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印孙:把大公司做成“大家”的公司

正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青城生产基地智能化生产线上,机器手正在自动码垛 本报记者 刘兴摄

正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印孙最近有点忙。

在极不平凡的2020年,由他率领的正邦集团实现产值1037亿元,成为江西首个年产值超千亿元的民营企业。

在前不久结束的全国两会上,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他,一口气提了6条建议,全部聚焦农业农村领域。30多年来,不管路走得有多难,不论企业做得有多大,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他奋斗的初心。

眼下,林印孙正为年初制定的计划忙碌着。“计划今年再投入600亿元,实现年产值1500亿元,增长45%以上。”新的发展方向是省内强链、省外扩链、海外延链,全力打造现代化正邦产业链。

为什么这么拼?林印孙有着自己的信条:自己富为有限之富,以己之富为“三农”富,则是无限之富。而要做到这一点,林印孙说:“得把大公司做成'大家’的公司。”

志在改变农业面貌

1984年,林印孙从江西省粮食学校毕业,进入江西抚州市临川区粮食加工厂工作。不到1年,国家开始鼓励各地兴办饲料厂。

在国家号召下,临川区的饲料厂很快办了起来。当年,办饲料厂可是件新鲜事,不过并没有引起大家过多的关注。没过几个月,当时的饲料厂厂长请求调离,当时年仅20岁的林印孙毛遂自荐,当上了饲料厂的第二任厂长。

虽然林印孙当上厂长,但没多少人看好他,还取笑他说:“放弃福利好的粮食加工厂,主动去饲料厂,这不明摆着从'米缸’跳进'糠筐’里?”

面对质疑,林印孙有自己坚定的想法。“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小时候在家里务农除草,天上大太阳,地下是稻田里晒得滚烫的水,身边全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亲。这不是人类文明的生产方式,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中国农业的面貌。”林印孙说。

“当时,人们对于饲料的认识还停留在谷糠饲养的阶段。”林印孙回忆,当年饲料1角多1斤,农民嫌贵,接受不了。但农民不知道的是,饲料的营养比米糠高多了,可以大大降低养鸡、养猪的成本。“没有其他办法,我只能骑上自行车,天天下乡推销饲料,农民用我们的饲料不用先给钱,有了效果再给钱。”

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林印孙开始自主研制配方饲料,并加快改革生产工艺与技术。“没想到,新产品一投入市场就引起了农民的极大兴趣。”林印孙说,随着配方饲料的热销,饲料厂不仅扭亏为盈,还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扩展为永惠饲料公司。

经林印孙改革创新后,永惠饲料公司有了起色,但人才短缺、资金匮乏、技术落后等先天不足,成为严重阻碍公司发展的因素。他说:“很多人走到这一步,脚步也许就停滞下来了。但我知道,饲料行业的潜力与市场绝不仅限于此。”1994年,林印孙通过与外商合资,引入先进管理技术,有效化解了危机。

创造自己的发展模式

1996年,在永惠饲料公司的基础上,林印孙正式组建正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邦集团”),并于1999年5月将总部迁至江西省南昌市。

立足新的发展平台,林印孙开启了他的“二次创业”之路。“在创业之初,一无规模,二无经验,一切都从零开始,只能靠学习国内同行的做法,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做一个追随者。”林印孙说,然而,随着市场环境变化,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再简单地模仿别人已经行不通了,必须学会创造自己的模式,探索自己的发展路径,积累自己的成功经验。

“我国现在生产的农产品价格贵,原因是我国的生产力没有跟上来,需要有人去研究、带头、践行、牵引。”林印孙说,“正邦就是要从组织形式上,改变农业小而散的状态,转向专业化,有组织、有分工,吸引外面的各种经济要素进来,包括资金、科研机构等,从而让农业的发展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全局性。”

林印孙进一步分析,就拿养猪来说,农民有几怕,不敢养、不会养、没钱养、怕风险。“为什么不敢养?就是怕病,怕亏本。我们告诉农民,只要按我们的方案做,猪舍按标准建好,用我们的饲料,用我们的猪苗,用我们的保健方式,养出来的猪我们保价收。同时,我们培养了大批技术员,帮助农民养猪,还与银行合作,加上政策支持,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

“农民需要的不仅仅是农资、技术、信息、服务,而是怎样实现丰产丰收。我们要成为一个组织者、整合者,把农业产业化做起来,带动农民致富。”在林印孙的规划中,正邦集团不仅仅要为农民提供上述服务,还要通过一系列标准化流程,生产和提供城市居民放心的绿色产品,打造完整的产业链。

在“公司+合作社+农户+金融”的订单农业方式、种植养殖结合循环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连锁销售模式、产融互动金融对实业支持的协同模式下,正邦集团迎来了跨越式发展。

搞活企业就要以人为本

走进位于南昌高新区的正邦集团总部大厅,迎面可见“把小公司做成大公司,把大公司做成大家的公司”的标语。这是林印孙的哲学和正邦集团的企业文化。

“做企业就是做人。企业要守信、诚实,坚持共享,才能生存和发展,只有这样,社会才会认同,政府才会认可,行业才会认定,企业才会认真,员工才会认准。”林印孙对记者说,“我们做事业,就是要搞活企业,通过'以人为本,以正兴邦’,达到义利合一,使个人进步、企业发展、国家富强、民族兴旺。”

在这个理念下,正邦集团积极投资业内精英、公司技术骨干,给股份、给平台,大胆放权,有效发挥行业精英了解当地情况、熟悉资源和市场的优势,实现互利共赢。目前,正邦集团在全国拥有680家分子公司、7万名员工,位列中国500强企业。他本人也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等荣誉称号。

林印孙眼中的“大家”,重要的是广大农民。2012年开始,正邦集团累计投资280亿元,通过实施“四提供两担保”的产业扶贫方式,在全国61个贫困县进行产业扶贫,带动100万农民脱贫。

“贫困地区发展一定要有产业推动,贫困户脱贫一定要有产业支撑,企业发展也要最大限度地整合社会资源。”林印孙说,正邦集团以饲料生产、生猪养殖为主的产业特点,决定了企业与贫困户有着共生共荣的关系。为此,林印孙将正邦集团发展与带动农民致富结合起来,设立产业扶贫专项基金,广泛开展产业扶贫。不仅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了重要载体,又为企业做大做强开辟了有效路径。

2020年,面对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很多企业都在减人,正邦集团却一口气招了2.5万名大学生。“我们招这么多大学生,一方面因为农业企业招人向来比较困难,所以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机会。另一方面,能帮助国家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一举两得,为什么不做呢?从企业发展来说,企业要转型升级、要创新,没有大学生不行,他们代表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未来。我们通过物联网、数字化武装农业,也需要高素质的年轻人。”林印孙的话语中,有着沉甸甸的责任。

寻求国际新发展

“要抓住民营经济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激发投资活力,加大投资力度,通过省内强链、省外扩链、海外延链,全力打造现代化的全省、全国乃至全球正邦产业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林印孙踌躇满志。

省内强链,依托正邦农业科学研究院13个研究所,应用科技手段,打造数字化、园区化、智能化、现代化的“养猪场+饲料厂+肉食品厂”的全产业链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无人养殖车间、无人饲料车间、无人肉食品车间。“我们正在打造7层智能楼房养猪,目前在全国是最先进的,通过实行物联网、数字化、智能化、现代化养猪,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林印孙说,“省外扩链,则是将正邦的品牌、技术、产品、服务、人才向全国各地输送。海外延链方面,正邦集团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先后在15个国家创办了23个项目。”

“民间投资潜力大、活力大、辐射力大,关键在于如何挖掘、组织、盘活?”林印孙说,正邦集团将在完善国内国际农业资源配置与产业分工格局中找准位置、突出优势,选择、培育一批支撑、引领“双循环”的重点企业。

“3年内的年产值目标是3000亿元,成为江西第一家进入世界500强的民营企业。”对于未来,林印孙信心十足,他表示,在发展壮大自身的同时,要努力带动一批中小微企业协同发展,为建设美丽乡村、打造农业强国贡献力量。(经济日报记者 赖永峰 刘兴)

感言

骨子里的“三农”情怀

刘兴

正邦集团从江西一家本土小型饲料厂,成长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国500强企业。林印孙正是带着“扎根三农、情系三农、服务三农”的情怀与坚守,才使正邦集团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在林印孙的身上,我看到一位成功企业家所具备的精神。

首先,要耐得住寂寞。大家都知道,农业产业项目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不能幻想一夜暴富。2010年,一位搞房地产的朋友想与他合作发展,得知油茶树5年才能挂果、9年才能盛产,朋友扭头就走,反过来邀请他去搞立竿见影的房地产、矿产。但是,林印孙不为所动,依托江西的自然优势,把油茶产业做成了江西第一,并且通过种养结合,做大了养殖产业。正因为他专注农业,正邦集团才有了现在的规模和影响力。

其次,要经得起艰辛。为了提高农药市场占有率,正邦集团积极推动由制造商向服务商转变,成立了全国最大规模的病虫害防治公司,不仅指导农民用药,而且帮助农民打药。服务延伸了,工作也更辛苦。正邦集团有位销售员田永丰,1年辗转20多个乡镇,打药1万多亩,销售农药400多万元。依靠延伸服务的方式,正邦集团不仅扩大了农药销售,而且提高了农药使用效率,增加了农民利用农闲时节外出打工的收入,可谓一举多得。

最后,要打破封闭。面对经济全球化,不少企业一怕政局不稳,二怕水土不服,三怕鞭长莫及,想走出去又不敢走出去。林印孙的做法是,看准的路就要大胆往前走。这几年,正邦集团走出去的步伐愈发稳健。

(0)

相关推荐