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声唱法”是一条声乐学习的捷径

唱歌宝典

搜索歌谱

歌曲点播

声乐万能表

合唱大全

听歌识谱

采用 “轻声”教学的方法,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是解决问题的捷径。轻声唱法能够把歌唱中的放松与积极两种状态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使练声达到预想不到的好效果。我们都知道立定跳远时,落地的声音越轻,跳的就越远,有时甚至是超乎想象的。

我认为在声乐中也是如此,你要想声音有穿透力,能传得远,也必须在“轻”上下功夫,而且越到高音时越是如此。我本来只是遵照老师的指示,从观看一些著名歌唱家音乐会的片子上得到这一直观认识,而并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一现象,直到后来在老师的点拨下才明白事情的原委。原来,在声乐中,轻声训练可以加强声带发声技能的耐力,既能保持声带的健康,又能医治受伤的声带,使其恢复能力。

德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丽莉·雷曼j在她的《怎样唱歌》k一书中介绍她的声乐学习过程时说,她在进行声乐表演时,从不担心高音唱不上去或是高音会唱破,她的制胜法宝就是:只要轻声放松地歌唱即便是发声器官有轻微的不适(如感冒),高音也不会有任何问题。在进行许多场连续的演出时,轻声练声还可以帮助恢复疲劳的肌体,使美好的声音一直延续下去。可见,轻声歌唱的方法作用是巨大的。

也许你要说虽说轻声唱法好,可既然是轻声,是不是距离一远就听不清了呢?显然不是这样的,鸟儿的歌唱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在高高树梢头的鸟儿清脆悦耳的叫声,它离我们很远,我们却听得很清楚,它的声音极其富有穿透力,声音显得很有弹性,美妙而动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这些鸟儿都是在轻声“歌唱”。我们把鸟类的这一本事借鉴到我们人类的声乐学习中也会有异曲同工之妙。声乐中所说的“轻”是指要放松发声器官,有时也可理解为弱起,越到高音越是如此。这里的“轻”并不是说要声音小才是轻,同样可以做到大音量的“轻”,用这种“轻”的方法发出的声音极其具有穿透力和生命力,声音也就能够传得更远了。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轻声歌唱呢?首先必须学会放松各个器官,让我们主观上有放松的意识才能谈如何进行下一步轻轻地发声。以下我将在沈湘老师书上看到的关于放松的小练习摘抄如下:

1、上下牙关松开,下巴自然下放,张大嘴巴,喉头保持在吸气时的自然稳定位置,舌头轻松摊开在自然状态(舌尖和舌头边沿松贴在下牙跟)方便咬字需要。

2、保持第1步,做叹气练习,叹气时可用元音a、e、i、o、u轮流练习。叹气说话时可以跟钢琴的音高练习,但音不宜过高,一般在换声点以下。

3、保持1、2步,同时加上自然摆头练习,此时认真体会下巴的放松和声音点的位置。

4、咀嚼发声练习,用咀嚼时下巴的轻松状态套入歌唱时的咬字状态,同时要求声音的点不变。

5、哼鸣音练习,轻松张嘴和闭嘴的情况下哼鸣,也可咀嚼哼鸣。这时体会声音的点和气息的连贯支持。

以上练习的注意事项:

a.进行练习时,千万不要追求音量和音高;

b.开始发出的声音可能比较白和散,不要紧,只要它自然就好,随着声音的点的清晰和气息的连贯流畅,声音会逐渐明亮、集中。

c.在进行咬字练习时,一定要轻巧,像说话,咬字的动作不应影响发声的共鸣和声音的位置。

d.所有练习遵循的原则是:放松、自然和循序渐进。

轻轻地放松地歌唱我们第一想到的一定是用“假声唱法”。每个人都能发出轻而微弱的假声,假声的音量和力度都很微弱,声音效果虚弱纤细,与唱歌所需的音响有一定的距离,但绝不可忽视它的独立作用。歌唱者在延长高音的时候常出现发紧发憋的现象,都是由于没有很好地练习发挥假声的机能。没有假声就得不到真假混合的大声,也就不会用头声歌唱,表现力必然不会好。假声的唱法有两种:一种是从嘴前哼出来的极其微弱的细声,另一种是喉包里发出的小筒状的声音。在实际的声乐训练中我们就会知道第一种声音不会有穿透力,到高音区时就会使喉咙发紧,发出的声音刺耳,甚至不能唱更高的声音,显然这种方法是违背科学规律的,是不可行的。而第一种是科学的,它利用了发声中的各腔体的作用,有较为完整的通道,在整个歌唱声音中起高位置的导向作用。唱假声时,声音很轻,但也绝不是消极的、被动、松垮的。它是建立在呼吸基础上的假声,而非无呼吸、有气无力的虚暗弱小的声音。学习时主观上要有假声真唱的概念,要用兴奋、积极的状态,用向远处喊人的精神去唱。做到用假声的方法带出真声,有支点,有气息通道,有共鸣,声音要做到不空、不暗、不虚,这就是轻声歌唱的目的。

可见,轻声唱法有利于歌唱时各个发声器官的放松,为唱高音打下了基础。它作为一种先解决音质、逐步解决音量的科学的发声训练方法,已逐步为歌唱的教学工作者所接受。它有利于歌唱者歌唱信心的培养和歌唱技能的提高。它的前景是广阔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