生活在噪杂的城市中,每天被车 ...

  • 怀念平氏系列文章——北大河

    岁月悠悠,水流潺潺.我不喜欢湍急的河流,因为她早已冲走了我的激情.我喜欢细水长流,涓涓淌过,如姑娘轻柔般清逸和秀美,就像故乡的北大河.她悠长的将我少年美好的记忆存藏,时不时在夜深人静时泊着我回去,回去 ...

  • 怀念平氏系列文章——说书人

    "天也不早了,人也不少了,书接上回说,上一回书说到... ..." 这段开场白是伴随着一声惊堂木"啪"的一声开始的,这是说书人开始说书了.在生产队磨房门口的大石 ...

  • 怀念平氏系列文章——闹房

    闹洞房这一习俗,在我们平氏老家叫"闹房",据相关文献记载,作为我国传统婚俗的一部分,由来已久.因多发生在洞房里,故称为"闹房"."闹洞房". ...

  • 怀念平氏系列文章——曹妞

    她不闻尘世的喧哗,她无视人间的冷暖.粗看好像有点忧愁,细看依稀有一些纯真.她是曹妞,平氏古镇一个有文化,有颜值,后来精神有点问题的公众人物. 曹妞大约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生于平氏街南头一户曹姓人家,大 ...

  • 怀念平氏系列文章——家乡茶香

    爱茶源于父亲,儿时目睹父亲和朋友一起在晨曦中去家乡的尖山采茶,黄昏归,在灯光下烘烤焙制,凉炒揉烤,过程缓慢神秘.茶香慢慢从老屋木窗中肆意流淌,弥漫在村院的各个角落.月亮升起,原本清爽的青叶牙尖被焙制的 ...

  • 怀念平氏系列文章——凉粉和浆面条

    喝凉粉和喝浆面条,是我的老家平氏一种独特的说法,估计放眼全中国,也只有平氏叫"喝",而不叫"吃".关于"喝"的叫法,我们老家还有,比如&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