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训练】03 地质与地貌

1.(2020·全国1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如图6所示,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调查发现,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

(1)指出玄武岩台地形成以来因流水侵蚀而发生的变化。(2)根据侵蚀程度,指出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的先后次序,并说明判断理由。(3)说明玄武岩台地上有平顶山、尖顶山分布的原因。【答案】(1)台地被流水侵蚀、切割,起伏加大,面积变小。(2)形成的先后次序: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台地的玄武岩。理由:地貌侵蚀程度越严重,说明岩石暴露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早。台地受侵蚀轻,构成台地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晚;平顶山保留台地的部分特征,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较晚;尖顶山已经没有台地的特征,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早。(3)早中期喷出的岩浆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后,大部分被侵蚀,残留的部分为山体。最新(晚)一期喷出的岩浆未能完全覆盖残留山体,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其上仍保留了原有山体。【解析】(1)由材料可知,玄武岩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但在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说明最初的平坦台地被流水侵蚀、切割,起伏加大,且由台地变成平顶山变成了尖顶山,说明面积变小。(2)由材料可知,玄武岩最初形成的是平坦的地形单元,后经流水的侵蚀、切割,形成尖顶山、平顶山和台地,地貌侵蚀程度越严重,说明岩石暴露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早,尖顶山已经没有台地的特征,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早;台地受侵蚀轻,构成台地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晚;平顶山保留台地的部分特征,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较晚。(3)据以上分析可知,通过保留的部分可以判断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玄武岩形成的早晚,构成平顶山、尖顶山玄武岩是较早形成的,早中期喷出的岩浆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后,大部分被侵蚀,残留的部分为山体。构成台地的玄武岩形成的时间较晚,也就是最新(晚)一期喷出的岩浆未能完全覆盖残留山体,冷凝成玄武岩台地,故其上仍保留了原有山体。【解题关键】分析不同时期岩石的形成顺序是该题的解题关键,题干已经明确平坦的地形单元是玄武岩喷发过的特点,所以越是平坦的单元是新形成的,平坦的地形形成之后就开始有外力的作用,使其变得崎岖不平,所以越是不平坦的形成时间也久远。2.(2020·全国2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研究表明,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金沙江因河中有大量沙金(河床沉积物中的金)而得名。下图示意金沙江云南段。

(1)从板块运动的角度解释图示区域断裂发育的原因。(6分)(2)简述图示区域河流多沿断裂分布的原因。(4分)(3)说明图示区域金矿石出露较多的原因。(6分)(4)说明出露的金矿石转变成金沙江中沙金的地质作用过程。(8分)【答案】(1)受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挤压的影响。图示区域处于从青藏高原(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向云贵高原、四川盆地(第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构造运动活跃。板块(地壳)运动的压力超过这里岩石的承受能力,断裂发育。(2)断裂沿线岩石破碎,易受流水侵蚀,发育河流。(3)金矿与断裂空间分布一致。图示区域山高谷深(地壳抬升,河流深切),河谷出露的岩层较多,金矿石出露的概率增大;河流较多,金矿石出露的空间范围增大。(4)金沙江及其支流两岸出露的金矿石,在外力作用下风化,或崩塌、破碎,随流水进入金沙江。金沙江比降大,水流急,搬运能力强,磨蚀矿石,使矿石进一步破碎。当河流流速减小时,河水挟带的金在河床不断沉积、富集,形成沙金。【解析】(1)注意审题,空间关键词“图示区域”,读图可知,图示区域地处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区域断裂发育显著。根据板块构造说理论可知,断裂发育是由于板块运动的压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使岩层发生断裂;该地处于从第一级阶梯的青藏高原向第二级阶梯的云贵高原、四川盆地过渡地带,板块运动活跃,受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挤压的影响,造成板块运动的压力超过该地岩石的承受能力而导致断裂发育。(2)由上题分析可知,图示区域断裂发育显著,断裂沿线岩石破碎,易受外力侵蚀,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发育成河流,故河流多沿断裂分布。(3)读材料 “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可知,断裂空间分布处金矿石出露较多,图示区域受地壳抬升,河流深切影响,形成山高谷深的地貌形态,河谷出露的岩层较多,多沿断裂分布,故金矿石出露几率较大;且图示地区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河流众多,使金矿石可出露的空间范围较大。(4)由上题分析可知,河谷出露的岩层中金矿石出露几率较大。金沙江中沙金的形成地质作用过程,首先是河流两岸出露的金矿石,受外力作用岩石风化侵蚀破碎,矿石掉入到比降大的金沙江,随急流搬运,磨蚀矿石,使矿石进一步破碎;随后河流流速减小,搬运能力减弱,河水挟带的金将在河床不断沉积,逐渐累积而形成沙金。【解题关键】内力作用形成的矿产为什么会在河流附近,认识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对某些矿产资源的影响是该题的解题关键,如金矿、玉石等都是内力作用成矿,而这些矿往往较零散的分布于内力作用的岩石中,通过风化作用,岩石破碎才可能出露,在流水的作用下被带到河流的下游,又因为流水堆积具有分选作用,在沉积过程中就存在于某沉积层之中。1.(2021·甘肃兰州市·高三零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小题。大青山位于阴山山脉中部。大青山山前断裂带是该地区的主要断裂带。在地壳运动中,大青山山体不断抬升。东南侧冲(洪)积扇的形态亦发生交化。强烈的地壳运动为冲(洪)积扇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地形和物质基础。该地区冲(洪)积扇形成于全新世,企断世是最年轻的地质年代,约从11700年前至今。全新世不同时期形成的扇体在垂向上表现出相互叠覆的关系。即新的扇体叠覆在老的扇体之上,属于垒达式冲(洪)积扇。下图为不同时期的冲(洪)积扇分布位置示意图。下表为全新世冲(洪)积扇特征与气候和地壳运动的对比。

地质时代冲(洪)积扇区域气候条件地壳运动期次规模最大垂直断层强弱全新世晚期III期扇较小冷、干2.3米较弱中期II期扇较大暖、湿1.5米弱早期I期扇大暖、较干大于24米强注:断距是指断层两侧岩石相对移开的距离(1)指出大青山山前断裂带走向,并判断全新世早期断裂带两侧岩石运动方向。(2)简述III期冲(洮)积扇面积小的原因。(3)说明I期冲(洪)积扇的形成过程。【答案】(1)断裂带显东北一一西南走向;断裂带两侧岩石以垂直运动为主,西北侧岩石相对上,东南侧岩石相对下沉。(2)气候干旱,河流水量小;地壳运动较弱,山体抬升幅度小。(3)I期冲(洪)积扇形成于全新世早期,属于地壳运动剧烈:大青山山体抬升幅度大,河流流速加快,下切侵蚀强烈:(加之地壳运动导致岩石破碎)为冲(洪)积扇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碎屑物质;降水集中,多暴雨,夏季河流(洪水)水量较大;河流(洪水)出山口时,地势突然变得平缓,河道变宽,河流流速降低,泥沙、砾石等冲(洪)积物沉积。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冲(洪),积物经过多次沉积,最终形成I期冲(洪)积扇。【解析】(1)结合图中断裂带走向和方向标,即可判断大青山的断裂带方向:东北——西南走向。根据图中冲积扇的形成位置可知,南侧地势低,北侧地势高,由此可得出全新世早期断裂带岩石运动方向为北侧岩石升高,南侧岩石降低。(2)冲积扇的大小和地势高低,河流流速有关。从表中的信息可知,III期冲洪积扇形成时期,气候冷干(降水较少)构造活动较弱,降水少,导致河水流量小,不利于解析冲洪积扇的形成发育;较弱的构造活动,使山体抬升速率减慢,水流落差较小,流水的侵蚀和搬运作用能力弱,导致了III期冲积扇形成的规模较小且以独立单元存在。(3)冲积扇的形成原理为河流携带大量泥沙碎石,在出山口堆积。I期冲洪积扇形成时期,气候嗳干(降水相对较少),较小的水流量不利于冲洪积扇的形成发育。但该时期构造活动较强,山体抬升速率较快,水流落差增大带来较强的水动力条件,弥补了降水较少的不利因素即强烈的构造活动在冲洪积扇的形成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且虽然气候较干,但是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内外力综合作用导致了I期扇形成的规模大且形成冲积扇。2.(2021·安徽江南十校·高三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Zion国家公园(113°W,37.2°N)地处美国西部科罗拉多高原。研究发现,Zion国家公园的砂岩红层沉积于三叠纪末由板块碰撞形成的大型内陆盆地。之后,在内外力作用下,Zion国家公园由最初的构造盆地逐渐演化成高原一峡谷群地貌。下图示意Zion国家公园地理位置及地质、地貌状况。

(1)说明Zion国家公园曾经位于北美西部大型内陆盆地的理由。(2)砂岩红层2形成于侏罗纪时期的内陆沙漠环境。分析该地沙漠环境形成的地形和气候条件。(3)从内外力作用角度阐释该地从盆地到高原一峡谷群的演化过程。【答案】(1)砂岩属于沉积岩,说明该地曾经地势低洼;该地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大型弧后盆地。(2)侏罗纪时期,北美大陆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俯冲碰撞;北美大陆西部(造山运动)山脉隆起;(公园所在的)弧后盆地位于山脉的背风坡;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影响,降水少,蒸发强。(3)内力挤压,地壳下陷,形成盆地;外力沉积形成系列砂岩红层;地壳抬升,砂岩红层出露、断裂;在流水、风力等外力侵蚀下,发育成高原—峡谷群。【解析】(1)地貌判断的理由可分证据信息和成因/原理两方面。证据上,有砂岩红层分布,可推测该地曾经地势低洼;成因/原理上,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板块碰撞挤压下沉形成盆地。(2)由“该地位于北美西部大型内陆盆地”可知,侏罗纪时期,北美大陆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俯冲碰撞,北美大陆西部山脉隆起,该地位于山脉的背风坡,气候干旱,降水较少;由地理位置可知,该地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气候干旱,降水较少,形成内陆沙漠环境。(3)地貌的演化是内外力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结合材料可知,起初,内力作用形成盆地;之后,外力作用形成砂岩红层;地壳抬升,砂岩红层出露地表;在流水、风力等外力的不断侵蚀下,最终发育成高原—峡谷群。3.(2021·安徽蚌埠·高三二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嶂石岩地貌广泛发育于太行山中南段断裂带,主要由在水平方向上绵延可达数千米的岩墙峭壁构成,岩墙高数百米,呈棱角分明的块状结构。岩墙形成于距今18亿至15亿年的海洋沉积环境,以岩性坚硬的红色石英砂岩为主,下层为岩性较软的紫色页岩和泥岩,在重力崩塌作用下呈阶梯状。部分地区岩墙上方覆盖数百米高的灰白色石灰岩层,在两者之间常形成宽广的平台。下图A示意南太行山地质地貌典型结构,图7B为嶂石岩地貌景观图。

(1)简述嶂石岩岩墙呈棱角分明块状结构的形成条件。(2)推测嶂石岩地貌形成的主要过程。(3)分析石灰岩层和石英砂岩层之间常形成宽广平台的原因。【答案】(1)嶂石岩岩墙主要由石英砂岩构成,岩性坚硬,抗风化、侵蚀能力强;北方地区降水量小,流水侵蚀较弱,岩石棱角分明。(2)构成嶂石岩地貌的石英砂岩形成于海洋沉积环境;随太行山断裂抬升,石英砂岩出露地表;气候的冷暖变化和干湿交替使山地风化和侵蚀强烈,由于岩墙组成岩石岩性差异,岩石重力崩塌加剧,流水使地表物质迁移,共同塑造了嶂石岩地貌。(3)与石英砂岩相比,石灰岩抗风化、侵蚀能力弱;太行山石灰岩层覆盖在石英砂岩层上方,温度变化大,风化作用强,流水侵蚀面积大,岩壁后退快;太行山抬升时间早,石灰岩受侵蚀时间较长;石英砂岩岩性坚硬,且被石灰岩覆盖,岩壁受侵蚀、后退速度较慢,其顶部逐渐暴露,形成宽广的平台。【解析】(1)由材料信息“岩墙形成于距今18亿至15亿年的海洋沉积环境,以岩性坚硬的红色石英砂岩为主”可知,嶂石岩岩墙主要由石英砂岩构成,它的岩性坚硬,抗风化、抗侵蚀能力强;“嶂石岩地貌广泛发育于太行山中南段断裂带”,可知该地降水少,流水侵蚀较弱,所以岩石棱角分明。(2)由材料信息“岩墙形成于距今18亿至15亿年的海洋沉积环境,以岩性坚硬的红色石英砂岩为主,下层为岩性较软的紫色页岩和泥岩,在重力崩塌作用下呈阶梯状”可知,构成嶂石岩地貌的岩石主要是石英砂岩和岩性较软的紫色页岩和泥岩,两者形成于海洋沉积环境;随着太行山断裂抬升,石英砂岩、页岩和泥岩出露地表;强烈的风化和侵蚀作用,使岩性较软的紫色页岩和泥岩被侵蚀掉,上层石英砂岩在重力作用下崩塌,塑造了呈阶梯状嶂石岩地貌。(3)由材料信息可知,与石英砂岩相比,石灰岩抗风化、侵蚀能力太弱;太行山石灰岩层覆盖在石英砂岩层上方,在风化、流水侵蚀作用下,岩壁很快向后退;太行山地壳抬升,上层石灰岩受侵蚀时间较长;石英砂岩岩性坚硬,且被石灰岩覆盖,岩壁受侵蚀、后退速度较慢,顶部逐渐暴露,形成宽广的平台。4.(2021·河南驻马店市·高三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青弋江是长江下游地区最长的一级支流,发源于黄山北麓地区,青弋江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早更新世晚期,在黄山山麓地带,由于长期的山区季节性洪流或泥石流的作用,在出山口地带形成了广阔的洪积扇,并在洪积扇上发育了多条暂时性的辫状河;此后该区域环境可能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某一条辫状河开始发生显著下切,逐渐成为稳定的持续性河流,最终发育成青弋江,而其他辫状河逐渐萎缩或消亡。调查发现,在洪积扇砾石层中,砾石平均粒径偏小,但也有较多粗大砾石。

(1)说明黄山山麓地带多季节性洪流或泥石流的原因。(2)推测暂时性辫状河中某一条辫状河流发育成青弋江的过程。(3)分析青弋江古洪积扇砾石层堆积物中砾石平均粒径偏小,但也有较多粗大砾石的原因。【答案】(1)青弋江流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雨季降水强度大,地表径流量大;黄山隆起,导致岩石破碎,地表物质疏松;地处山区坡度大,重力作用强,导致泥石流多发。(2)青弋江流域地区气候变化,降水增多;地壳抬升运动,河流下切作用增强,其中某一条辫状河开始发生显著下切;河水与地下水想通,导致其他辫状河逐渐萎缩或消亡,河流下切和侧蚀作用使河谷不断加深、延长、拓宽,其逐渐成为稳定的持续性河流,进而发育成青弋江。(3)古洪积扇地势向扇缘降低,地势低平和辐散状(辫状)水系导致水流搬运能力较弱,所以堆积物平均粒径偏小;但偶发性的洪水会搬运粗大砾石,所以在堆积物中也有较多粗大砾石。【解析】(1)注意材料信息“早更新世晚期,在隆起的黄山北麓山前地带,由于长期的季节性洪流或泥石流的作用,出山口地带形成了广阔的洪积扇”,地壳运动导致黄山隆起,岩石破碎,地表多松散物质。其次,青戈江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夏季降水集中,且降水强度大,地表径流量大。同时,黄山隆起,地势坡度加大,松散物质受重力作用强,所以雨季易发生泥石流。(2)注意材料信息“此后该区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某一条辫状河开始发生显著下切,逐渐成为稳定的持续性河流,最终发育成青弋江,而其他辫状河逐渐萎缩或消亡”,其中一条辫状河流显著下切,表明当时地壳抬升运动强烈,其中一条河流下切作用加强,形成较深的河谷。其他辫状河向河谷汇集而萎缩消亡,该河谷附近形成青弋江。同时,早期在洪积扇上发育了多条暂时性的辫状河,表明当时降水量相对较小,此后该地区环境发生显著变化,区域气候变化,降水增多,河流的补给增多,也有利于青弋江的形成。(3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由于当时长期的季节性洪流和泥石流作用,在出山口地带形成广阔的洪积山。洪积扇附近,地势较平坦开阔,加之河流在此呈辐射状形成辫状河,流量分散,导致河流的搬运能力较弱,搬运的泥沙粒径偏小。而古洪积扇砾石层堆积物中也有较粗大的砾石,主要原因在于该地区有偶发性的洪水,偶发性洪水搬运能力强,会搬运较粗大的砾石,在古洪积扇沉积。5.(2020·湖南高三零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一般情况下,急流流经平坦地区时,易形成曲流。嘉陵江属典型的山区河流,山高谷深,滩险流在南充一带出现罕见的深切曲流群。其中青居曲流被称为“天下第一曲流”(如下图所示)。近年.嘉陵江流域统一规划,在青居镇附近截弯取直,修建了发电站、船闸和泄进间为一体的治干梯级被电植几一”

(1)简述嘉陵江深切曲流群形成的地质过程:(2)在曲流处表层水流流向凹岸,凹岸水面壅高,凸岸水面降低,进而导致垂直方向上水流运动形成弯道环流。下图为青居曲流AB处的弯道环流示意图,请在图中标出AB位置,并用箭头画出表层水流流向和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情况。

(3)分析梯级枢纽建设对曲水镇附近河流故道生物生存环境的影响。【答案】(1)初始地形平坦,河流侧蚀明显,形成曲流:地壳抬升,河流下蚀强烈,曲流深切。(2)

(3)附近来水量减少,水位下降,水域面积变小,水生生物生长空间变小;同时水域自净能力下降,水质恶化,可能导致生物死亡;水域封闭,鱼类洄游受到影响,生物多样性减少。【解析】(1)曲流的形成主要是侧蚀为主,与平坦的地形有关,而深切过程主要是地壳运动造成的,结合嘉陵江的地壳运动特征分析。急流流经平坦地区时,易形成曲流;该地初始地形平坦,河流侧蚀明显,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曲流;后地壳抬升,山高谷深,河流下蚀强烈,曲流深切,形成深切曲流。(2)结合曲流的特点曲流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先判断出AB所处的凹凸岸,再结合材料信息画出水流运动特点。曲流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青居曲流图示B在凹岸,A在凸岸;对应下面的剖面图中水深的一侧为侵蚀岸即是凹岸B,水浅的一侧为堆积岸即为凸岸A;曲流处表层水流流向凹岸,凹岸水面壅高,表面水流由A到B;凸岸水面降低,进而导致垂直方向上水流运动形成弯道环流,水运动呈底部水流向A处运动。(3)梯级枢纽建设会改变水流速度、部分河段水位高低及水量大小,从水流速度、水位高低及水量大小变化角度分析水域对生物生存环境的影响。梯级枢纽建设拦截了大量上游来水,附近来水量减少,水位下降,水域面积变小,水生生物生长空间变小;枢纽下游河段水流减慢,水域自净能力下降,水质恶化,可能导致生物死亡;梯级间河段水域封闭,鱼类洄游受到影响,生物多样性减少。6.(2020·福建省平和第一中学高三月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雅丹地貌是干旱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表现为河湖相土状沉积物被侵蚀后形成的一系列残丘和槽形低地。台吉乃尔湖区位于柴达木盆地,曾是远古大湖,由于气候持续变干,古湖区完全干涸。约一万年前,源于昆仑山的那棱格勒河注入古湖区,河水经鸭湖流向东、西吉乃尔湖。之后,人们在东、西台吉乃尔湖兴建了大片盐池,使用卤水晒盐法开采盐矿。为稳定生产,2010年后,在鸭湖两侧修建了水坝,东、西台吉乃尔湖逐渐趋于干涸,而鸭湖则明显扩大,湖中出现大片水.上雅丹景观。左图示意台吉乃尔湖区,右图示意水上雅丹景观。

(1)说明鸭湖水上雅丹地貌的形成过程。(2)雅丹地貌被水覆盖后,雅丹坍塌的速度加快,分析其原因。(3)说明修建水坝对稳定盐矿生产的作用。【答案】(1)古湖底干涸裸露后,松软的砂土层在风力作用下形成雅丹地貌;洪水恢复了湖泊,人工修建的水坝抬升了鸭湖水位,淹没雅丹地貌区,形成水上雅丹。(2)雅丹为松软沙土沉积经风蚀作用形成,在湖水浸泡下容易变软,含盐量高,极易溶蚀,在湖面风浪的侵蚀作用下,易掏空底部,加快重力坍塌。(3)水坝可以人工调节流入盐池的水量(或减少汛期淡水汇入盐池,或提供必要水源用于溶解固体盐矿,保持盐池较高的盐度),稳定盐矿生产减少洪水灾害对采盐设施的破坏。【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雅丹地貌形成分为四个阶段,根据图示信息进行分析即可,①阶段是古湖不断接受沉积物沉积,形成沉积岩层;到②阶段由于青藏高原隆起,使得当地气候变得干旱,古湖泊不断萎缩,第一阶段的沉积岩层出露地表,部分隆起区开始发育雅丹;到③阶段,随着干旱加剧,湖泊逐渐干涸,湖泊沉积物在风力侵蚀为主的外力作用下,形成雅丹地貌;④各阶段,该地区气候曾向暖湿转变,盆地中西部的鸭湖地区形成了我国唯一的水上雅丹景观,鸭湖地区当时气候转向暖湿,冰川融水增多,水量增加,有河流注入低洼区域,形成湖泊;加之人为修建水坝,使得水源在鸭胡集中,难以向两侧分流,湖水淹没部分陆地,雅丹部分出露水面,在湖泊边缘形成水上雅丹。(2)随着鸭湖水位上升,面积扩大,水体的作用导致水上雅丹景观的消失,湖水淹没部分陆上雅丹,部分出露水面,在湖泊边缘形成水上雅丹,湖面水位上升,逐渐淹没低矮的雅丹地貌;水上雅丹底部受水浸泡,容易坍塌,部分景观消失;该地温差大,岩层裂隙中水体冻融作用,导致岩层破碎,加剧景观破坏;湖面波浪的侵蚀作用,加剧雅丹地貌坍塌。(3)根据材料,修建拦水坝使东台吉乃尔河水几乎全部汇入鸭湖,故主要是拦水坝可以防止洪水冲毁盐田,防止其损坏生产设施;河水全部汇入鸭湖,则可以避免大量淡水补给地下卤水,保证了地下卤水的品质,保证盐的品质;同时,水源汇聚湖中为溶解矿区地下固体矿层提供水源。7.(202··皖豫名校联盟体·高三第一次联考)阅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阴山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北界。山地南北两坡不对称,北坡和缓倾向内蒙古高原,属内陆水系;南坡以1000多米的落差直降到黄河河套平原(土默川平原是河套平原的一部分.是断层陷落形成的)。阴山南坡发育了众多的洪积扇,形态上为“叠瓦状'河流洪积扇。下图为阴山山脉河流与洪积扇分布图及“叠瓦状”洪积扇示意图。

(1)说明阴山南坡多洪积扇分布的原因。(2)简述阴山南坡“叠瓦状”河流洪积扇的形成过程。(3)指出阴山南坡地区城市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答案】(1)南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河流、沟谷发育较多;南坡相对高差大,坡度大,流水侵蚀与搬运能力强。(2)在河流流出山口处,地势突然趋于平坦,河流流速减慢,河流搬运的砾石和泥沙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洪积扇;之后,由于山体不断抬升,先形成的老洪积扇也随之抬升,后形成的新洪积扇会部分地覆盖在先形成的老洪积扇之上,最终形成“叠瓦状”洪积扇。(3)特征:沿山前洪积扇前缘分布。原因:洪积扇前缘水分条件较好,地下水较丰富;土壤颗粒较小、肥力较高,物产丰富;地形较平坦,有利于城市建设;与平原地区相邻,对外联系便捷。【解析】(1)阴山南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流水的侵蚀、搬运作用强,河流、沟谷发育较多;南坡相对高差大,坡度大,流水侵蚀与搬运能力强。因此阴山南坡砾石和泥沙来源丰富,洪积扇分布广泛。(2)在阴山南坡河流流出山口处,由于地势突然变得平坦,河流流速变慢,河流携带的砾石和泥沙在山麓堆积下来,形成洪积扇;洪积扇形成后,由于山脉不断抬升,已经形成的老洪积扇也随之抬升,与此同时,新洪积扇在不断形成,后形成的新洪积扇会部分地覆盖在先形成的老洪积扇之上,最终形成“叠瓦状”洪积扇。(3)阴山南坡地区城市的分布特征:大致沿山前洪积扇的前缘分布。其原因:洪积扇前缘土壤的水分条件较好,地下水资源较丰富;土壤颗粒较小、矿物质丰富,肥力较高,物产丰富;坡度较小,地形较平坦,可以节省城市建设成本,对城市建设有利;与河套平原地区相邻,地形平坦开阔,对外交通便利。8.(2021·高三3月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大约2亿年前,南美大陆西岸板块开始剧烈运动,形成了今天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其南段被称为巴塔哥尼亚山脉(下图)。巴塔哥尼亚山地主体由花岗岩组成,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了“崖壁垂直,尖峭挺立”的地貌景观。7000万年前,该地区还爆发过大规模火山活动,并一直持续至今。

(1)阐述巴塔哥尼亚山脉“崖壁垂直,尖峭挺立”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过程。(2)从板块运动角度预测巴塔哥尼亚山的海拔变化并说出判断依据。(3)说出气候要素在该地貌景观演化中的地质作用。【答案】(1)位于板块交界处,板块碰撞挤压、隆起,形成高大的巴塔哥尼亚山地;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活跃,岩浆活动上侵地壳内部裂隙冷凝形成花岗岩;地壳抬升,在风化、冰川侵蚀等外力作用下,上覆岩层被侵蚀,花岗岩出露地表;在风化、冰川侵蚀作用下,花岗岩山体形成“崖壁垂直,尖峭挺立”的地貌景观。(2)海拔变化:继续升高。判断依据:该地位于板块碰撞挤压交界处,且板块运动一直很活跃(火山活动一直持续至今),巴塔哥尼亚山区处于地壳相对抬升隆起区,所以判断山地海拔会继续升高。(3)该地全年盛行来自海洋的西风,风力强,山地西侧风力侵蚀作用强;山地海拔高,抬升作用显著,形成大量雨雪、冰川,冰川侵蚀作用强;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作用强。【解析】(1)巴塔哥尼亚山脉“崖壁垂直,尖峭挺立”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过程,需要关注两个问题:一是巴塔哥尼亚山脉的形成,另一个是山上“崖壁垂直,尖峭挺立”地貌景观的形成。山地的形成可以用板块构造原理来解释,位于板块交界处,板块碰撞挤压、隆起形成高大的巴塔哥尼亚山地;山地主体以花岗岩为主,在板块交界处还要进一步考虑岩浆活动侵入地壳内部冷凝的过程,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地壳抬升、上覆岩层在风化、冰川侵蚀等外力作用下被侵蚀,花岗岩出露地表;在风化、冰川侵蚀作用下,形成“崖壁垂直,尖峭挺立”的地貌景观。(2)读图可知,巴塔哥尼亚山脉沿海岸线呈南北方向延伸,山脉中火山、山峰众多。读材料可知,巴塔哥尼亚山脉的形成与板块运动密切相关;7000万年前,该地区还爆发过大规模火山活动,并一直持续至今;由于该地处于板块的消亡地带,板块仍在持续碰撞挤压,火山活动依然旺盛,很多火山仍在喷发,故推测山脉仍处在持续的隆升状态,海拔还会继续升高。(3)读图可知,该地处于南纬40°—60°的大陆西岸,可推测该区域全年盛行西风,山地西侧(迎风坡)风力侵蚀作用强;海洋水汽受地形抬升形成降水,海拔较高的地方会形成降雪,再结合图中冰川国家公园,可推测形成冰川,冰川侵蚀作用强;海拔高的地方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作用强。盛行西风、迎风坡降水、温差变化等气候因素在该地地貌演化过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1.(2020·全国3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毛乌素沙地中流动沙地、固定沙地与湖泊、河流、沼泽等景观并存。上述景观在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下可发生转化。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湖沼面积减小。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某科研团队调查1万年以来毛乌素沙地东南部湖沼沉积和风沙沉积数量的变化,结果如图8所示。图9示意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气温、降水的变化。

图8                              图9(1)分别简述图8所示I、Ⅱ、Ⅲ三个阶段湖沼面积和风沙活动的变化特征,并归纳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的关系。(2)说明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的自然原因。(3)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湖沼面积减小,试对此做出合理解释。(4)近些年来,毛乌素沙地绿化面积逐渐增大,有人认为“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答案】(1)I 阶段湖沼面积有所扩大,风沙活动波动中略有减弱;II 阶段湖沼面积达到最大(极盛),风沙活动先弱后强;Ⅲ阶段湖沼面积骤减,风沙活动剧烈波动,增强。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 此消彼长。(2)气温无明显变化趋势,降水呈波动增加,有利于当地植被生长,流动沙丘(地)趋于固定。(3)人类活动强度增加,生产生活消耗的水量增加,导致蒸发(腾)增加,地表水减少(4)赞同。理由:年降水量已增加到近 450 毫米,趋向湿润,自然条件改善,流动沙地逐渐固定;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植树造林及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沙地景观最终消失。反对。理由:沙地是一种自然景观,1 万年以来,尽管气候波动变化,这里沙地与湖沼景观共存(目前虽然偏湿润,可能过些年偏干旱;该沙地东南部降水偏多,但西北部降水较少);过度绿化(农业发展和植树造林),蒸腾量大增,会加重区域的干旱程度,导致风沙活动加强。【解析】以毛乌素沙地环境演变为背景,要求学生从自然和人文2个方面对沙地、湖泊景观转化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究,辩证地看待人地关系,既不误入地理环境决定论,也不陷入人定胜天论,试题采用开放题型引导学生对支撑结论的前提条件进行反思(还可以补充哪些有用的研究资料),以及对得出结论的过程进行反思(还可以采用哪些可行的研究方法相互验证),彰显考查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意图。(1)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从图中可以看出,I阶段湖沼沉积增多,湖沼面积有所扩大,风沙沉积略有减少,风沙活动波动中略有减弱;II阶段湖沼沉积最多,湖沼面积达到最大(极盛),风沙沉积先减少后增加,风沙活动先弱后强;Ⅲ阶段湖沼沉积急剧减少,湖沼面积骤减,风沙沉积波动较大但呈增多的趋势,风沙活动剧烈波动增强,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此消彼长。(2)从图中可以看出,气温波动变化,但无明显变化趋势,降水呈波动增加,该地水资源不足,降水交加有利于当地植被生长,植被的固沙能力提高,流动沙丘(地)趋于固定。(3)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该地1995~2013年降水量呈增加的趋势,自然条件应有利于湖沼面积增加,但湖沼面积却减小,应是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造成的,主要是人口增多,人类活动强度增加,生产生活消耗的水量增加,导致蒸发(腾)增加,地表水减少,造成湖沼面积减小。(4)该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从赞同和反对两方面进行说明,但需要说明理由;从图中可以看出,年降水量已增加到近450毫米,大于400毫米属于半湿润地区,趋向湿润,自然条件改善,流动沙地逐渐固定;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植树造林及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植被成活率提高,植被覆盖率上升,沙地景观最终消失,故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沙地是一种自然景观,1万年以来,尽管气候波动变化,这里沙地与湖沼景观共存,目前虽然偏湿润,可能过些年偏干旱;材料中可知,该沙地东南部降水偏多,但西北部降水较少;农业发展和植树造林,植被覆盖率提高,过度绿化,蒸騰量大增,会加重区域的干旱程度,导致风沙活动加强,故毛乌素沙地不会消失。2.(2019·全国1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下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作出合理解释。(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4)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答案】(1)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2)气温仍较低,湖面蒸发弱;受冰雪融水补给;补给大于蒸发。(3)有河流汇入,带来盐分;无出水口,盐分无法排出;地处内陆,蒸发强烈,导致盐度升高。(4)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或板块运动趋势不变)。【解析】以里海的演化过程为背景材料,考察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问题,包括地壳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气候与湖泊盐分的关系、板块边界问题等内容。(1)山脉隆起导致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要分别从山脉对地貌、气候及水文的变化进行分析。从地貌看,由于山脉隆起,使得里海与地中海分离,成为湖泊。从气候看,该地处于西风带内,但是由于大高加索等山脉隆起,阻挡西风从地中海带来湿润气流,气候干旱,降水少,大陆性特征明显,蒸发量加剧,湖泊逐渐向内陆湖演化。从水文看,山脉隆起使得注入湖泊的河流减少,盐度增加,湖泊面积变小。(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主要从补给与蒸发角度分析。由于位于末次冰期的晚期,此时气温略有升高,冰雪融化量增加,但由于气温总体较低,蒸发量小,所以补给大于蒸发量,所以盐度低,里海一度为淡水湖。(3)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主要结合补给类型变化进行分析。由材料可知,“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也就是说,里海的补给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转变为以河流补给为主,而河流为内流河,盐分只进不出,逐渐积累,加之地形隆起,气候更加干旱,蒸发加剧,使得含盐量升高,演变为咸水湖。(4)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要参考里海的形成结合板块构造进行分析。里海成为湖泊就是由于地处板块消亡边界,是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北移形成的,如果继续北移,黑海和地中海也会演化为湖泊。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